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期结束的高鑫零售,能否迎来「困境反转」?

业绩扭亏。

高鑫零售(6808.HK)经历了动荡的一年。

2024年3月,前欧尚中国区卖场总经理沈辉接任高鑫零售执行董事兼CEO,阿里出身的林小海卸任。

不到半年,高鑫零售就被阿里“摆上货架”。

2025年初,知名PE机构德弘资本以131.38亿元正式将其收入囊中。

随着交易的完成,原董事会主席黄明端离职,由德弘资本首席执行官华裕能接任。“陆战之王”大润发正式踏入“德弘时代”。

管理层动荡期,传统实体商超行业正经历轰轰烈烈的“爆改”。

商超主流调改方向基本定型,大体可总结为:全渠道发展、会员制仓储式超市、便民社区商业、折扣零售及自有品牌。

高鑫零售在多个方向均有涉猎。

但对比高调“胖东来化”的一众同行,公司的调改历程稍显低调,大卖场2.0版本问世已是3年之前。

如今出售事项落定,对高鑫零售意味着动荡告一段落。

截至3月31日的2025年财报显示,高鑫零售实现归母净利润4.05亿元,较比上年的16亿元亏损大幅扭亏。

今年3月,高鑫零售CEO沈辉到访胖东来,与于东来直接交流,“胖改”日程似乎走上台前。

阿里没能扶起的头部商超玩家,将通过何种方式“回归零售本质”,值得市场期待。

拐点在即?

出售交易达成之前,业内就有大润发“卖在黎明之前”的评价。

2025上半财年(2024年4月至9月),高鑫零售业绩状况已有改善,营收降幅缩窄至3%,同店销售增速转正至0.3%。

下半财年业绩回暖的态势更为明显。

2025财年全年,高鑫零售营收715.52亿元,同比下滑1.4%,较比上年同期13.3%明显收窄,同店销售增速进一步提升至0.6%。

若不考虑供应链业务收缩和闭店损失影响,收入增长约1.6%。

公司整体仍处于降本增效的收缩状态。

2025财年,高鑫零售员工减少约2300名,仅雇员福利开支一项就减少约12亿元。

用于新店发展、现有门店改建和数字化改造的资本开支,也比上年同期减少了约3亿元。

不过对存量低效门店的淘汰高峰期,似乎已经过去。

截至3月31日,高鑫零售旗下门店规模已由3年前巅峰时期的602家降至505家,大卖场总数由490家减少至465家

2025财年,大卖场关店数由去年同期的20家降至8家。

对负现金流量门店的应计减值损失由12.08亿元大幅降至0.6亿元。

留存的大卖场以“薄利多销”为核心卖点,践行新任管理层提出的“回归零售本质”。

新推出的自有品牌 “超省” 系列对标竞争对手,强调品类最低价。

其中包含1.9元的洗洁精、2.7元的护手霜、3元的卫生巾系列、6.7元的苏打饼干、9.9元的洗护发系列。

性价比的吸引下,大润发线下门店客群企稳、销售温和回暖,线上销售同比增长6%。

即时零售“线上下单、1小时到家”风口正盛的当下,全渠道转型正为连锁商超贡献业绩增量。

大润发对这一领域的探索走在多数同行之前。

早在七年前,大润发就引入了盒马的悬挂链系统,对超百家店进行新零售改造,将门店订单处理上限从300单提升到了5000单。

2025财年,自有APP“大润发优鲜”在高鑫零售线上B2C业务中的占比已达到36.5%。

然而受限于履约成本的高昂,到家业务对传统商超的利润增长难有助益。

低价策略虽然刺激消费,但拖累毛利率下滑0.6个百分点至24.1%,全年毛利同比下滑4%。

2025财年,高鑫零售经营利润14.25亿元,经营利润率仅有2%。

双线谋划

比起寻求大卖场沉疴的解决方案,近年来,高鑫零售将更多精力用于打磨真正适配零售需求的全新业态。

新任管理层基本继承了此前的发展方向。

难盈利的社区超市小润发被彻底放弃,“第二曲线”目标聚焦于两条路径,一是中超业态“大润发Super”,二是仓储会员店“M会员店”。

“大润发Super”定位面积仅1500平-3000平的社区配套业态,相当于传统大卖场的七分之一。

SKU精选化,并在5000-8000个SKU中设立1000个长期引流品。增设食堂、儿童乐园等体验区,以打造“社区生活中心”。

高鑫零售透露,大润发Super商业模式已基本跑通,同店销售实现5.9%的增长,高于旗下其他业态平均水平。

大润发Super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根据周边居民人数设计卖场的大小、SKU数目乃至进店动线,能快速适配不同类型商圈开店。

此外每家门店拥有500-1000个SKU的空间,可根据当地需求、商圈特性针对性选品。

相比于盘踞在华东二、三线城市的M会员店,大润发Super门店分散在全国11个省市,华东区门店占比近三分之一。

在高鑫零售看来,大润发Super将成为未来扩张及回归高线城市的主要动力。

不过上一财年,大润发Super新开4家、关店1家,门店总数仅33家,未及大润发的十分之一。

相比之下,M会员店拓张情况似乎更为明朗。

过去一年门店新增4家,仅用两年就开出7家门店,会员数超过36万。

会员费收入同比大增125%,达到3600万元。

作为少有的本土仓储会员店玩家,M会员店与山姆会员价处在同一水平,价格上并无竞争优势。

现有的会员店几乎均由原大卖场改造而来,自有物业保障了其在开店速度及成本控制上,较比山姆领先一截。

高鑫零售M会员商店事业部总经理袁彬表示,M会员商店没有“包袱”,商品毛利与运营成本已经打平。

整体3000多的SKU中,占比约10%的自有食品与生鲜,却贡献35%的销售额。

袁彬称,M会员商店尚处于投资阶段,毛利来自于供应链的强大以及销售规模的扩大。“单店规模达到6个亿时,我们就会进入到一个比较良性的阶段。”

差异化竞争力、自有品牌商品打磨是当前阶段的重点。

对会员数、续卡的考核要求,被排在在业绩、利润之前。

不过头部玩家正携打磨成熟的业态,在高鑫零售的华东大本营加速扩张。

山姆会员店有望年内落地苏州张家港,成为继晋江、昆山后的第三家县市级门店。

瞄准社区零售业态的盒马NB,在江浙沪区域开启了大规模店长招募计划;奥乐齐也成功“出沪”,落子苏州、无锡、昆山。

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大润发的挑战刚刚开始。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