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两手抓的“固收+”,还是好选择吗?

米舟
又要稳,又要赚

一面是债市调整,收益下滑;另一面是权益市场,波动加剧。

2025年开年以来,面临着如此的市场环境,股债两周抓的“固收+”基金似乎又活跃了起来,新发环比回升,规模开始回暖。

下周的新发基金中,在指数基金之外,债基占了大头,其中也不乏“固守+”策略。

几家公司纷纷派出固收、权益两手抓的资深基金经理出战,这一策略还会是之后的好选择吗?

固收有点看头

根据东方财富网目前的统计,下周(5月19日-23日)至少有23只新基金开始认购,19只集中在周一(5月19日)。

在大头14只指数基金之外,债基的新发数量达到了7只。其中,有3只混合二级,是典型的“固守+”策略。

此外,FOF和混合型基金各有1只独苗。

派出的几位基金经理,个人经历也很有特点,投资者们需要仔细甄别。

权益大佬转战债基? 

代表国联基金出战的郑玲,现任国联基金总裁助理、研究部总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新基金是她管理的第一只债券基金,此前管理的多为混合偏股和混合灵活,大多投资聚集在权益类之上。

加入国联基金之前,她曾在中邮基金工作,曾任研究部总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经理。

不过,郑玲曾多次公开表示,自己的投资风格更偏向绝对收益,在意风险控制。

毕业后,她曾在央企财务公司工作,也有过长时间的专户管理经验。过去工作模式注重绝对收益的惯性,对她目前的管理风格仍然有着长期的影响。

此次的产品将由郑玲和韩正宇合作管理,后者一直从事绝对收益投资。

目前,郑玲所管理的基金任职回报全部飘红。 

“私返公”经理面临清盘风险

另一家创金合信派出的黄弢,是一位权益、固收两手抓的“私返公”经理。

2020年2月,他加入创金合信基金,现任权益投研总部执行总监、兼任风格策略投资部和稳健收益投资部总监。

黄弢早期曾在长城基金、海富通基金等公募从事市场工作,自2008年起长期任职于私募基金,直至加入创金合信。

尽管他管理的基金成绩还算不错,不少基金排名同类前列,但投资者们需要注意的是,黄弢的管理规模相对较小,甚至有产品面临清盘风险。

目前,黄弢管理的基金总规模仅为9.05亿元,这可能与他的名气较小有关。

他管理的创金合信鑫祥混合型基金规模告急,此前多次发布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清盘预警公告,截至3月31日,其规模仍仅有0.32亿元。

根据基金合同约定,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上述情况,基金管理人有权终止基金合同,并按照约定程序进行清算,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