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海通:一季度业绩激增,吸收合并效应显现,经营双轮驱动

公告小助手

国泰海通一季度业绩激增:吸收合并效应显现,经营双轮驱动

要点概要

  • 财务表现亮眼:营收117.73亿元,同比增长47.48%;净利润122.42亿元,同比增长391.78%;扣非后净利润32.93亿元,同比增长60.65%

  • 并购战略落地:成功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85.47亿元负商誉,资产规模扩大至1.6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1.58%

  • 核心业务增长强劲: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76.96%,投资收益扭亏为盈达70.76亿元

  • 资本实力显著提升:净资本增至1961.19亿元,风险覆盖率提升至309.16%,各项风险指标全面改善

  • 自营投资策略调整:自营权益类证券占净资本比例大幅降低至25.83%,显示业务布局更加均衡


国泰海通一季度业绩大幅跃升,并购协同效应初显

国泰海通证券(601211)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在吸收合并海通证券的战略举措及市场环境改善的双重驱动下,公司实现了财务业绩的超预期增长。

营业收入创新高,非经常性收益成为亮眼增长点

一季度,国泰海通实现营业收入117.73亿元,同比增长47.4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达122.42亿元,同比飙升391.78%。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公司净利润仍达32.93亿元,同比增长60.65%,显示出核心业务的内生增长动力强劲

报告期内,公司每股收益达到1.16元,较上年同期的0.26元大幅提升346.15%。这一增长主要源于对海通证券的吸收合并产生的85.47亿元负商誉,体现为营业外收入的大幅增加。

并购整合加速资产扩张,风险指标全面改善

截至2025年3月31日,国泰海通总资产达到1.6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1.5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达3216.95亿元,增长88.37%。并购后,公司净资本显著提升至1961.19亿元,较年初的983.87亿元增长近一倍,为业务扩张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风险控制指标来看,公司风险覆盖率提升至309.16%(年初为240.16%),资本杠杆率升至25.43%(年初为16.96%),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分别达到383.81%和157.73%,均较年初有明显改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衍生品占净资本比例从年初的40.13%下降至25.83%,表明公司在并购后调整了投资策略,更加关注风险控制。

主营业务全面发力,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从业务结构来看,经纪业务表现出色,手续费净收入达26.52亿元,同比增长76.96%,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反映出公司在零售客户市场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27.19%,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投资收益方面,公司一季度实现投资收益70.7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30.19亿元实现了显著扭亏。这一变化部分源于市场环境改善,但也反映了公司投资策略的有效调整。不过,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9.61亿元,同比下降154.48%,主要受金融资产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现金流状况复杂,战略投入持续加大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97.93亿元,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扩大,主要是为交易目的持有的金融资产净增加所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入1795.73亿元,同比增长874.84%,主要来自吸收合并海通证券的现金贡献。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71.3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1.96亿元有明显改善,主要得益于债券发行规模增加。

资产结构优化,业务边界扩展

并购后,国泰海通的资产负债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货币资金增至3614.64亿元,融出资金达1885.63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升至5497.47亿元。特别是公司新增长期应收款742.90亿元,体现了业务范围的拓展,为未来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代理买卖证券款增长57.81%至3977.82亿元,反映客户交易活跃度提升;应付债券增加107.64%至2782.37亿元,显示公司积极拓展债券融资渠道。

战略转型与未来展望

国泰海通完成对海通证券的吸收合并后,公司规模和实力跃上新台阶,已于2025年4月3日完成公司名称变更,并于4月11日将A股证券简称变更为"国泰海通"。这标志着两家老牌券商的整合进入实质阶段。

公司于2025年4月9日宣布启动A股回购计划,表明管理层对公司内在价值和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同时,新一届董事会和管理团队已经到位,为公司的战略转型提供了组织保障。

未来关注焦点将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并购整合协同效应的持续释放;二是零售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的协同发展;三是国际化战略的深化推进;四是科技赋能业务转型的推进力度和效果。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国泰海通这一新晋"航母级"券商的业务发展路径和战略布局值得市场密切跟踪。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