债券调整到何时何地?

屈庆债券论坛
分析认为,之前债券市场过度透支降息降准的预期,曲线过度走在了货币政策放松之前。短期内,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悲观预期还在,但如果后期公布的宏观数据证明,伴随着去年的各项政策刺激的落地见效和今年的科技加持,经济开始企稳,那么市场会进一步降低降息预期,债券调整的压力也会更大一些。

01 债券调整到何时何地?

最近债券市场调整速度加快,从之前的短端调整蔓延到中长端的调整。本次调整到何时,到什么程度?主要涉及到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调整?之前市场过度透支降息降准的预期,曲线过度走在了货币政策放松之前。之前10年国债到1.6%,隐含了市场预期OMO将从1.5%降息到1.1%。而近期各种信息显示,yh短期内降息降准的预期下降,且回购利率远超过OMO1.5的利率。从实际效果看,yh不仅仅没有降息,甚至短暂性的加息了。因此,近期的调整就是对之前债市过度乐观预期的修正。

第二,调整到什么水平才具有安全边际?短期内,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悲观预期还在,因此即使债券利率调整,但还不会彻底打消债券市场对yh未来降息的预期。只是会修正过于激进的降息空间的预期。

如果债券市场还保留降息预期,并且提前反应一次OMO 20bp的降息空间的话(即使今年还有多次降息,合理的市场节奏也是一步一步预期,而不是一次把预期完全透支)。考虑到OMO利率已经是市场定价最核心的锚,那么按照1.3%的OMO利率,加上至少40-50bp的利差,这意味着10年国债要到1.7-1.8%的水平,才能和隐含一次降息预期的市场相匹配,也才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

5年国开品种利率的定位。历史上,5年国开不低于omo利率,也不低于1年存单,现在和1年存单倒挂幅度较大。因此,5年国开虽然近期调整了,但和1年存单相比,性价比依然偏低。

当然,如果后期公布的宏观数据证明,伴随着去年的各项政策刺激的落地见效和今年的科技加持,经济开始企稳,那么市场会进一步降低降息预期,债券调整的压力也会更大一些。

第三,调整到何时?需要有触发因素触发央行重回宽松的轨道:或者是1-2月的宏观数据,甚至是1季度宏观数据显示经济依然偏弱;或者是外部环境恶化,需要国内宽松对冲。但这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只能跟踪,难以提前预测。

第四,变数在哪里?

(1)年初以来,银行间DR007的加权平均在1.9%的水平,高于OMO的1.5%的利率水平。目前市场还是以OMO1.5作为定价基准,去考虑曲线各个点利率的定位。如果DR007持续高于OMO,最终市场会以实际DR007的水平去定位收益率曲线。

(2)科技发展对货币政策影响有多大。Deepseek引发了科技股牛市,本质上是因为科技上有了重大的突破,也是最近几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成效的体现。逻辑上讲,如果刺激传统行业,确实需要低利率,因为这些行业是重资产行业,对利率敏感;如果依靠科技来推动经济,或降低对低利率环境的要求。如果后期Deepseek引发的上下游的运用更为广泛,并最终推动经济,也可能会降低货币宽松的空间。

当然,科技股牛市对债券市场的冲击,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毕竟在中国的债券历史上,此类经历比较少,可参考的地方不多。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3)后期国债发行提速后,如果利率上行太快,yh是否会投放流动性来对冲利率的上行。

因此,未来的变数方面,利空利多的因素都客观的存在。策略上,目前利率还没有回到初步具有安全边际的点位,并且未来的不确定性较多,建议目前谨慎观望。更重要的是,经历了几年的债券牛市后,当债券利率已经偏低后,对风险的考虑在投资中的权重应该重一些。

02 周二策略回顾

资金面超预期收紧的逻辑:债市早盘策略(2025-2-18)

【债券市场跟踪】昨日利率呈现震荡上行走势,早盘受资金面偏紧及周末科技领域暖风频吹提振股市预期影响,利率小幅上行。开盘后股市高开低走,午后一度大幅跳水,带动利率震荡下行。但尾盘股市快速拉升翻红,叠加资金面持续收紧,利率加速上行。全天来看,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上行,中短端利率普遍上行2-3bp,长端和超长端普遍上行3bp以上。

1月中旬以来,除了春节后因现金回流带来短暂宽松外,资金面持续呈现偏紧格局。究其原因,除了信贷投放高于历史同期,利率债净发行进度快于历史同期外,央行流动性投放对冲力度不足、节奏偏慢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原因。为何年初以来央行一反常态,在流动性缺口期边际收紧货币政策基调?又该如何看待未来的资金面走势?

首先,外部不确定性如影随形。年初以来央行之所以保持偏鹰的政策基调,外部的约束无疑是重要触发因素,无论是货币政策例会还是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汇率风险的坚决防范都是重要内容,可见汇率稳定对央行的重要性。一方面从汇率自身的影响因素看,经济和通胀预期背离,中美利差高位之际,汇率的内生贬值压力客观存在;另一方面特朗普上台后,政策层面不确定性大增,既加剧了汇率的短期波动,也使得政策层面相机抉择的必要性上升。

其次,防范资金沉淀空转的客观要求。去年以来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体融资成本,但融资需求不足的问题并未真正改善,货币政策的宽松并未真正提振经济预期,大量剩余流动性堆积在债券市场,推动了利率的过快下行,加剧了金融风险。因此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好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注重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盘活存量,提高效率无疑需要适度偏紧的流动性环境。

第三,政策协同窗口期尚未到来。一季度以来虽然利率债供给较往年同期有所加速,但并未显著偏离季节性规律,春节取现等常规波动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等政策工具足以应对。高层尚未定调,财政政策尚未显著发力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的时机未到,增量货币政策工具相应延后。

第四,基本面出现触底迹象。四季度以来随着一系列超预期宏观政策的推出,经济数据下滑的趋势得以扭转,去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顺利完成,1月信贷、社融创新高,消费领域热度延续,短期看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稳增长的必要性不强。

展望未来,虽然汇率压力短期有所缓和,但在上述逻辑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之际,央行的态度难有根本转变,货币政策更多以对冲资金缺口为主,短期内难有显著宽松。后续可能的变化一方面来自外部压力加大倒逼政策加码,另一方面来自政策协同发力带来的资金需求,关注后续中美摩擦和财政发力的相关信号。

等待右侧机会:债市午盘策略(2025-2-18)

【债券市场跟踪】上午债券市场收益率全线大幅上行,一方面受股市情绪延续影响,股市行业轮动提振风险偏好,持续压制债市情绪;另一方面MLF到期背景下央行在公开市场继续净回笼流动性,传达偏鹰派货币政策信号,资金面偏紧带动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上行。截至午盘,各期限利率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3-6bp不等。

从近几个交易日的市场表现看,一方面股市行业轮动启动,全球资金重估中国资产价值之际,股市行情的延续性可能超预期,通过股债跷跷板效应对债市情绪的传导也将延续更长时间。另一方面央行通过近期资金面偏紧阶段的持续净回笼,已经向市场清晰传达了稳汇率防风险的政策意图,在利率风险未充分释放,外部压力和政策协同窗口期尚未到来之际,央行过早转向宽松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不可过度期待央行的对冲力度。利率绝对水平仍偏低,市场调整压力尚在释放过程中,不必急于左侧抄底,耐心等待右侧机会。

本文作者:朱德健S0360622080006,文章来源:屈庆债券论坛,原文标题:《债券调整到何时何地?——华创投顾部债券日报 2025-2-18》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