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官宣下调存款利率,最高25基点,今日还将公布LPR

李丹、龙玥
四大行官宣将20日周二起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涉及定活期存款和通知存款等多种产品。今日LPR是否调降备受关注。

在银行业利润遭受净息差收窄持续压制的背景下,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即将落地,这将直接影响亿万储户的钱袋子,同时对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带来关键支撑。

5月20日,中国四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均发布消息,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最大降幅25个基点。其中,活期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05%;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期、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均下调15个基点,分别为0.65%、0.85%、0.95%、1.05%;三年期和五年期均下调25个基点,分别至1.25%和1.3%。

此外,招行等大行也将于5月20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这是继央行降息后市场化利率传导机制的又一次显性表现。

四大行官宣下调存款利率,多类存款产品利率集体下行

中国四大行以及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纷纷官宣下调存款利率。

中国工商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最大降幅25个基点:

其中活期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05%;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期、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均下调15个基点,分别为0.65%、0.85%、0.95%、1.05%;三年期和五年期均下调25个基点,分别至1.25%和1.3%。定期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三种期限均下跌15个基点。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0.3%。

建设银行下调存款利率,1年定期下破1%:

其中活期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05%;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期、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均下调15个基点,分别为0.65%、0.85%、0.95%、1.05%;三年期和五年期均下调25个基点,分别至1.25%和1.3%。定期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三种期限均下跌15个基点。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0.3%。

中国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最大降幅25个基点:

其中活期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05%;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期、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均下调15个基点,分别为0.65%、0.85%、0.95%、1.05%;三年期和五年期均下调25个基点,分别至1.25%和1.3%。定期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三种期限均下跌15个基点。

交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其中活期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05%;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期、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均下调15个基点,分别为0.65%、0.85%、0.95%、1.05%;定期整存整取三年期和五年期均下调25个基点,分别至1.25%和1.3%。定期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三种期限均下跌15个基点。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0.3%。

招商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其中活期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05%;定期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三种期限均下跌15个基点;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期、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均下调15个基点,分别至0.65%、0.85%、0.95%、1.05%;定期整存整取三年期和五年期均下调25个基点,分别至1.25%和1.3%;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0.3%。

政策联动:央行降息后的市场化传导

此次存款利率调整在市场预期之中。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一家国有大行的人士透露,工作群里已经通知了存款利率即将下调的消息,具体降幅本周二早上看邮件。另一国有大行人士称,明天可能会发存款利率下调的公告。

这是中国央行宣布将政策利率下调10个基点后的连锁反应。5月8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50%调整为1.40%。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政策利率下调后,将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相应下调存款利率。这一政策信号现在正在兑现。

根据中国央行《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政策利率调整会通过市场化传导机制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并最终影响存贷款利率,构成一个完整的利率传导路径。

利润保卫战:银行息差持续承压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跌至1.43%,较上一季度的1.52%进一步收窄,且远低于金融监管部门1.8%的监管合意水平。

在当前的利率环境下,银行业的基础盈利能力正面临严峻挑战。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净息差持续下滑正成为影响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关键因素。此次存款利率下调,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息差压力。

市场预期:5月20日LPR同步下调可期

5月20日,中国央行将公布5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考虑到政策利率已于5月8日下调,市场普遍预期LPR也将同步下调10个基点。

LPR的下调配合存款利率下降,将有助于平衡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两端,为稳定银行息差提供支持,同时也将惠及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对储户而言,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意味着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进一步降低,这可能会推动更多资金转向股市、债市和理财产品等投资渠道,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流动性。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