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人事变动,东风长安按下融合快进键

提速。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王小娟

东风和长安两家老牌车企的重组又有了新落子。

2月17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官网显示,原东风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周治平调任兵装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值得一提的是,该人事变动并未以公告的形式呈现,而是直接低调“上架”官网。低调的背后,却可能是为东风、长安的整合埋下的关键伏笔。

公开资料显示,周治平这位在汽车行业深耕多年的资深管理者,已集齐了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汽车三家汽车央企的管理层工作经历,此时他的履新更像是央企汽车整合棋局中的关键落子。

回溯十天前,东风系与长安汽车母公司兵装集团相继公告,称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这被行业解读为中国汽车产业加速资源整合的关键一步。

不过,在国内汽车行业如此量级的重组尚未有过,而合并中话语权归属一直是最大难题,日产、本田“联姻”失败的消息还历历在目。

从市场表现来看,目前长安汽车的市值和销量都数倍于东风汽车,在自主品牌转型热浪中,长安也是跑得最快的一批国资品牌。然而从级别来看,东风集团是国资委直管央企,层级显著高于长安汽车而与其母公司兵装集团相同。

此外,双方在品牌定位和设计理念上亦各有偏重,长安侧重智能化与华为联手打造智驾,而东风更侧重性能和驾驶体验。人事架构上,如何让长安的互联网化组织与东风的传统国企作风融合也是棘手的难题。

显然,两大央企重组合并有着千头万绪要理。作为在汽车领域拥有丰富管理经验和深厚行业背景的老将,周治平的职业生涯轨迹与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紧密相连,他也被外界视为这次大合并的关键先生。

2018-2021年期间,周治平就在兵装集团与长安汽车之间辗转,曾先后任兵器装备集团职工董事;长安汽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总裁;兵器装备集团总法律顾问兼审计风控等要职。

2021年9月之后,周治平又调到了一汽集团,任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并在2023年10月,兼任红旗品牌运营委员会执行副总裁,一手将红旗品牌带到民用车领域的主流视野中。

去年3月,周治平被调任东风集团担任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至此此次调任。虽然周治平在东风仅履职11个月,但其在东风公司的相关活动中亮相度极高,就任东风公司总经理后,积极推动新能源转型。

在长安汽车的工作经历,使他深谙这家重庆央企的文化与运作机制;而在东风公司的工作期间,他又对东风的业务有了深入的了解。如今,他带着这份双重经验回归兵装集团,显然将对这场央企大合并带来更多确定性。

不过,周治平的到任只是合并落地的第一步,有知情人士指出,内部对重组问题仍在集中讨论,具体践行策略尚需很长一段时间推进。

好在市场已经看到双方推进的积极性,这场重组也势在必行。

随着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和新能源赛道竞争白热化,传统合资品牌份额压力与日俱增,国产品牌中高合、威马、合创等缺乏规模优势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也纷纷走下牌桌。显然,通过整合央企资源,可优化产业链布局,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研发与生产成本,同时提升在新能源、智驾等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可能因此重塑。

去年,长安与东风集团分别创造了268万、248万台销量成绩,若两家融合销量则将成为超越比亚迪、上汽、一汽的单体销量。行业人士认为,国内若形成2、3家年销量超500万辆的汽车集团,将直接挑战丰田、大众等传统巨头的地位,尤其在电动化转型的关键窗口期,规模化优势可转化为技术迭代速度和市场响应效率的领先。

与此同时,双方在战略上也能实现一定的互补。长安在西南市场、东风在华中市场,地区毗邻的天然优势也能够让双方在市场拓展、渠道建设方面更为便利。双方拥有庞大规模的忠诚度极高的用户群体,也能够在品牌认知上实现互通共享,扩大潜在的受众人群。

可以预见的是,此次重磅人事调整后,东风和长安两家央企的合并进程可能会再提速,或许会诞生更多的架构变动和业务调整。这场重组更多的拼图,正缓缓浮现在大众面前。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