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Q1电话会:完全不担心YU7对SU7销量的影响,SU7无需降价,未来YU7销量可参考Model Y

卢伟冰说,SU7发布这么久,一款都没有是SU7的对手,一个能打的都没有。YU7和SU7产能上来之后,销售情况能够参考Model 3 和Model Y。小米方面还表示,自研芯片可能要5-10年才会看到合理的财务模型。

小米又交出了一份“史上最强成绩单”——一季度收入及净利润双双创新高;更令人瞩目的是,集团单季度经调整利润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7亿元,同比增长64%。

在周二晚间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说,完全不担心YU7上市后对SU7销量的影响,或者说需要SU7降价去促销,当下后者的产能严重不够,交付周期还是非常的长。YU7和SU7产能上来之后,销售情况能够参考Model 3 和Model Y。

被问及YU7标配激光雷达是否会影响定价策略或者盈利能力时,卢伟冰表示,小米YU7产品力很强,价格现在还没定完,不方便谈价格。他认为,产品竞争力强是核心,盈利是结果,不能当做结果去追求;产品力强,盈利也不是问题。 “SU7发布这么久,一款都没有是SU7的对手,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产品力强才没有对手,没有对手就能够保证利润率。”他说。

对于未来手机业务的展望,卢伟冰预计今年小米手机在中国市场将有大约三个点的增长,但“今天来看到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也许我们可以适当的放缓一下对销量的要求,而更多的把关注度放在产品结构的改善”

对于备受关注的自研芯片的盈利问题,小米方面表示,现在还没有财务目标,自研芯片可能要5-10年才会看到合理的财务模型,公司现在更注重的是建立产品能力。

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还披露了小米高端化战略的最新成果。卢伟冰表示,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平均销售单价(ASP)达到1211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8%。小米在中国大陆的出货量时隔十年重回市场第一,高端智能手机销量份额占比达到25%。

小米正从高端化探索阶段转向提前规划阶段。管理层表示,在4000-6000元价位段,小米已经立足,去年市场占比达17-18%。但在6000元以上超高端市场,市场占比仅约5%,成为下一阶段攻坚目标。

以下是小米电话会全文内容(由AI协助识别):

卢冰伟:

这是小米史上最强的单季度财报,今天晚上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聊一聊我们的硬核科技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上周发布的玄戒芯片的突破以及AI大模型的进展。第二跟各位分享一下积极度,我们的业绩的亮点以及最新的战略执行进展。也都知道小米新系列的发展目标就是大规模的投入底层的核心技术,致力成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的引领者。基于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坚持技术为本的铁律,年初我们提出来2025年研发投入将达到300亿元,这意味着2021年到2025年这五年,我们的研发投入预计超过1,020亿元。上周四,雷总也宣布了未来新的五年的研发投入目标,就是在2026~2030年,我们的研发投入预计会达到2,000亿元,这些研发投入将帮助小米把硬核技术变为企业的护城河

在硬核科技领域,AI和芯片是最重要的几层核心技术,也是小米集团非常重要的两大子战略。近期我们也向大家展现了我们在整个两个领域的最新的研发成果。在AI领域,我们持续推动基座大模型研究。在4月底,小米大模型call团队发布了小米开源的首个为推理而生的大模型。小米MEMO,以7B的参数规模在数学推理和代码竞赛公开测评集上取得了优异的表现。在芯片领域,上周四我们交出了第一份答卷,小米首款自主研发设计的三大米旗舰手机Soc芯片小米玄戒O1正式发布,它采用了第二代的3纳米工艺,制程有191个晶体管,性能体验均处于目前全球同业第一梯队水平。玄戒O1采用了先进的10层、10和4层级架构,跑分达到了300万分以上,同时能耗的表现也非常出色。目前搭载玄戒O1的旗舰手机小米45SPro以及最高端的平板产品小米平板7Artra。

除了大家已经看到的玄戒O1处理器发布,我们同期也发布了小米首款长续航4G手机芯片,玄戒T1内部集成,小米首款自研4G基带,在代表着小米在接待第一关键赛道上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在芯片投入方面,2021年当我们决定重启大芯片的时候,我们就制定了长期持续投资的计划,至少在未来的十年投资至少500亿人民币。过去4年多的时间,2021年开始,进入到今年的4月底,悬介累计研发图已经超过了135亿人民币。目前我们的芯片部门研发团队规模已经超过了2,500人,人员数量和投入规模均位列中国境内前三。我们相信未来芯片是小米突破硬核技术的底层核心赛道,我们会全力以赴,保持战略耐性,持续投资。接下来我们分享一下我们第一季度所取得一些成绩。

2025年第一季度我们的业绩核心关键词是再创新高,我们的总收入、核心业务收入、经调中利润等多项指标均取得单季度历史新高的好成绩。第三,总收入达1,113亿元,同比增长47%。手机称IoT的核心业务收入为927亿元,同比增长23%。集团单季度就调整利润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7亿元,同比增长64%。

下面我分享一下本季度取得几项比较重要的业务成绩。

首先是手机,时隔十年,我们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重返第一,在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凭着持续提升的品牌力、产品力,我们和我们过去几年打下的坚实的新零售基础,我们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成返第一,份额同比提高了4.7个百分点,达到了18.8%,份额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增长。第一季度我们的出货量同比增速40%,在前五的厂商中增速最快,表现显著超过大陆手机大盘4.6%的同比增速。

