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财务表现:2025年Q1总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10.9%;净利润40亿元,同比微降3.4%;经调整净利润46亿元,同比增长4.4%
用户增长:日活跃用户达4.08亿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6%;月活用户7.12亿,同比增长2.1%
业务进展:电商GMV同比增长15.4%至3323亿元;直播收入同比增长14.4%至98亿元;线上营销收入同比增长8.0%至180亿元
AI商业化:可灵AI季度收入超1.5亿元,AIGC营销素材日均广告消耗约3000万元
海外突破:海外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利润转正,收入同比增长32.7%至13亿元
关注重点:AI技术商业化进展、用户增长天花板、电商业务竞争格局变化
快手Q1财报:增长放缓背后的结构性变化
快手科技刚刚交出的2025年第一季度成绩单,呈现出一个典型的成熟平台企业画像:收入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盈利能力保持稳定,新业务开始显现价值。
增长的天花板效应初显
总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10.9%,这个数字看起来不错,但放在快手历史增长轨迹中就显得平淡了。更值得注意的是,净利润实际上出现了同比下滑3.4%,尽管经调整净利润仍有4.4%的增长。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通常意味着平台正在通过更激进的投入来维持增长。
用户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日活用户4.08亿虽然创下历史新高,但3.6%的同比增长率已经降至个位数,月活用户的2.1%增长更是接近停滞。对于一个用户基数已经如此庞大的平台而言,用户增长的边际成本正在快速上升。
电商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在整体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电商业务表现亮眼,GMV同比增长15.4%达到3323亿元。这个数字背后反映的是快手从纯粹的内容平台向商业化平台的深度转型。电商月均活跃买家1.35亿,意味着快手已经成功将三分之一的日活用户转化为电商用户。
更重要的是,快手在电商领域的差异化策略开始显效。新线城市贡献超过65%的本地生活GMV增长,这正是快手相对于抖音等竞争对手的核心优势所在。通过深耕下沉市场,快手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AI商业化的想象空间
可灵AI单季收入超过1.5亿元,这个数字虽然在快手总收入中占比很小,但增长潜力巨大。更值得关注的是,AIGC营销素材日均广告消耗约3000万元,这意味着AI技术已经开始在快手的核心商业化环节发挥作用。
AI在快手的应用不仅仅是技术展示,而是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商业效率。从智能投放到数字人直播,再到智能客服,AI正在快手的各个环节降本增效。这种深度整合的AI应用,可能成为快手未来的重要竞争优势。
海外业务的转折点
海外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利润转正,收入同比增长32.7%,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经过两年的聚焦战略调整,快手海外业务终于走出了纯烧钱的阶段。
巴西市场的表现尤其值得关注。用户使用时长稳步提升,电商订单规模健康增长,这表明快手在海外市场已经找到了可行的商业模式。考虑到TikTok在全球市场面临的政策不确定性,这可能给快手带来新的机会窗口。
成本控制显现效果
尽管收入增长放缓,但快手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色。毛利率维持在54.6%的高位,销售营销费用占收入比例从31.9%降至30.4%。这种运营效率的提升,正是成熟平台企业应该具备的特征。
然而,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6%至33亿元,占收入比例达到10.1%,这表明快手并未放缓技术投入。在AI时代,持续的技术投入是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预期差与未来挑战
市场可能低估了快手在几个方面的进展:AI商业化的速度、海外业务的盈利能力、以及在下沉市场的护城河。但同时,快手也面临着用户增长见顶、竞争加剧等挑战。
未来关注的焦点应该是:AI技术能否真正转化为长期竞争优势?海外业务能否实现规模化盈利?电商业务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时能否保持增长?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快手的下一个发展阶段。
从财报数据来看,快手正处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节点。虽然增长放缓不可避免,但如果能在AI、海外、电商等新兴领域取得突破,快手仍有望在竞争激烈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中保持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