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押AI后,昆仑万维去年由盈转亏了

2027 年以后属于开始盈利期。

作者 | 黄昱

编辑 | 周智宇

ChatGPT掀起AI大模型浪潮两年后,随着今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AI领域的竞争焦点,逐步从底层大模型技术转移到AI应用。

作为一家互联网中厂,昆仑万维也已将战略重心更多放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上,相较于AGI(通用人工智能),这是外界普遍认为更容易实现商业变现的路径。

不过,AI应用投入大,商业化难度也高,昆仑万维目前仍未到收获的季节。

4月26日,昆仑万维发布2024年度财报显示,去年其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15.9 亿元,较2023年的12.58亿元转盈为亏。

昆仑万维指出,去年亏损的原因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为巩固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其去年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研发费用为15.4亿元,同比增长59.5%;另一方面,投资收益表现不及去年同期,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导致的投资相关损失 8.2 亿元。

AI技术仍处于高投入阶段,昆仑万维因研发投入而导致亏损也与当前行业整体态势基本一致。

不过,昆仑万维过去打下的江山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收入。

去年,昆仑万维实现营业总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海外信息分发与元宇宙平台 Opera实现营业收入4.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1%,海外社交网络和短剧平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28.5%。

在此背景下,昆仑万维海外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去年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同比增长约22%至51.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达 91%,同比提升了5个百分点。

资本的耐心有限,在押注AIGC已有两年后,昆仑万维必须对外展现出更强的AI技术商业化能力。

昆仑万维表示,为改善未来盈利状况,公司将采取多维度措施。在业务端,持续提升研发成果的商业化效率,例如加速推出具有市场价值的 AI 产品及解决方案,推动技术优势向收入转化。在投资端,优化资产配置策略,控制投资风险。

同时,昆仑万维将拓展多元化收入来源,依托现有技术开拓更多 AI 应用场景及产品矩阵,增强收入韧性。在开源的同时,昆仑万维也强调降本,提出会在保障核心研发投入的前提下,压缩非必要支出,为长期盈利修复创造条件。

对于AI业务的盈利时间表,昆仑万维也给出了时间表。

昆仑万维管理层认为,在全球范围内,2023-24年是 AI大模型的初始投资期,全球各家科技公司在 AI 大模型上投资数百亿美金都处于巨亏状态;25-26 年是 AI大模型的应用落地和收入增长期,这个阶段行业收入将快速增长但仍处于亏损阶段。

在昆仑万维看来,2027 年以后属于开始盈利期。针对昆仑万维自身,其预计跟行业高度一致,预计27年开始 AI大模型业务将实现盈利。同时AI对公司是难得一遇的机会,即使短期面临亏损风险,昆仑万维也将坚定投入,保持在AI大模型第一梯队。

自2023年发布自主研发的“天工 1.0”大模型后,昆仑万维已多次进行迭代,在复杂任务处理、多模态等方面实现多项突破。

昆仑万维目前AIGC业务的商业化进展其实也不错。

其中,AI社交应用Linky,单月最高收入突破100万美元,成为海外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中国AI应用之一;截止今年3月底,AI音乐年化流水收入ARR达到约1200万美金,短剧平台DramaWave年化流水收入ARR达到约1.2亿美金。

昆仑万维董事长兼 CEO 方汉最近对外表示,昆仑万维会持续投入AI大模型,只不过侧重点跟巨头不一样,会倒过来思考,更关注用户需要怎么样的通用大模型产品。

在这场激烈的AI竞赛中,昆仑万维的未来发展之路已经越来越明确,要在自己更熟悉的应用赛道上发力。

但好的AI应用也需要底层技术的赋能,昆仑万维要成为最后的赢家,依然需要在大模型技术和AI应用上做好平衡。

如今淘汰赛已经开启,在“AI的iPhone时刻”来临之前,昆仑万维必须全力以赴。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