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赌AI,阿里剑指新王座

打响新时代争霸战。

作者 | 刘宝丹 周智宇

编辑 | 张晓玲

很多年后,投资人回看这一晚时也许都会发出同样的感慨,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在经过25年的发展后,走到了战略转型关键点。AI成为电商之后资本市场评估阿里的核心指标。

2月20日晚,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AI时代对于基础设施有明确而巨大的需求,将积极投资于AI基础设施建设,未来三年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

结合高盛等机构的测算,这意味着阿里接下来三年的Capex(资本支出)将超过3600亿元,也有机构认为,激进情况下,可能会达到5000亿元。这让市场看到,阿里正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大步迈向AI时代。

当日美股收盘,阿里报135.97美元/股,涨幅8.09%。2月21日,阿里港股收涨于14.56%。高盛、汇丰、摩根大通、大和证券和花旗银行等多家机构也纷纷上调阿里股价,其中,高盛将阿里美股目标价上调至160美元,港股目标价上调至156港元。

华尔街见闻也从阿里云内部了解到,阿里接下来除了会大手笔投向AI、云计算等基础设施,以及AI基础模型平台和AI原生应用,也会将现有业务的AI转型升级作为发展重点,这部分对业绩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

2025财年第三季度,阿里实现收入2801.54亿元,同比增长8%,创一年多以来最快增速,淘天客户管理收入增速达9%,阿里云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每一轮关键的技术变革,都会对社会带来巨大的颠覆,同时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Deepseek掀起的算力革命彻底打开了AI应用的大门,阿里也准备大干一场了。

加注

成立十多年后,阿里云迎头赶上 AI技术浪潮,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当晚的电话会上,吴泳铭宣布,阿里巴巴将继续专注三大业务类型:国内外电商业务,AI+云计算的科技业务,互联网平台产品。未来三年,阿里将在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AI转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

牵动投资者心绪的是阿里对云计算业务接下来的规划和预期。吴泳铭表示,未来三年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力度超出了此前预期。

高盛等机构的数据显示,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总规模至少3800亿元。不过也有阿里内部人士表示,这个数据并不准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在AI驱动下,云计算的投入需求只会更高。

阿里云的底气来自算力需求的激增。根据财报,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季度,阿里云实现营收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相比上一季度7%的增速接近翻倍。该增长得益于AI相关产品推动的公共云收入增长,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一名券商机构人士表示,资本支出属于投资而非经营活动,主要是和战略挂钩的长期投入。对阿里来说,这笔钱直接反映了算力需求情况。本季度,阿里资本开支为318亿,环比大增80%。相当于,阿里按照云收入规模去做AI投资,力度已经不小。

但面对持续激增的云计算需求,这还远远不够。华尔街见闻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阿里客户需求持续超预期,尤其在春节后,推理需求爆发,新增客户60%甚至70%以上的需求集中在推理场景,推动客户基数、应用场景和行业覆盖迅速扩大。

2月21日,汇丰环球研究分析师表示,得益于好于预期的客户管理、佣金增长和云业务扩张,本季度阿里该核心业务收入令人惊喜。分析师表示,由于人工智能需求强劲增长,预计阿里巴巴的云业务收入将加速增长。

会上,阿里首次披露,公司AI战略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实现AGI,不断突破模型智能边界。

阿里认为,当前所有AI应用场景只是AI能力提升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智能提升是本轮AI技术生产力变革的核心。AGI标准定义是能够完成80%以上的人类的能力,阿里预判,如果实现AGI,那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有可能影响或者替代现在50%左右的GDP的构成。

落地到业务上,作为AI基础设施,阿里云的目标是成为输出AI智能的最大云计算网络之一。公司表示,智能就是AI模型背后的token,未来90%的token将在云计算网络上生成和输出。

Gartner®发布《MarketShare: Services, Worldwide, 2023》,2023年阿里云在亚太地区laaS市场份额继续排名第一。通过阿里云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AI智能才能以更快速的方式去输送给全球的应用开发者。

对于这笔资金应该如何使用,阿里透露,整体上年度资本支出将相对平均,但每个季度会存在波动,主要受供应链周期和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周期的影响,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阿里还将大幅提升AI基础模型的研发投入,确保技术先进性和行业领先地位,并推动AI原生应用的发展。

