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5亿到13亿,规模翻了26倍,但这些变化就发生在开年三个月内。
这是平安先进制造基金在2025年开年以来的规模增长轨迹,该基金同时也创下了股票型基金年内的最大涨幅53.65%(截至1季度末)。
而它的1季报在近期被披露出来,成为本季“季报开箱季”最有看点的报告之一。
他的业绩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快速增长的规模会影响他的操作么?
作为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张荫先如何看待当下的市场?下一步又将如何操作?
绑定“人型机器人”主题
如果一定要给平安先进制造基金下一个“定义”——那应该是“人形机器人”。
基金经理张荫先此前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人型机器人”主题的认可,并“誓言”力求参与分享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高速成长。
张荫先最新认为,多家国内外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年内立下了2025年量产交付千台级别以上人形机器人的目标,(这标志着)产业逐步迎来量产时刻,因此板块自去年10月底开始迎来独立上涨趋势,乃预料之中。
重仓股高频调整
而最新的季报显示,平安先进制造在一季度末的配置果然集聚在人形机器人方向。
从十大重仓股看,张荫先在一季度内仍然大幅更替重仓股,这需要基金经理对相关公司的前景和估值区间非常熟稔。
具体理来说,一季报中,张荫先新增布局了华曙高科、峰岹科技、龙溪股份、浙海德曼、科达利、四会富仕;
同时将兆威机电、豪能股份、拓普集团、双林股份、福达股份、安培龙退出。
总体看,新加入的个股相比剔除个股名气要小的多。
组合回溯可以发现,除了浙海德曼曾在2024年末被张荫先纳入持仓名单外,其余重仓股都是新入该基金组合的。
这一定程度凸显了张荫先广泛的选股图谱和勤于变幻的投资风格。
布局弹性和确定性
张荫先在季报中解释了上述操作的原因。
他认为,人形机器人板块短期上涨较多后,他不得不在机器人细分领域内做出取舍,例如市场对可能面临快速通缩、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品种的定价较为充分后,更愿意把仓位布局在感知类零部件、新制造工艺、潜在新型电机方案、整机组装代工商、积极拓展机器人业务且估值相对偏低的公司等。
他还称,这也符合平安先进制造这支产品一贯的投资方法:
一方面布局确定性,寻找在机器人业务中较高概率进入供应链的公司;
另一方面挖掘弹性,积极寻找主业基本面有支撑或改善、同时新拓展机器人业务的优秀公司,这类标的一旦实现0-1的新突破,有望获得估值及业绩的双击机会。
人型机器人潜力大于新能车
张荫先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轨迹将对标智能手机与电动汽车,而且持续周期会更长,赛道容量也更为庞大。
他还预判,凭借在智能手机、电动汽车领域积累了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加之众多高瞻远瞩的企业家、技术精湛的工程师,有理由相信,中国供应链也会在人形机器人产业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此外,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所占体量超过三分之一,而人形机器人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机器替人,这意味着中国自身就能为本体厂商提供极为广泛的应用落地场景,助力其进行训练、迭代与升级,进而加速人形机器人的推广。
张荫先透露,本着“长期成长股”的策略去对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投资。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发展、人力成本持续上升、人类一直追求美好生活,在这样不可逆趋势背景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未来数年乃至十年间,无疑将成为极具成长性的黄金赛道,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遇。
但他也表示,投资路上存在起伏,当前板块静态估值处于较高水平、短期涨幅较大可能会面临调整压力,波动率较大,这往往是成长性赛道投资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希望投资者理性看待、分批投资。
规模大涨、仓位提升
在张荫先的指导下,他管理的平安先进制造备受投资者追捧。目前,该基金的规模已由年初的不到0.5亿元,增长至13.2亿元以上,规模翻到了年初26倍。
这一方面是由于净值的上涨,另一方面也确实是有资金的买入。尤其是该基金的C类份额,出现了资金大幅申购和赎回,显示有短期偏好的资金积极介入该基金。
不过,基金经理显然继续乐观的布局思路,他也没有由于资金流入流出提速而收住手脚。
1季报显示,该基金的最新仓位进一步抬高到90.8%左右。张荫先以高仓位“欢迎”了那批持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