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熏风起,楼台谷雨晴。”谷雨过后,夏季当临近,温暖的风也吹进了公募基金市场。
根据东方财富网目前的统计,下周(4月21日至25日)至少有25只新基金开始认购,其中19只集中在周一(4月21日)发行。
指数基金仍然是大头,占据16席。其中,有4只新发基金瞄准同一个策略——指数增强。
不过,其余主动型基金的选择也相当丰富。
产品类型百花齐放
下周发行的25只基金中,虽然指数基金占据16席,仍然是绝对大头,但其他类型的产品也相当丰富。
具体而言,下周将分别有3只混合偏股基金和3只债基发行,另外还有股基和FOF各1只,许久未见的Reits也有1只发行。
指数基金方面,除了被动跟踪策略之外,还有4只指数增强基金也有些看头。
截至4月4日,今年共有32只指数增强产品已成功成立,合计发行规模达170.8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亿元规模扩张近十倍,指增热度空前高涨。
2024“冠军基”经理又出手
其中,最受关注的,恐怕是摩根士丹利基金推出的混合偏股基金,大摩景气智选混合。
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雷志勇,正是去年的“冠军基”大摩数字经济混合A的管理人。
2024年,大摩数字经济混合A以69.23%的收益率位居公募基金第一,远超第二名近20个百分点。
不过,雷志勇的表现可以说是“大开大合”,2025年开年以来,这只基金的表现却并不太理想。投资者们可能要多关注其稳定性。
而他管理的另一只大摩万众创新混合一度重仓军工行业,在去年表现不佳,今年以来则一扭颓势,位居前列。
雷志勇拥有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曾在中国移动任职6年,而后跨界加入金融圈,历任东莞证券研究所通讯行业研究员、南方基金产品经理。
2014年10月,雷志勇加入摩根士丹利基金。
科技领域的学业和从业背景,对他在科技产业趋势上的判断也许会有些帮助。他目前管理的基金也多聚焦在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内。
“私返公”的机器学习专家
作为业内历史较长的合资公募,光大保德信分别由光大证券和美国保德信国际投资管理公司持有55%和45%的股份。
与此同时,光大保德信也是国内最早组建量化投资平台的公募之一,近年来也开始尝试权益投资领域的特色产品,试图突破固收业务单一依赖的格局。
这次,该基金就推出了一只指增——光大保德信沪深300指数增强,并派出了现任权益管理总部量化投资团队副团队长朱剑涛进行管理。
朱剑涛有着相对丰富的量化领域经历,但投资者可能也要注意,他的事业经历相当活跃,分析师跳到私募基金,而后又跳回公募行业。
2008年,他加入华宝信托,此后两次跳槽,分别在原海通证券任金融工程高级分析师,在东方证券任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
2022年6月,朱剑涛加盟海南进化论私募,短暂的一年两个月之后,又加入了光大保德信。
在量化策略方面,朱剑涛及其团队较早将机器学习引入投资,并曾表示:“量化模型一旦正式运转,我们很少会做人工方面的主观介入,决策交易基本由模型决定。”
目前,他管理的基金主要包括指增和主动偏股,从最近一年的尺度来看,还是处在相对前列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