华尔街见闻从内部获悉,阿里还会在近期发布基于Qwen2.5-Max的深度推理模型。1月底,阿里发布了AI基础大模型千问旗舰版Qwen2.5-Max,在多项权威基准评测中,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随着阿里云的大规模投入,接下来市场将关注腾讯和华为在云方面的支出情况,同时,字节旗下的火山引擎也在快速追赶。

提效

不同于互联网时代的烧钱逻辑,AI在基础模型、算力甚至能源上的消耗,注定了这是一个门槛极高的领域。

面对呼啸而来的AI时代,阿里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投入,根本原因还是公司稳住了电商市场的竞争,同时,公司也在快速剥离非核心资产,以便甩开包袱,轻装上阵。

财报显示,淘天的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9%至1007.90亿元,主要由线上GMV增长和Take rate(平台抽成率)同比提升所带动。Take rate的提升得益于基础软件服务费的全季度影响,以及“全站推广”的渗透率提升。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收入同比增长32%至377.56亿元,主要由跨境业务的强劲表现所带动。这块业务目前同样处于投入期,阿里管理层透露,B2B业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并带来可观利润,跨境业务在未来几个财年内损益状况也将明显改善。

阿里其他互联网平台业务经营效率稳步提升,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2%,亏损同比显著收窄,大文娱集团收入同比增长8%,亏损同比继续收窄。同时,阿里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季度内签订了银泰和高鑫零售的股权出售协议。

稳定的电商成绩背后,阿里除了实施接入微信支付和京东快递等互联互通策略,使用AI也是重要因素。接近淘天集团人士表示,淘天业绩增长就得益于“全站推广”的使用,而AI让该营销工具更好地给企业,尤其是中小商家提效,做到精准触达。

阿里深知这一点,已经开始加快AI在自身业务体系中的使用和渗透,这也是阿里在AI基础设施和模型平台之外的第三个重点投入领域。

AI内部应用机会日益明显,据吴泳铭在会上介绍,第一个是生活消费的入口,淘宝通过AI技术改造,能够显著提升与消费者的互动和交易效率,同时在购物决策等很多消费领域也有巨大空间,对于淘宝的用户时长以及淘宝的用户的价值提升,且有望带来除购物之外的更大用户价值。

在AI ToC领域,吴泳铭认为,夸克及通义等APP能够大幅提升用户的搜索体验、生产力创作和工作效率。在ToB领域,钉钉未来将借助AI重塑企业内协作和协同场景。此外,高德也将有机会通过AI技术从导航工具转变为生活服务入口。

华尔街见闻从阿里内部获悉,新财年从4月开始,届时会有更明确的AI落地策略,尤其是战略级创新业务夸克、钉钉、1688和闲鱼,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创新业务,就是因为符合用户趋势和“AI驱动”战略。

华尔街见闻独家获悉,1688最近新推出免费的AI数字员工,平均节省4个人力,生意难度降低80%,而且公司后续还将推出基于DeepSeek的生意大模型。”AI数字员工的底层基座就是通义,然后结合1688数据做二次训练。"

年初,夸克升级品牌Slogan,改为2亿人的AI全能助手。上述内部人士表示,从搜索产品到AI全能助手,夸克在阿里内部的战略重要性显著提升。随着通义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基于产品视角的动作也会越来越多。

2月初,人工智能科学家许主洪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出任阿里集团副总裁,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许主洪曾发表的多篇“多模态预训练”主题论文,提出的预训练策略有效降低成本。阿里很少披露对C端业务的人才招揽,背后的信号意义不言而喻。

再比如电商业务,华尔街见闻从淘天内部人士处了解,蒋凡春节期间在内部高管会上明确,2025年淘宝天猫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扶持优质品牌和商家来做增长。会议还释放了一个信号,即AI现阶段的目标是帮助商家确定性降本。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目前,阿里妈妈平台中建立的运营计划,已经有超80%以上是通过智能投放完成。2024年全年,阿里妈妈助力商家日均拉新人群超千万。新品冷启加速提升近45%;年度推广引导成交同比增长超千亿。

从AI基础设施到模型,从服务平台到应用落地,阿里正在下一盘AI大棋。正如电商曾经长期占据中国的半壁江山,阿里对AI的野心只会更多。

野心

回顾过去25年的发展历程,阿里在资本市场有两个不能忽视的高光时刻。

11年前,马云带领万亿电商平台阿里奔赴纽交所,凭借250亿美元的融资额打破全球IPO纪录,增强了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股的信心。彼时,阿里凭借2314亿美元市值超越亚马逊,仅次于谷歌。