在手机方面,我们持续推进高端化。第一季度我们全球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创新高,达到了1,211元。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高端手机出货量从去年同期的21.7%提升到25%。旗舰手机小米15ultra在中国大陆的出货量与上代相比,首月同比增长90%,同我们的高端用户的占比也持续提高,助力我们本季度中国大陆互联网收入创历史的新高。

在渠道拓展的方面,我们持续推进新零售的渠道建设,第一季度我们在中国大陆地区新总超过1,000家,小米之家达到了1.6万家。同时我们的汽车销售门店拓展了235家,持续提升更加广泛的用户触达,有极致的效率,实现了极致的用户体验。云技术,我们的中国大陆线下渠道的智能手机占有率提升到12.1%,同比提升了3.2个百分点。IoT多个品类强劲增长,带动了it收入持续创新高,得益于我们的技术、产品、品牌、渠道及服务等多方面的突破。叠加了国补的利好政策,一季度我们的IoT业务收入达到323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单季收入超过300亿元,收入同比强劲增长59%,我们多个品类均实现突破性的进展。

这里我先重点介绍一下我们的大家电、平板、可穿戴业务在这个季度取得的好成绩。大家非常关心的,大家那一步我们对搭建业务建立一个非常高优的目标,就是在2030年中国大陆市场有做到数一数二,在今年在公开市场实现目标前三。目前小米空调已经完成了全产品线的布局,实现了技术的全栈自研,同时我们要提升我们的产业能力,小米空调智能制造工厂也将在今年年内投产。对于我们多方面能力的提升,第一季度我们的大家电业务收入同比实现翻倍增长,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的出货量均实现了65%以上的高速增长。平均售价大幅提升,产品结构大幅改善。平板依从我们非常完善的产品组合,第一季度我们的平板产品的出货量创历史新高,并首次进入全球前三,出货量同比增长56%,在前五厂商中实现最快增速。

上周四,我们发布了打载玄戒O1的小米平板7 Ultra,也是小米首次推出RQ系列,意味着它将拥有顶规的技术指标和使用体验。也是小米平板高端化的机枪可穿戴业务机制度,我们的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取得了全球排名第一的好成绩。上周是我们发布的小米手表S4 eSIM 15周年纪念版,发展了玄戒T1芯片,性能的提升的同时,功耗显著降低。一季度7WS产品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出货量同比大同63%。中国大陆地区排名稳居近一,出货量同比增长44%,汽车业务持续高速增长,我们持续挖掘生产绩效、提升产能及一季度共交付796万台新车。

上周四我们跟大家也分享了小米SU7系列累计交付超过25.8万台,4月份SU7交付超过2.8万台,是20万以上价格段中所有汽车的销量冠军。上周四,小米YU7也给大家正式亮相,豪华高性能SUV,具有优雅造型和运动的高性能,同时还提供了整体的豪华感和空间的舒适度。预期全系标配配置拉满全系朝仓续航,标准版续航达到835公里,同时还全系标配800伏碳化硅高压平台、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以及全系标配激光雷达700TOP4辅助驾驶算力,以及连续索尼可变减轻器。全面升级了铠甲龙式钢铝混合车身,首次搭载2,200兆帕小米超强钢,并通过了超过50项被动安全性能开发测试,全面提升车身强度和安全性。一共有三个版本,标准版、Pro版和Max版在今年7月份正式上市。

最好我想说的是小米中站在新征程的新起点,未来之路虽远,也会有无数的挑战和困难,但我。我们都会全力以赴,我们也相信小米的价值观,小米的模式,以小米的方法论其强大和普适性。我们也坚信,既要开始追赶我们久待,我们就走在赢的路上。以上是我今天开始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下面把时间交给CFO艾瑞总,谢谢。
卢总。各位投资的朋友,大家晚上好,鉴于卢总刚刚跟大家分享的,我们在2025年第一个季度,在集团人车加权生态总体战略的牵引底下,我们再次取得了一个非常出色的业绩表现,我们的总收入核心服务收入条利率经调整后的净利率等等各个指标都胖了,历史的新高。2025年第一个季度我们实现了总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我们的毛利率为22.8%。palm,我们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了0.5个百分点啊。从分布来看,第一,我们的手机乘以AIoT的分布,收入为927亿元,同比增长22.8%,毛利率为22.8%,抗历史的新高,同比也增长了0.5个百分点。我们看一下每一个子业务板块的情况。

首先智能手机方面,本季度我们的收入为506亿元,占总收入的45.5%,同比增长9%。本季度我们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180万台,连续7个季度实现出货量的同比增长。canvas的数据,本季度我们全球智能star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4.1%,已经是连续19个季度排名全球前三。同时我们在全球58个市场排名前三,全球68个市场排名前五。第一个季度我们的手机毛利率保持健康的水平,手机毛利率从上个季度的12%提升到这个季度的12.4%。本季度我们的手机ASP达到了1,211元,同比增长5.8%,也是一个历史的新高。根据camera是数据,2025年第一个季度,在中国大陆地区,我们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到第一名,份额达到18.8%,出货量同比增速达到40%,表现远超大盘。

一方面,第一个季度我们的IoT业务实现了收入与利润的双重突破。GPT的收入和毛利率俊创历史的新高。本季度我们的IoT收入为323亿元,同比增长55%18.7。我们的IoT的毛利率达到25.2%,同比大幅提升5.5.4个百分点。全网方面,我们在继续扩大我们的用户规模,25年3月我们的全球月活数达到17.19个一,同比增长9.2%。其中中国大陆的月活数达到1.8亿,同比增长13%。2025年第一个季度,我们的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为911元,同比增长12.8%。其中我们中国大陆互联网收入创意是新高,同比增长接近15%。60四月641月。而毛利率也持续优化,本季度毛利率达到76.9%,同比增长2.7%。我们的广告业务继续带动我们互联网的业务增长,本季度我们的广告收入为66亿元,同比增长19.7%。

