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Hyper | 寒武纪Q1首现扭亏:能持续否?

2024年业绩改善,2025Q1扭亏,质地怎样?

作者:周源/华尔街见闻

寒武纪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财务数据展现出显著增长势头,但基础尚不稳固,可持续性是未来业绩的观察关键。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达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净亏损收窄至4.52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8.48亿元减少47.9%的亏损额;扣非净利润亏损8.65亿元,2023年同期为亏损10.43亿元,亏损收窄17.06%。

2025年一季度,寒武纪业绩表现更为亮眼,营收同比暴增4230.22%至11.11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的营收水平;净利润3.55亿元,扣非净利润为2.76亿元,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这一转变标志着寒武纪从长期亏损走向盈利的关键拐点。

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应用于各类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终端设备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以及为客户提供芯片产品。

寒武纪采用Fabless模式经营,供应商包括IP授权厂商、服务器厂商、晶圆制造厂和封装测试厂等,是目前国内少数全面系统掌握了智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研发和产品化核心技术的企业。

集成电路企业主要包括IDM(垂直整合制造)、Fabless(无晶圆厂)、Foundry(代工厂)以及封装测试企业(OSAT),集成电路设计行业运营模式主要为其中的IDM模式和Fabless模式。

目前,寒武纪的主要产品线包括云端产品线、边缘产品线、IP授权及软件,主营收入主要来自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等产品。

2024年云端产品线收入为11.66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187.78%,成为寒武纪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从财务结构看,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为55.99%,虽较2024年的56.71%略有下降,但考虑到营收规模的爆发式增长,仍属优异表现;研发投入当季大幅增长38.33%至2.35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减少639.72个百分点。

存货从2024年末的17.74亿元增至27.55亿元,应收账款从3.05亿元增至8.07亿元,虽反映出寒武纪为应对市场需求主动备货,但也盈注意供应链管理风险。

寒武纪的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全球AI算力需求爆发、国产替代加速推进,以及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

随着生成式AI(Gen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全球算力需求激增。

据IDC在多份报告中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增长11%,其中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突破700亿美元。

寒武纪云端AI芯片(如思元370、590系列)凭借高性能和低功耗优势,在互联网、金融、运营商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例如,其云端产品线收入占比高达99.3%,2024年同比增长 1187.78%,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在国产替代方面,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企业正加速转向国产解决方案。

寒武纪作为国产AI芯片龙头,受益于政府智算中心建设,寒武纪产品在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的AI服务器中批量采用,2024年四季度单季营收9.89亿元,同比增长 75.5%,显示出国产替代的实质性进展。

就像英伟达建立的CUDA技术生态体系对其业绩形成的护城河那样,寒武纪也在构建类似的技术生态。

寒武纪在芯片架构(包括指令集)和软件生态上持续投入,推出支持大模型训练的Megatron、Transformer Engine等组件,并优化MagicMind推理加速引擎,以客户需求牵引新增功能和通用性,以此支持提升产品易用性和性能。

在生态方面,寒武纪研发的训练软件平台提供了Pytorch 2.1/2.3/2.4/2.5的支持,适配FSDP、SDPA、Inductor和MLU Graph等重要功能,支撑多个训练和推理的重点业务落地,并实现快速跟进社区版本的长效机制,可在社区版本发布后快速实现MLU适配版本的发布。

此外还实现了Transformers、Accelerate、DeepSpeed社区原生支持MLU,支持Triton 3.0.x全部原生特性,性能接近BangC手写算子。

根据预定计划,采用7nm制程的思元370芯片将于今年量产,采用Chiplet技术,算力达256TOPS,在特定场景下成本较英伟达H20降低30%,但整体性能仅为英伟达H100的约30%,售价还高出约20%。

寒武纪正在积极参与华为昇腾生态,与麒麟软件完成AI PC方案适配,拓展边缘计算市场。

另外,寒武纪在云端市场的先发优势明显,2024年云端收入占比近100%,而华为昇腾更多聚焦边缘和终端场景。

华尔街见闻注意到,寒武纪存货和应收账款高企可能影响现金流,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13.99亿元,需关注供应链管理。

寒武纪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标志着其在国产AI芯片领域的崛起,凭借技术突破、市场拓展和政策红利,寒武纪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跨越。

但是,寒武纪有依赖单一客户的经营风险。

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高达91.2%2,其中政府类客户贡献约60%的收入。这种集中式收入结构导致该公司业绩易受单一客户预算调整、项目周期波动的影响。

2024年第四季度,寒武纪营收突然增至9.89亿元(占全年84.2%),主要依赖某大客户的一次性订单交付,要关注这种“季度性爆发”现象是否能延续,这对寒武纪未来营收表现至关重要,毕竟如果未来政府预算收缩或采购政策调整,就很可能导致寒武纪收入断崖式下滑。

在国内,寒武纪竞争对手还不少。

海光信息DCU产品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10%,在服务器厂商中的渗透率从5%提升至18%;龙芯中科推出支持国产指令集的AI加速卡,在政务云领域替代寒武纪份额;华为昇腾910B通过“算力租赁”模式变相进入市场,对寒武纪的政府订单构成威胁。

此外,寒武纪与英伟达一样,原本采取通用型AI芯片路线,但行业正加速向专用化(如推理优化、存算一体)演进;DeepSeeK-R1发布之后,这种行业转向尤为明显。

百度自研的昆仑芯3代在搜索广告推理场景的能效比是寒武纪产品的2.3倍,成本约低40%。若寒武纪无法在细分领域建立差异化优势,可能陷入“通用不精、专用不足”困境。

更重要的是,由于美国主导的技术限制,寒武纪思元370的交付周期延长,当然这并非寒武纪一家独有,海光信息等都遇到同样问题。

2024年,寒武纪扣非净利润为- 8.65亿元(2023年则亏损10.43亿元),亏损收窄主要依赖信用减值损失转回(如收回历史应收账款)和政府补助(2024年收到1.2亿元)。若剔除这些因素,则其核心业务亏损扩大23%。

同时,2024年其综合毛利率56.71%,同比大幅下降12.4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产品降价、成本上升和相对低毛利业务占比上升。

因此,寒武纪在2024年和今年一季度营收以及净利润的改善,基础仍然不稳,可持续性值得高度关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