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吉亚医疗:2024年营收增长9.1%至44.5亿,净利润下降12.6%至5.98亿

公告小助手

核心要点总结

  • 营收稳健增长: 2024年收入达人民币44.46亿元,同比增长9.1%。

  • 核心业务强劲: 医院业务收入增长11.1%至43.23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升至97.2%;肿瘤相关业务收入增长10.4%至19.63亿元,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44.2%。

  • 运营指标亮眼: 全年就诊人次约450万,同比增长23.8%;完成手术量近9.7万例,同比增长15.8%。

  • 盈利能力调整: 毛利增3.4%至13.30亿元,毛利率降至29.9%;净利润同比减少12.6%至5.98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减少15.6%至6.02亿元。

  • 盈利影响因素: 净利润受金融资产减值损失(57.6M)、净财务成本翻倍(至70.3M)、汇兑损失(1.4M vs 去年同期收益11.1M)及折旧摊销增加(至295M)等因素影响;股份支付薪酬费用净拨回(10.7M vs 去年同期费用29.2M)。

  • 现金流表现突出: 剔除特定项目后,经营活动现金净额8.21亿元,同比增长4.9%;净现比大幅提升至137.2%(2023年:114.3%)。

  • 财务结构优化: 行政开支占总收入比率降至9.8%;总负债减少5.0%至42.55亿元(主要因应付款项减少),总借款略增至27.8亿元,但平均借贷利率下降至3.62%(2023年:4.02%)。贸易应收款项略降,但计提14.6M亏损拨备。

  • 股东回报: 报告期内回购1109.72万股,总额约1.84亿港元;董事会决议暂不派发末期股息;2025年1月进一步回购192.8万股(约2560万港元)。

  • 网络扩张: 德州海吉亚医院启用,无锡、常熟项目推进中;现有医院二期扩建启动,目标床位超16,000张。


海吉亚医疗(06078)年报:营收稳增9.1%达44.5亿,就诊人次大增23.8%凸显运营韧性

香港,2025年3月27日 – 中国领先的肿瘤医疗集团海吉亚医疗控股有限公司(Hygeia Healthcare Holdings Co., Limited, 股份代号:6078)今日公布其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的全年业绩。在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公司展现出显著的运营韧性,全年实现收入人民币44.46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9.1%。

作为专注于肿瘤治疗及相关多学科服务的医疗机构,海吉亚医疗持续扩大其服务网络和提升服务能力。财报显示,其核心医院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势头,收入同比增长11.1%。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患者就诊人次实现了23.8%的大幅增长,达到约450万人次,反映出市场对其医疗服务的需求持续旺盛及品牌认可度的提升。

然而,在收入和运营指标积极增长的同时,公司的盈利数据因多重因素呈现调整态势。全年净利润录得人民币5.98亿元,同比下降12.6%。剔除收购医院资产评估增值摊销、汇兑损益及股份支付等非经营性项目影响后,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6.02亿元,同比下降15.6%。

财报揭示,净财务成本增加、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及汇兑损失是影响利润表现的关键因素,同时业务扩张带来的折旧摊销增加也对利润率构成压力。尽管净利润有所回落,但公司的现金流管理和成本控制措施取得积极成效,为投资者理解其当前业绩表现和未来潜力提供了关键视角。

营收结构优化,核心业务驱动力强劲

财报数据显示,海吉亚医疗2024年的总收入增长主要由核心医院业务驱动。医院业务收入达人民币43.23亿元,同比增长11.1%,占总收入比重从95.4%提升至97.2%。其中,门诊服务收入增长尤为迅速,达到人民币16.33亿元,同比增幅20.8%,主要得益于就诊人次的显著增加。住院服务收入亦实现增长,达人民币26.90亿元,同比增长5.9%。

作为集团的战略核心,肿瘤相关业务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该业务板块收入达到人民币19.63亿元,同比增长10.4%,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从43.6%微升至44.2%,显示其在肿瘤专科领域的持续深耕和市场拓展能力。同时,手术量同比增长15.8%,手术收入增长21.2%,三、四级高难度手术及介入手术占比稳步提升,反映了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精进。

多重因素致盈利调整,现金流与财务结构显韧性

虽然收入端表现稳健,但盈利端数据面临压力。集团2024年毛利为人民币13.30亿元,同比增长3.4%,毛利率为29.9%,较去年的31.6%有所下滑,部分受药品耗材成本及扩张带来的折旧摊销增加(从2.11亿增至2.95亿元)影响。