AI的战略是集团非常重要的子战略,所以从2025年第一个季度开始,我们的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营分布会更新为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将持续增长的AI相关投入纳入到新业务中。第一个季度,我们的智能电动汽车企AI等创新业务分布收入为186亿元,但总体收入的16.7%。其中智能电动汽车销售收入为181亿元,业务收入为5亿元,综合的毛利率达到23.2%。本季度,小米数7系列总计交付15,860台,9台升新车平均单价为人民币238,000元。我们的新业务经营亏损必须收窄。本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经营亏损为5亿元。

大规模投入底层纪实核心技术日立于成为新一代全球鹰核科技引领者,是我们的新实验目标。我们会持续加快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打造长期的科技护城河。2025年第一个季度,我们的研发支出达到67元,同比增长30%。也计2025年3月31日,我们的研发人员数达到21,131人,创历史新高。
推动研发创新的同时,我们对费用支出的管控依然保持高效。25年第一个季度,我们整体的营业资开支为154亿元,剔除了新业务投入费用大概48亿元。我们的核心业务营业开支为106亿元,费用率11.4%,同比下降了1.4个百分点。利润方面,我们的3G经调整经历首期突破110,达到107亿元,创历史的新高,同比增长64.5%,经调整后的净利率也达到了历史新高的9.6%。

在EHE方面,我们在2025年4月连续第七年发布小米集团EH报告抄报,全面展示了2024年小米围绕地摊转型、循环经济、可持续供应链、人才培养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战略与成果。其中我们计划在2022~2026年回收总量达到3.8万吨的电子飞机物,目前我们已经完成这一个目标的95%。
电子,我们还积极引领产业链的合作伙伴迈向律师转型,以其需降低范围3的排放。我们定了两个目标,第一,到2030年,智能手机业务的供应商年均碳排量对2024年减少不低于5%,预电使用比例不低于25%。第二,到2050年,智能手机业务的供应商绿电使用比例达到100%。

另外,我们在工信部的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中成功入选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也标志着小米在推动产业链的律师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进程中,在获得了权威的认可。未来我们在,我们将持续稳步推进集团的各项战略,必须提升我们的底层能力的建设和管理体系的变革,我们将向更高的目标稳步迈进。感谢大家,以上是今天晚上我们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现在我们可以开。问答的环节。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问答环节。第一个问题来自摩根士丹利。

摩根士丹利:

好的,谢谢主持人。首先恭喜小米取得历史上最好的这个季度的业绩,那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小米的 AIoT 业务的,我们看到在第一季度整个这个板块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增长,它的速度是远超行业的平均增速的。那么这个战绩我们投资人是看到了,那么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其实也已经关注到了,那近期的一些调研显示,部分友商已经开始针对小米推出竞品,那么接下来可能这个整个AIoT 的竞争态势会加剧,所以小米下一步会采取怎样的策略去应对?海外和国内的打法会是否会有不同?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汽车这块的,就是预期在技术发布之后,部分投资人跟我们反馈,担心预期卖得好的同时会影响初期的销量,甚至由于销量的压力会导致初期需要进行降价促销。对于这样的观点,想请卢总谈谈看法,另外整个小米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让预期和初期同时都卖得好?谢谢。

卢冰伟:

我觉得是这样,就是说我谈论来讲,你说有些友商针对我们推出了一些竞品或者怎么样,大家谈论说我没有太大的感受到,因为我觉得,因为我们现在还是随高速增长,然后我们还有很多的产品其实现在还在缺货的,但我们空调现在这个旺季来了之后,我们发现我们最大的瓶颈可能还是有些产能上,所以说我觉得我们没有太受到。

嗯,你说的对手降价对我们的一些影响,但是如果说今天我们引起了一些竞争对手对我们的关注,我自己认为是对产业是个好事。家电行业可能有点过于成熟、过于固化,变化太慢了。其实我们看到有特别多对消费者不是友好的一些市场的行为,我以前讲过,例如有的友商同一个产品换不同的型号,是吧?在不同的渠道里面,然后卖不同的价钱,我觉得这种行为对小米来说,我们认为我们是反对的,我们认为用户不论从哪个渠道去购买产品,这应该有同样的执行权和这个价格权,对吧?那么再就是这个产业我觉得创新特别的慢,很多产品我觉得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的,这个用户见面的角度,我觉得它不会那么友好,这种话程度也很。

我觉得如果说小米我们的出现引起了竞争对手的一些进步,我觉得它就是好事。我觉得小米,我觉得我们对于这些产业里面去,我们希望我们要成为这个行业的创造者和产业进一步的推动者。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但是我觉得这个对小米可能我自己觉得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并且我也不认为说,今天,我们在大家电这个业务里,我们能力就已经达到了我们认为满意的程度。