5年前,得益于全球线上经济爆发和云计算需求的快速增长,阿里股价达到历史上最高点的319.32美元,市值为8640亿美元(约为人民币6.3万亿元),占美国中概股市值总和约34%。随后,阿里股价陷入了长期低迷。

从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一拆六,到蔡崇信、吴泳铭为代表的管理层上任,阿里经过两年多的战略大调整,最终锁定电商和云计算,决心剥离非核心业务。此后,阿里稳住拼多多、字节等电商对手,并全面投资AI。

如今,押注AI赛道,让资本市场重新看到阿里在资本市场创造第三次巅峰的可能性。

百亿私募和谐汇一研究部TMT组组长凌晨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之前市场没有给阿里云很好定价,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过去阿里云的增长处于放缓状态,二是从利润率来看,国内云比较卷,喜欢打价格战,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阿里云的利润率距离亚马逊AWS接近40%的水平差得非常多。

如今,这两个指标已经发生新的变化。凌晨表示,DeepSeek推出后,包括国内政府和企业都在加速拥抱AI,同时,包括API调用在内的AI云计算业务,利润率相对于CPU这样的传统业务调用还是比较高的。“阿里云估值有很大的重估潜力。”

被称为“市场风向标”的13F季度持仓报告正在陆续出炉中。截至2024年12月31日,摩根士丹利、全球规模最大的挪威主权基金、“华尔街抄底王”大卫·泰珀管理的Appaloosa、英伟达等美国头部科技公司投资者PrimecapManagement等纷纷增持阿里巴巴。

近期,“妖股之王”Ryan Cohen在不断增持阿里巴巴的股票,个人持股已经增加到了约10亿美元。分析师表示,Cohen的这一增持反映出了其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前景的乐观态度,尽管10亿美元的股份相较于阿里市值仍然较小,但Cohen的这一举措会促使大量散户投资者跟风。

目前,阿里港股市值为2.63万亿,美股市值3231亿美元(约为人民币2.3万亿)。2025年以来,阿里巴巴的市值增长了大约1000亿美元,不过,距离巅峰时的市值仍有4万亿元的巨大差距。

2月13日,摩根大通发布研报称,目前市场对阿里云的估值明显偏低。分析师指出:“以美国SaaS公司6.5倍的平均估值倍数计算,阿里云的价值可达1150亿美元,这将使阿里巴巴整体估值提升至3200亿美元,股价还有14%的上涨空间。”

上述分析师进一步指出,如果按照微软10.5倍的估值倍数计算,阿里云的价值可高达1850亿美元,阿里巴巴的相应市值将达到3910亿美元。也就是说,完全由阿里云推动的估值上调最多可带来39%的股价上升空间。

相对于零售行业,云计算通常享有更高的估值空间。以亚马逊为例,目前公司市值2.36万亿美元(约为人民币17万亿元),半数利润由AWS贡献。根据摩根士丹利2023年11月预测,AWS分拆估值可达1.2万亿美元,相当于亚马逊市值八成,可见云业务是资本市场热捧标的。

不过,市值的潜力根植于业务基本面,综合来看,北美四家云计算厂商2025年AI相关Capex将超过史无前例3200亿美元,其中,亚马逊1050亿美元(约为人民币7605亿元);Meta 600亿-650亿美元;谷歌750亿美元;微软800亿美元。

阿里云虽是国内最大的云厂商,但从业务规划来看,其千亿规模量级的资本支出,距离国际巨头还有数倍的距离。

对阿里来说,AI驱动的云计算业务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关键还在于AI应用的爆发速度,而这背后牵涉的是整个中国的商业生态重塑和全球AI技术话语权的激烈博弈。

纵观企业发展史,押对科技风向是企业不断穿越周期的必备技能。马云在诺基亚和柯达身上得到的启示是,一个企业从行业标杆到死亡,半年到一年就足够了,在互联网行业这个速度可能会更快。

2月13日,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蔡崇信现身迪拜,谈起对马云的印象、阿里的创新基因以及看好AI未来的发展。四天后,马云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两位互联网大佬陆续露面背后,阿里已然在酝酿新一轮AI押注。

阿里想要存活102年,如今已经过了四分之一的时间,创造了电商神话,阿里正在全力All In AI,这是阿里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的关键阶段,也是走向AGI的必赢之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