净利润和经调整净利润均出现同比下降。报告明确指出几大影响因素: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录得人民币57.6百万元(去年为零);净财务成本由33.0百万元大幅增至70.3百万元,主要因借款利息支出增加;同时,汇兑方面录得净亏损1.4百万元,而去年同期为净收益11.1百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因未达成若干归属条件,股份支付薪酬开支在本期录得净拨回人民币10.7百万元,而去年同期则确认为费用29.2百万元,该非现金项目的变动亦影响了净利润的同比表现。

尽管盈利承压,海吉亚医疗在运营效率和财务健康方面展现出积极信号。集团行政开支占总收入的比率从10.1%下降至9.8%。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年底,总负债较年初减少5.0%至人民币42.55亿元,主要由于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减少。总借款余额微增至27.8亿元,但得益于有利的融资环境,平均借贷利率从4.02%降至3.62%。贸易应收款项净额略有下降,为8.23亿元,但集团计提了14.6百万元的亏损拨备,显示出对回款风险的审慎管理。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剔除并购医院交割前税费及结算前期供应商应付款项影响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8.21亿元,同比增长4.9%,净现比高达137.2%(2023年:114.3%),显示出强大的经营现金生成能力。

网络扩张与整合稳步推进

报告期内,海吉亚医疗持续拓展其医院网络布局。第五家自建医院——德州海吉亚医院已于2024年7月正式启用,为三级综合医院规模。同时,无锡海吉亞醫院项目(计划2025年开业)和常熟海吉亞醫院项目(计划2026年开业)建设稳步推进。此外,開遠解化醫院、長安醫院、賀州廣濟醫院和蘇州永鼎醫院的二期扩建项目也已启动或筹备中。全部投用后,集团床位规模预计将突破16,000张。

对于2023年并购的宜興海吉亞醫院和長安醫院,集团通过标准化的运营体系进行整合赋能。报告期内,两家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医疗质量和运营效率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例如,長安醫院2024年三四级手术例数突破1万例,同比增长38%。

拥抱AI与创新服务模式

海吉亚医疗积极拥抱人工智能(AI)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肿瘤放疗、影像辅助诊断、移动护理及智能患者服务等多个场景,以提升效率和患者体验。AI在精准靶区勾画、影像数据处理、微小病灶识别等方面已显示出显著优势。同时,集团互联网医院业务持续发展,报告期内挂号量近23万人次,并拓展了“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此外,集团还积极推进与商业保险公司的战略合作,旗下多家医院已开通商保结算服务,完善多元化支付体系。

人才与科研实力双提升

截至2024年底,集团拥有医疗专业人员7,607名,其中高级职称人才1,236人,较年初增加48人。集团拥有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各级学会主委/副主委等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方面,上市以来旗下医院专家累计发表学术论文796篇,获批多项专利。重慶海吉亞醫院成为GCP备案机构,蘇州永鼎醫院成立临床医学研究院,長安醫院承办高级别学术论坛,显示了集团在“医教研”协同发展方面的持续投入。

积极回购股份,持续完善ESG建设

在投资者关系方面,海吉亚医疗在报告期内积极执行股份回购计划。自2024年9月至12月底,公司在联交所共回购11,097,200股股份,总金额约1.838亿港元。大部分已回购股份(975.3万股)已被注销。此外,公司在2025年1月继续回购了1,928,000股,总金额约2558万港元。董事会决议暂不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朱义文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自上市以来从未减持,并多次增持。

集团亦强调其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方面的建设。报告披露,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但指出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的角色由朱义文先生一人兼任,董事会认为现有架构可确保效率与股东利益。旗下多家医院获得国家及地方荣誉,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拥军优抚工作,并高度重视医保规范使用。

政策东风与老龄化趋势助推行业发展

报告援引了多项国家层面的政策,强调了对社会办医、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以及对健康中国建设和癌症防治的重视。同时,报告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比22.0%),将持续推动肿瘤等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医疗需求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预计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按收入计)将于2026年达到人民币7,687亿元,民营市场规模将达到1,09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1.6%和19.8%(2022-2026E)。

展望未来,海吉亚医疗表示将继续聚焦肿瘤核心业务,推动医院品牌建设,提升诊疗水平和管理效率,稳步推进新医院及扩建项目,深化AI技术应用,拓展商业保险合作,并持续加强ESG建设,以应对市场需求,保持行业竞争优势。

(免责声明:本新闻稿基于海吉亚医疗发布的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公告撰写,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