其实这个业务进程,集团战略从2023年开始,到现在就干了一年半多把,不到两年的时间。因为我觉得我们内部来看,我觉得我还有很多的进步的空间可以去做,很多进步的空间去做。像今天我还在想说我的大家电工厂,我的空间第一个空场要抓紧开出来,是吧?我们的冰箱、洗衣机的工厂什么时候开始建,对吧?这个我们的核心器件的突破还没完全自研完毕,我觉得这些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我觉得我们还没有去做,所以说你可以认为是说对,我觉得,我们大家电的高速增长只是一个开始,只是一个开始海外跟国内的打法上没什么太本质的区别,只是我们国内可能新零售更加成熟一点,海外的新零售可能刚刚开始,比例没有那么高,但是我就从打法上来讲,我觉得没有太大区别,可能竞争的环境会有差异。但是在东南亚,你会发现80%的家电品牌是日本品牌,不,反而不是中国品牌。

我觉得竞争对手会发生一些变化,用户的需求我也不认为是说有本质的变化,它可能这种变化更多的是消费力的水平所导致的对产品的需求的差异,我觉得不是他用户本身需求的差异,那么这是,那么你问了一个YU7上市之后对SU7 的影响你怎么样啊?其实我觉得第一个是我完全没有担心说的销量会受到影响,或者说需要降价去促销,因为我们今天产能严重不够,就今天以为这个交付周期还是非常的长。

另外我觉得YU7跟SU7它是同平台的,都是我们的摩德纳架构这么同平台的最大的好处是产能的复用性和核心器件的复用性非常的高,因为周期我们也没有,原来就是说,就是就说这两个车上来之后,到底它会形成一个什么的比例?坦白来讲我们现在也不清楚,可能能够参考的就是 model 3 和 model Y了。对,我觉得这个可能车上市一段时间,跑一段,当他的订单都出去常态之后,我觉得我们会看出来一个相对来说,我觉得是大约的一个合理的比例,好吗?

主持人:

好的,感谢卢总,非常有帮助,谢谢谢谢。这边来下个提问,来自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

几个智能工厂之间对于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上的帮助,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看到这个预期是全系列的标配了激光雷达,还有一系列的这个安全设备,我们觉得作为消费者是个非常好的事情。站在盈利能力的角度,我们在这种标配之后是否会影响我们的定价策略和盈利能力?感谢谢卢总。

卢冰伟:

第一个你可能问的是一个关于制造平台的构建的问题,我不知道理解对不对啊?就是说我们有,我们有汽车工厂,我们有家手机工厂,我们家电工厂其实在我们的背后。嗯,大家前端看到的是不同的产品的工厂,后端其实就是我们的小米如何去构建我们的整个智能制造平台的问题。那么我想跟大家讲的是我们这三个工厂背后的很多东西都是共用的啊。

我举个例子,像我们的小米的、澎湃OS的这样一个制造的这样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我们认为是智能制造的,我觉得核心和灵活,这个我觉得我们都是共用的。那么例如说后面的很多的这个核心的供应商其实也是共用的,我觉得大的,我觉得做工厂的逻辑方法论,我觉得几乎也都是一样的,也都是一样的,我觉得小米在智能制造方面我觉得我们已经,嗯基本上趟通了不同品类之间的共同性和不同品类之间的差异,所以说我觉得因为面向更多的未来的话,我觉得小米的智能制造平台不仅仅在中国布局的问题,还有未来走向全球的问题。

我觉得这个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我觉得我们基本上学习曲线已经读过了,那么另外你讲的关于逾期,反正这次你们也看到产品力很强,对吧?全系标配了这个激光雷达,全系都是长续航,全系都是全景显示等等等等,全部力很强,产品力很强。那么关于你问的竞价很盈利,因为我们价格现在还没定完,所以说我现在就不方便去谈价格,但是我想讲的是说产品的竞争力强是核心,如果一个不强的产品力,你想有好的盈利能力,我觉得是不可能的。我觉得因为盈利是个结果,我觉得它不能当做一个完善的目标去追求。我觉得第二产品力强,我认为盈利性不是问题

我们就以SU7来看,去年上市之后,时隔一年多了,14个月,今天市面上有哪一个产品是SU7的对手?一款都没有啊。曾经我想你们也看到了,曾经有无数的对手,但是你到今天你会发现一个能打的都没有,那很多可能小两年它的十分之一、 5%可能都没有,对吧?我对大家这就一个事实的存在,所以我觉得产品力强,我觉得才没有对手就能够保证你竞价,你就竞价权,你能保证你的合理的利润率,好吗?嗯,谢谢卢总。好,谢谢嗯。

分析师:

谢谢主持人,恭喜公司取得非常强劲的业绩。那我这边有两条问题,那第一条是关于我们的核心业务,就是手机上IoT,那我的问题可能是更加关于手机这边,那想请管理层帮我们更新一下,对今年整体手机行业,包括小米手机的这个出货量,包括这个价格的展望。那我们看到在一季度全球不同市场的大盘表现其实差异比较大,宏观的变量最近也比较多。

那我们在这个手机业务这边的策略有哪些新的更新?这个是第一条问题,那第二条问题是关于我们的这个汽车AI和其他的新业务,那我们看到汽车的这个毛利率在一度做到了23%以上,那客户管理上拆解一下我们这个背后的原因有哪些?那这个毛利率在今后我们是如何展望的?另外如果我们看这个新业务的亏损,那我不知道管理层可不可以给一些分享关于在这个汽车 AI 和其他的业务,比如说芯片的投入,这边在一季度分别是一个怎样的水平?谢谢。

卢冰伟:

OK,手机我觉得是这样子,手机的话今年来看的话,我觉得大盘的增长应该跟年初大家的预期应该有差距。也许中国市场,其实中国上我们盘下来之后,我们觉得今年可能大概三个点的增长因为中国有国补,所以大家原来对国补,对整个来讲的话,我觉得大盘的带动大家过去比较乐观,今天来看好像没有那么大的带动,但是我觉得好处就是产品结构,我觉得中高端我觉得发生变化,就全球我觉得来看的话。

大概就是一两个点,甚至可能不增长或者负增长,因为现在我已经看到有些市场上在负增长,像西欧区,很明显欧洲趋势在负增长,那么我觉得是小米来讲的话,我觉得可能我们在策略上面我都觉得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调整。如果是有点微调的话,那么原来我们可能对量的成长的速度,我觉得可能我们以后更加关注一点,例如说 2024 年,我们相对 2023 年我们增长了 2, 000 多万,是吧?那么今年我们希望说,唉,是不是我们的增长目标会攻高一点或者怎么样?但我觉得今天来看到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也许我们可以适当的放缓一下对销量的要求,而更多的把关注度放在产品结构的改善

现在西欧区我们就把过去的很多超级端产品,我们基本上主动的就减量,然后来去改善它的产品结构啊。像西欧我们就认为说是不是我们一些像日本我们也是这样,就是我们是不是也以前我们地球做的计算机,我们可以不做了,对吧?我们聚焦做到中高端机上去,那包括我们今天在香港,对吧?我们也是在非常开会,也就是说我们要多关注的时光端去放一些,我觉得超级端机,我就去做,我觉得这些,我觉得因为小米今年的话,我觉得我们回到,对吧?去年我们差不多接近 1.7 亿,今年我们最后可能咱们要靠近 1.8 亿,我觉得我们在这样的一个量级上的时候,我觉得可能改善产品结构会比我觉得增加销量,我觉得可能股价重要,但是还有一些新兴市场,咱们说像非洲,我觉得我们才有 13 个点左右的占有率。

我一直讲说小米,按照今天我们的品牌力、产品力,在那个市场我觉得我们都具备做到 23% 的潜力,那你也就是意味着是说在这里一个市场里面,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像非洲,我们应该来说现在还是规模应战的这样一个基本上策略,还有一些我觉得新兴市场的拓展,我觉得我们大家都是这样一个策略,但我认为整体来讲我觉得我们没有什么太大的,我觉得策略上的这样一个调整啊。

那么这第一个,第二个你问的关于汽车毛利率的问题,我觉得你看我们到这个季度开始,我们大约一共披露了四个季度的毛利率。第一个季度就去年第二季度是我们第一个季度,那么我们第一次披露的话是15.4%,第二次17.1%,第三次是20.4%,第三次是23.2%。那么也就是意味着说,大家可以看到,每个季度我们的毛利率都在稳步的提升,那么这里面我觉得有几点原因。

第一个就是我觉得我们产品力很强,像我们初期,我们上市到现在,对吧?我们一次价钱也没调,那有的汽车可能上市之后参能力不行的话,那很快就调价,那他必然会影响你。

第二我觉得就是我们单款有单款爆款,它一定会带来非常好的成本的优化,就也就是说我们大家去看量的时候一定要去看量下面的单款产品的效率的价值,你不能只看总总量,只看总量的话你会发现有的有规模,没有规模经济,只有单款有爆款才可能有规模经济。那你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这一块我觉得也比较好。

第三个就是我们的效率,我就不论我们内部的管理效率,我们的费用率还是我们的渠道效率,就我们的新增速运用汽车之后,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效率可能是传统汽车公司的可能 2 ~ 3 倍的效率。另外也就意味着说同样的零售价格,我给渠道的空间,或者我渠道里面的话,我比别人我就低很多,这些加到一起才出来了这样的一个结果。

那反过来去讲什么事情?就是说可能传统汽车行业里面有非常多的环节需要去优化和改善。我认为小米的这些数据可以给行业的一些参考,然后帮助大家,我就一起去进步。我觉得这也是小米,对这个产业,我觉得一些这些产业,我的这样的一些价值。至于你讲的说亏损的金额,那么这个我觉得我们就目前我们整个来说的披露,我就按照我们现有的我的披露的方式去。那应该我们这还有 5 个亿左右的亏损。

经过我补充几个,因为大家也看到,其实我在过去几个季度我们的交付量其实也是在一直在提升的。从我们去年第二季度27,000台到第三季度的7万台到第四个季度7万台。现在我们已经交付了75, 000台,第一个季度,所以是从这个这些固定成本的摊分,其实我们的效率是会越来越高。

我觉得是第一个也对毛利率会有帮助,第二个就是说刚才卢总也说了,我们卖的这个车14个月,其实我们没有降过价。以及我们有一些权益,一也一直在推波的权益也会帮我们带动了我们的整体。自己的毛利率的上升,第三个就是我们第一个季度也开启交付了我们的 Ultra 产品,也对毛利率会有一定的帮助。你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周边产品,机械周边产品占个季度5个亿左右,这个也是一个,相对也是一个我们自披露以来最高的一个其他收入。这个原因我觉得也是对我们的毛利率带来了一些帮助,我就补充这一点,谢谢。

分析师:

好的,谢谢卢总,谢谢阿总。

主持人:

话题问是来自中金公司,请开启,谢谢。

中金公司:

公司也发布了搭载玄戒 O1 的 15S Pro,补上了自研手机 Soc 的最后一块拼图,所以我想请教一下,就是从我们过去在手机高端化上持续的这种稳步的推进,那后续公司在手机高端化方面的一些规划。然后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 AI 方面,因为我们 4 月份也推出了小米 Mimo 这个首个为推理而生的开源大模型,那之前公司也展望过,说在 AI 方面会持续加大投入,所以我想请教一下管理层,小米,尤其是后续在 AI 的手机领域,我们可以期待哪些新的惊喜?谢谢。好。

卢冰伟:

关于高端化,这个我们在第一季度开了一个高端化的研讨会。在这个研讨会上我们重点就干了两件事,第一个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们过去高端化的五年,我们都做了哪些事情。第二就是我们展望一下未来的五年我们高端化应该怎么去做啊。就最后我觉得我们得出几个结论,就是说我们在高端化的过程当中,我觉得我们做对几件事情,第一个是坚定不移的走高端化啊。那么今天大家可能觉得小米观众化做的还可以,其实在五年前, 2020 年我们开始的时候,其实内部都有很多的同的意见,更不受外部对我们的质疑了啊。我觉得这是第一个,我觉得我们都对。

第二个就是用小米品牌去做高端化,因为当时有很多很多的观点,甚至是大部分的观点都说小米应不应该推个新的牌子去做观众化?最后我们说我们用小米品牌来去做,因为当我们小米品牌做成功了之后,我们所有的产品都会受益。这是第二个。第三个,我们决定说还是以手机和汽车先做其他的产品先补能力,所以说这是我觉得是第二、第三个,我觉得第四个就是先聚焦中国市场,把中国形成了方法论之后,我觉得我们在推到海外去。目前来看,我认为我们这四条大的战略主线我觉得都是对的。那么但是我觉得我在过去的五年里面,我觉得我们也付了很大的学费和代价。因为这个代价还是非常非常高的,那么这一次我们讨论一下,说未来的我们也要干什么啊?第一个就是我们认为说要从原来的探索到未来的要提前规划,我觉得就是我们不能够,是吧?把学费、每个产品、每个国家都再去教一遍了啊。我也,我们也有统筹,要有规划,要按照节奏去走。

这第一个,第二个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就是我们的,我觉得高端,就是我们在高端的基础这个层面我们觉得我们立足了。像手机的 4, 000 到 6, 000 块钱,我们差不多去年17%。18%的占有率我也立足了,但是在 6, 000 块钱以上,像手机我觉得我们还没有立足,我们去年目标,我们去年市场占比才 5% 左右。

我们认为说下步要到高端去,这是我觉得是第二个,我觉得我们要去第三个,我觉得是要从手机和其实这两个品类到我们所有的品类上去。那么这是我觉得是第三个,我觉得第四个,我觉得就是要从中国开始推到海外去,把中国形成的方法论也要在海外逐步落地,我觉得这基本上是我们未来 5 年要去做的事情。那么在这样情况下,其实大家也看到我对小米SU7、Ultra、小米15 Ultra 中央空调等等等等这些产品,包括这一次我们发布的这个小米平板7 Ultra,我觉得都是往超高端产品,我觉得实现的这样的一种探索和这个实践,目前来看我觉得都得了比较好的这样的一个反馈啊。

那么第二个我觉得你问了一个AI 的话题,那么 AI 的话,我觉得我们前段时间大家也看到了我们发布的这个Mimo 7B的大模型都取得一些成绩,我觉得第一个是我们小米,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去做基建。那么在这个基建里面,我们认为基座大模型还是非常的重要,要大力去投资于我的基座大模型。但是我觉得小米做这座大模型最重要的是为自己的业务去做服务。

那么小米我觉得我们,我的用户基数很大,我的用户的场景非常多,用户的数据非常多,所以我们只要我们能够,我觉得做好基建,然后用好我们自己的数据场景,我相信我就能够探索出我觉得非常多非常好的这样的一些提升用户体验的方法。我觉得是5G应该来讲,我觉得是众多设备中的之一,我觉得它不是我觉得未来的全部。我就在手机方面,我就我们要做好超级小爱,另外就是把AI跟我们的OS,我就做深度的融合,我觉得就应该我就可以得到非常非常多的一些进步,好吗?

嗯,还就补充两三个数据,就是第一,可能大家看我们的PPT也有看到这个季度我们的在中国区的高端智能手机占比已经达到25%,去年全年23.3,去年的 Q1 只有 22 个点,所以我们在高端手机的占比也会占我们自己的出货量越来越高。第二就是说我们在 4, 000 到 5, 000 块钱的手机的这个市占率已经达到24.4%,也是排名中国区啊。

第二个就是刚才卢总可能提到家电,我们在披露上你会看到我们的收入增长是113%,同比增长1%,113,当时我们出货量只是增长 65% 左右,所以很明显也看得出来我们的大家电的 ASP 也是持续在增长啊。我就补充这两个数据。第三个数据就是刚才卢总也说了,我们其实会投入在AI,今年我们做研发费用的 300 个亿,其实有 1/ 41/ 4 会聚焦在 AI 上面,所以我们在 AI 的投放也是蛮多的。同样的话,我们去年的资本开支大概 100 个亿,今年也会大幅度的增长,也有一部分的增长是会靠在 AI 上面,我就回到这几个数字。

好的,谢谢卢总,谢谢艾伦总。

主持人:

这个提问是来自UBS,请开启,谢谢。

UBS:

