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重锤”落下,日本车企业绩集体“崩溃”

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日本车企本田和日产财报均未达预期。本田Q4营业利润暴跌超过70%,全年净利润下降24.5%,预计2026财年业绩将大幅下滑。日产宣布不发布2026财年营业利润预测,并计划裁员2万人,关闭部分生产厂。

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横跳,欧美车企受挫后,日本车企业绩也崩了。

日本车企——本田和日产周二公布的财报均未达预期。本田受到关税影响,Q4营业利润同比暴跌超过70%,全年营业利润下滑12.2%,净利润下降24.5%。本田对未来的展望也较为悲观,预计2026财年全年营业利润、净利润和营收将分别同比下降近59%、70.1%和6.4%。

日产则宣布,由于关税影响,决定不发布截至2026年3月的财年营业利润预测,并将关闭部分生产厂,计划到2027财年裁员2万人。同时,日产更换了大部分高层管理人员,任命了新的首席执行官。

此外,丰田预计仅在两个月内,运营收入将减少1800亿日元,马自达则未发布全年业绩预期,并警告称仅4月一个月就可能面临100亿日元的损失。

央视新闻,此前美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25%关税。全球汽车行业已经受到关税的广泛影响,除日本车企外,欧洲车企——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Stellantis撤回今年业绩指引,理由是关税扰乱了供应链,并推高了全球汽车价格。梅赛德斯表示,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太高,无法可靠评估今年的业务发展。

而其他公司则警告称将遭受重大财务损失美国车企——通用汽车因为面临高达50亿美元的关税暴露,大幅下调了利润预期,而福特汽车公司预计每年将受到15亿美元的损失。

本田Q4营业利润同比暴跌超70%

5月13日周二,日本汽车巨头本田公布截至3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

Q4营业收入:5.36万亿日元(约合47.26亿美元),与预期的5.36万亿日元相符。

Q4营业利润:735亿日元,远低于预期的2755.2亿日元。

全年营收:同比增长6.2%至21.69万亿日元,高于预期的21.63万亿日元。

全年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2.2%至1.21万亿日元,低于预期的1.41万亿日元。

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4.5%至8358.4亿日元。

2026年业绩指引:

营业利润:预计全年营业利润同比下滑近59%至5000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70.1%降至2500亿日元。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4%,降至20.3万亿日元。

本田的财务结果发布正值美国与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之际,美国对外国汽车进口征收25%的关税,本田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均同比大幅下降。为了规避关税,本田今年3月决定将畅销车型——Civic混合动力车的生产地点从墨西哥转至美国。

此外,本田对未来的业绩展望持悲观态度,下调了2026年3月财年的几乎所有财务指标,预计全年营业利润将同比下降近59%、净利润同比下降70.1%、营收同比下降6.4%。

根据美国汽车市场Carpro的数据,2024年,亚洲汽车制造商在美国销售量排名前八的汽车厂商中占了六席,其中本田排在第四位。

作为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本田表示,全球关税政策的影响将对其业务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且频繁的政策调整让本田很难做出准确的前景预测。本田在报告中表示:

“未来,我们将仔细评估关税政策的影响,并扩展复苏措施,同时力争实现营业利润的进一步增长。”

此外,本田还调整了分红政策,将分红支付比例从传统的分红支付率改为“股本分红”,预计当前财年每股分红将增加2日元,达到每股70日元。

并购方面,在2月,本田与竞争对手日产终止了关于600亿美元并购案的谈判,若该并购成功,将会形成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仅次于丰田和大众。

日产全球裁员15%

同日,日产汽车公司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Q4和全年业绩。

全年业绩:

全年营业利润1337.1亿日元,预估1385亿日元;

亚洲(日本除外)营业利润572.7亿日元,预估522.9亿日元;

北美营业亏损383.2亿日元,预估收益24.5亿日元;

欧洲经营亏损987.7亿日元,预估亏损912.5亿日元。

第四季度业绩:

经营利润57.9亿日元,预估457.1亿日元;

净亏损6760.5亿日元(约合46亿美元),预估亏损1288.5亿日元;

销售净额3.49万亿日元,预估3.27万亿日元;

2026年业绩指引:

预计销售净额12.50万亿日元,预估12.31万亿日元;

预计股息0.0日元,预估7.70日元。

预计全年全球汽车销量325万辆。

日产在周二的财报中表示,它决定不发布截至2026年3月的财年营业利润预测。此外,日产还宣布计划到2027财年,将生产工厂数量从17家减少至10家,并将裁减约15%的全球员工,即约2万名员工,也就是说在去年11月份宣布裁员9000人的基础上,多裁1.1万人。

这家陷入困境的日本汽车制造商正努力扭转局面,但由于老化车型未能吸引消费者,日产已开始裁员、削减生产能力,并更换了大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包括任命了新的首席执行官Ivan Espinosa。Espinosa接任CEO后,开始采取比前任内田诚更加果断的措施,后者因在裁员和削减生产计划上的行动不够积极而受到批评。

此外,日产和本田的合并计划今年早些时候未能成功,这也让日产急需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日产的复兴任务压力巨大,尤其在合并谈判破裂后,寻找“救星”变得更加复杂。

鸿海精密工业公司(富士康)曾是潜在的合作伙伴,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在2月表示,富士康曾在日产和本田讨论合并时接触过两家公司,提出了可能的合作。作为iPhone的制造商,富士康明确表示希望为日本汽车制造商组装电动汽车,并在本月初与三菱汽车签署协议,共同生产电动汽车。

然而,日产的重组努力面临更大挑战,特别是美国对进口汽车和零部件的关税可能带来4500亿日元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困境。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