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货币政策在关税冲击下的优先级?

中信证券明明
中信证券认为,复盘2018-2019年货币操作,基于一季度经济数据,市场本轮修复的弹性,配合财政发力刺激内需的诉求,降准优先落地的可能性较大。此外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量价或均有使用空间。降息工具操作时点上可能受制于汇率风险,以及海外货币政策节奏,其优先级或弱于降准。

复盘2018-2019年货币操作,数量工具整体优先于价格工具。

2018年特朗普公布关税政策一个月内,央行大幅总量+定向降准,后续多次降准置换MLF。总量降准时点往往和增量关税措施落地、资本市场走势等因素相关。除降准外,央行在2018年末首次配合使用TMLF;价格端,2019年8月LPR制度改革后1YLPR报价下调,而当年11月伴随MLF利率小幅降息,LPR进一步下调,整体上看在应对关税冲击过程中,价格工具相对滞后。

操作特征上,降准往往在基本面数据偏弱、资本市场冲击阶段落地。

2018年4月、7月以及10月的三轮降准均发生在股市连续大幅走弱阶段,而2018年4月、2019年1月以及9月降准均发生在基本面数据出现转弱趋势后。关税冲击下降准短期目的或在于对冲市场悲观预期,稳定资本市场走势,长期目的则是对冲外需回落下的经济下行压力。就前者而言,操作落地的紧迫性更高,或在关税冲击的一个月内落地;就后者而言,降准落地或滞后于数据端出现实质性下行趋势。

价格工具滞后使用或是对政策环境的妥协,并非其必要性较低。

MLF降息滞后于总量数量工具操作,但并不代表降息的重要性后置。2018年美联储4次加息,人民币汇率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兼顾稳汇率目标,央行2018年投放TMLF的利率低于MLF,为间接降息。美联储2019年8月开启降息周期,同月我国LPR改革后报价下行; 11月初央行跟进美联储调降MLF利率,可见在外部政策环境改善的背景下,降息对冲关税冲击必要性仍然较高。

总结来看,2018年关税冲击背后是政策目标从兼顾稳汇率,到全面稳增长的转变。

关税落地时段,央行主要目标在于稳定资本市场预期,同时强化扩内需政策,促进宽信用修复也是其主要目标。海外加息周期下汇率走弱,宽货币受到稳汇率目标制约,因此央行优先考虑采取降准/定向降准等数量工具。2019年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且关税对于经济冲击在数据端有较多呈现,特朗普政府继续加码关税政策,央行操作目标转向降准配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LPR改革,以及MLF降息。

当前一轮冲击中,稳汇率、扩内需、稳预期仍是央行主要目标。

关税冲击直接影响外需,扩内需仍是央行主要考量。相较于2018年,当下地产周期处于下行周期,内需提振或更多依赖消费和基建,需财政配合发力。其次,当前人民币汇率承压,稳汇率仍是央行考虑因素之一。再者,虽然当前市场情绪企稳而股市有所回暖,但未来特朗普政策变量仍大,稳定市场预期也是央行的主要目标。

中美政策经济周期已变,降息降准可行性和必要性均有差异。

其一,2018年美联储处于加息周期且美元持续走强,当下则处于降息周期,我国央行降息的外部条件或好于2018年。其二,降息降准空间相较于2018年均大幅收窄。其三,本轮关税加征幅度远大于2018今年水准,不过政策仍然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对于我国基本面数据的冲击大小需进一步观察。

总体而言,预计这轮政策周期下降准配合结构性量价工具优先落地,总量降息或略滞后。

基于一季度经济数据,市场本轮修复的弹性,配合财政发力刺激内需的诉求,降准优先落地的可能性较大。此外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量价或均有使用空间。降息工具落地必要性较高,操作时点上可能受制于汇率风险,以及海外货币政策节奏,其优先级或弱于降准。当下债市情绪改善,央行可能会考虑恢复国债买卖操作对长端利率下行的助推,恢复时段或偏后。

年内宽货币工具使用料将稳步推进,短端利率性价比或更高。

预计本轮关税冲击影响周期较长,货币政策长期维持支持性立场,政策余量不会在短时间集中使用。短期而言,降准政策观察窗口或临近,结合当下平坦曲线形态,短端利率下行的胜率或更高;另一方面,近期股市反弹较为迅速,长债和超长债短期进一步大幅走强的动力或相对有限,预计或维持低位波动走势。长期来看,宽货币支持性立场下预计收益率曲线存在整体下行的空间。

本文作者:明明 周成华 余经纬 赵诣,来源:中信证券研究,原文标题:《债市启明|如何看待货币政策在关税冲击下的优先级?》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