玄戒芯片在 15S Pro 的应用,想请问一下在中长期内我们会,我们是不是可以期待在 c 旗舰系列也看到运用到自研的手机Soc,然后在未来的 3 ~ 5 年内是不是可以期待在除了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以外,在其他人车家的这个生态应用上面也看到自研芯片的一些应用。然后第二个在AIoT 这边,其实前面的投资者也有问到,这个季度其实我们达到非常高的 25% 的这个毛利率。然后想请问一下,如果从未来几个季度来看,这个卢总看是不是一个相对比较 sustainable 的水平?那前面有提到,其实国内其他竞争对手,可能尤其在 618 前后,会有比较大的这个一些竞争的策略,所以也想问一下今年如果在二季度我们开 618 的一个价格策略的话,会不会有一些预期是说会有比较激烈的价格竞争?好,我就这两个问题,谢谢。OK。

小米管理层:

我觉得玄戒芯片我觉得我们还是非常的清楚,我觉得,嗯,我们先从最难的开始做,先把旗舰芯片去做好,先把旗舰芯片我觉得做到我们认为达到我们的预期之后,我觉我们再考虑这个其他的,我觉得,所以说到目前这个阶段,我觉得我们没有考虑说全界芯片要去做这个非旗舰系列,我不知道我讲清楚了没有,就是我们现在全部考虑的,我的就是旗舰芯片,对,你说是会不会从手机可穿戴拖到其他的产品啊?我想讲的是说,嗯,芯片它本身是个平台能力,与当你拥有了这个平台能力之后,其实你去做别的芯片没有那么难,那么在这个平台能力里面做手机旗舰 Soc 是最难的。

原有几点它的集成度特别高,第二它对工号的要求特别高,第三个就是它的 IP 特别的复杂,所以当你具备了做旗手机旗舰 Soc 的平台能力之后,你再去做别的芯片,其实难度是降低的。所以说我觉得我们先全力以赴,先把旗舰 Soc 我就去做好。同步,我觉得把我们的model去做好,那么我们的 model 已经做了 4G 了,下午我们就需要把 5G 去攻克它,然后4G、 5G 再加2G、 3G 的融合,它就会变成一个完整的一个 5G 的model。我觉得这就是我们阶段性,目前我觉得我们要去做的事情啊。

关于你说的AIoT的毛利率和这个竞争的问题,我自己觉得是说我们现在AIoT刚刚不能叫刚刚开始吧?你说刚刚在起飞,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能力还没建完,我觉得我们只能说我们补齐了一部分能力,还有很多能力没有补齐,当我们把其他的能力的补齐了之后,我相信大家还能看到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我们的 IoT 的,不论是我们的大家电,还是大家认为的这个小家电。

谈论一下我对手的你刚才讲的调价也好,或者竞争也好,我没有太多的感受的到,他说没说太和,那感到我就基本上还是按照我们目前按照的既定的战略,我就往下去走。 20% 的毛利率我觉得也不会有很大很大的,我觉得大家可能认为的受竞争影响的波动性,我觉得这些我认为都还好吗?

我觉得收益就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最近可能比较关注是我们大家电,但是你要关注的就是我们的IoT,其实所有品类包括我们的电视,包括我们的平板穿戴以及我们的生态链的产品。在过去这个季度其实同比增长也是非常高,所以其实,对吧?大家只关注一个,一个一个品类,其实我们其他品类增长跟利润率也是非常非常不错。

主持人:

提问是来自花旗的Kina,谢谢。

花旗:

好,谢谢管理层啊。恭喜有一个这样的强劲的业绩哈。那我有两个问题,就是因为刚才听到卢总这边分享了一下今年可能手机大盘这边的一些看法,是有些所有些调整的,那我也想顺便问一下,就是在手机这边的一个成本加工上面有没有再看到变化?因为上一次是看到说应该不会有看到什么成本的这个大的变化会影响这个,这个,这个这个例如说毕竟或什么就是为了平等结构,但是因为我们看到至今也是有更多的一些memory的厂商可能已经在调整自己的产能,然后可能也会影响到这整体的这个供给的一个情况,所以我想说会不会在这一块可能也都跟之。

前的一些看法有所变化,这是第一个,然后第二个,也就是在EV这个业务上面,我们也看到最近有些厂商也在开始做这个价格竞争,那可以理解,就是公司因为现在还是在缺货了,就是供不应求,所以影响不大。但是未来这个中国市场应该还是会有一些 consultation 有些整合。那小米在这个浪潮里面其实是在一个什么样的一个position?我想请教一下公司怎么看?谢谢。

小米管理层:

你刚才问了一个,应该是这个内存的这个成本,我觉得二季度应该来说是内存从成本的下降到上涨的一个转折点。但这里面如果我们把它的内存拆开来看,我们去看 d+5X、 d + 4X 以及UFS,其实它还是不太一样的, 5X 的话应该来说会上涨的多, 1.4 X 的话我认为基本上是持平, EFS 还有略有下降,我觉得基本是二季度,那我觉得三四季度目前来看我觉得会有一个上涨的趋势,但是我不认为上涨会非常非常的剧烈,我觉得可能是一个平缓上涨的这样的一个基本的情况。

虽然说有些产品的例如说结构上的一些调整,但是今天来看它并没有非常强的 demand 幅度增长,就 demo 的大幅度增加的这样的一个拉动的因素,那么这是我觉得是我对,这个,但是我觉得因为整个整体的,我觉得我们的判断整体来讲我觉得对,判断,我觉得对小米来讲的话,我觉得我们的判断整体的,我觉得我们的七天量和我们的准确度我觉得还可以,所以我们也对这个东西做了比较好的一些提前的,我觉得这样的一些规划,我觉得对小米我认为影响,我觉得还可控。毕竟还有一些其他的器件,其实成本还是在往下降的,我觉得它还是有一些这样的一些对冲,再加上我觉得今天我觉得小米应该来讲,我觉得我们的竞价的或者是竞价权的能力越来越强,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来讲,我觉得我们对小米的整体的主机的毛利率,我自己觉得应该来说是可控和平稳。OK,第一个,第二个你问的是 UV 的价格其实对我们的影响,我觉得短期之内我觉得我就没有太多影响,如果特别长,我觉得他就是市场竞争的一部分。

