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G1“左右互搏”燃爆全场!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展现中国智造硬实力

柴云
7

5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在杭州举行。在这个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上,宇树G1人形机器人作为唯一参赛机型亮相赛场,在四支参赛队伍的操控下展开多轮格斗比拼,最终由操作员陆鑫操控的“AI策算师”摘得冠军。

该场赛事通过人形机器人的激烈对抗,展现出中国智造的硬实力——G1身上展现的智能算法与硬件系统,已具备产业化应用潜力。

四支参赛队伍在比赛中均采用了宇树科技自主研发的毫秒级响应控制系统。比赛过程中,机器人选手们 “拳拳到肉”,其身体表面甚至能看到被击打的痕迹。

而本场赛事能展现出激烈的对抗,源于宇树G1人形机器人身上的一系列“黑科技”。G1身高约1.3米、体重约35公斤,有29个自由度,膝关节最大扭矩120N.m,凭借高扭矩关节电机,实现了直拳、勾拳、侧踢、闪避等高难度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G1在比赛中展现出惊人的动态平衡能力,能在倒地后5秒内完成"鲤鱼打挺"自主站立。

据宇树技术人员介绍,本次参赛的G1属于"加强版"配置,手臂具备7个自由度,比基本款多出的2个手腕自由度使其能够完成更灵活的招式变化。

 机器人的平衡控制则主要依赖于仿真环境的AI强化学习和本体关节感知,同时IMU(惯性测量单元)实时监测的姿态数据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可以实时监测机器人的姿态、加速度等信息 。

而相比普通模式,在格斗模式的平衡性训练中,还会进行模拟撞击训练,让机器人在受到来自不同方向、不同力度的撞击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调整身体姿态以保持平衡 。同时,也进行模拟机器人倾斜状态的训练,使其能够在感受到身体倾斜时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

央视通过全媒体平台对赛事进行直播,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法学与AI伦理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田丰指出,比赛中验证的强化学习框架(百万次仿真训练)可直接赋能工业场景的自主避障与协作搬运,这将显著降低中小企业算法开发门槛。

 此次赛事不仅展示了G1人形机器人在机械结构和智能算法上的突破,更为产品迭代提供了宝贵数据。宇树科技表示,通过观察机器人在激烈对抗中的表现,可以精准识别需要优化的零部件和结构。

 在操纵模式上,本次比赛主要采用手柄遥控操作,一来更容易上手,让普通用户就能享受机器人竞技乐趣,二来也可以避免AI语音操控响应延迟的问题,让参赛者更直观、更精准地操控机器人,未来将逐步引入更具沉浸感的体感操控技术。

 从今年5月1日举行的《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到本次格斗赛事,一系列机器人活动正在为大众打开了解前沿技术的重要窗口。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在机器人产业链整合方面已建立系统性优势,随着人工智能、人机协同等技术的持续突破,未来人形机器人很有可能会率先在科教文娱、制造业、特种行业代替人类完成复杂的任务,这将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加速迈向通用化、智能化新阶段。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