我自己觉得还好,我觉得今天竞争好像已经就挺激烈的,我觉得对我们来说我觉得还好,我觉得我们目前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把我们手里的订单能够交付出去,让用户尽快开上我们的车,还是我们当下工作最重要的重点,但是我相信大家已经通过我们,是吧?SU7这款车在看,我们预期这款车已经能够看到了我们的产品力的持续性的表现,这个我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发布了这个SU7之后,大家特别关心的是,唉,你SU7特别特别的爆,那你下一款车能不能爆,对吧?这是大家问的,你一款车能做好可能有偶然的,有运气的成分,你这么长期,那这是我相信大家看到预期之后,好像感觉预期的金融力与初期相比好像竞争力更强了,对吧?还是说明说小米还是有一些能力,这个能力应该是远高于行业的一些平均能力,并且你们也看到了我们的能力不仅仅是做产品,对吧?我们供应链的能力也可以,对吧?我们作为一个新手在这么短时间能够完成这样的一个交互,我们建工厂的能力也还可以,虽然说我们以前没见过汽车工厂,对吧?我们渠道的能力我觉得也还可以,我觉得今年打的还是个综合能力了,我就不仅仅是某一个环,不仅仅是就是一个价格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主持人:

时间关系,我们现在接入最后一个提问,我们这个提问是来自华泰的黄丽萍,请开始,谢谢。

华泰:

谢谢,谢谢。主持人。这有两个问题,就是第一个问题想问一下芯片。就是恭喜上周公司发布了自研芯片和搭载自研芯片的产品。我想问一下,就公司的手机业务和芯片业务之间的,就是那个芯片的价格是怎么计算的?就是未来就是搭载自研芯片的手机比例提升,会对公司的手机业务和公司集团的整体的毛利率会有什么影响?这第一个问题。然后第二个问题,我想问一下海外手机市场的情况,因为这个季度我看到公司在非洲市场的份额是显著的在上升,欧洲在印度有就稍微所下降。我想问一下卢总,就是说那个海外公司几个主要的市场,就是印度、非洲的,就是现在竞争格局有什么变化,然后公司怎么看在这两个市场的未来的那个增速的情况?谢谢。

卢冰伟:

我我觉得关于这个资源。芯片的这个搭载,我觉得第一个是我觉得我们的策略也非常清楚,我们肯定是多平台并存,我觉得就我们资源的芯片,还是我觉得还要包括我这些目前像高端芯片就是联发科跟高通,我就我觉得我们会长期并存的策略,所以我觉得我们长期并存的策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对我们高端持续成长的信心啊。

我还是因为说我们的高端会持续成长,我就以每年增加个几百万片,我觉得这个高端手机的,我觉得这个还加上我们的平板,我觉得这一点我觉得我们还是蛮有信心的,所以说我觉得三家我觉得应该都没有问题。这个我们也跟高通联发科,我觉得我们从最一开始我觉得我们都有非常好的这样一个沟通。所以说我觉得尤其是我们都自研的芯片,目前来看我们只做旗舰啊。所以说我觉得我们总体来看,我觉得我们自己搭数搭载的这个比例我觉得不会高,不会太高。那么就你说的毛利率的水平和大的相关,我觉得有点太早了,我觉得我们谈这个问题有点太早了,可能我们现在基本上不太去关注财务上的目标了,我觉得我们现在更多的去关注的还是产品能不能做好,所以说今天你可以认为是一个不太考虑成本去投入的这样一个阶段,并且我们认为尤其像大芯片,尤其手机大芯片可能需要看个 5 ~ 10 年,我觉得我们才可能在财务上我们真的跑出来一个合理的模型出来。

那么另外你关于海外的这个手机市场的话,我觉得硬度下降我觉得也合理,就是说我觉得今天我觉得印度市场我觉得还是蛮特殊的,我想大家也知道我们在印度市场上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另外今天我们跟印度之间的正常的商务的签证,我觉得现在还没有常态化,所以说我觉得我们还是有意的。对印度市场我觉得量上我就我做了一些控制,来去降低我们对这个市场的一些风险。

那么欧洲的话,我觉得今年遇到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就是大盘我觉得下降的还是蛮多的,那么在这个下降的大盘里面去,我觉得我们主动放弃了一些抛低端或者低端产品的一些共佣,重点我就放到了这个中高端上去,可能大家会看到说,唉,我们的市场的份额可能是被有的一些小的下滑,但是我觉得我们要改善的,我觉得是我们的产品的结构,非洲因为它是一个新兴市场,我觉得我们市场份额去年大约在13左右,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去涨,所以说非洲的话我觉得我们还是一个规模影响,所以说我们要基于不同市场的特点,以及小米今天在这个市场里面我们当下的一个位置来去确定不同市场的,我觉得我们的整体的打法,它不再是说一个策略,我觉得每个市场我觉得都是这个样子。所以说今天我认为市场的整体来讲的话,发展的这个分化性也是蛮强的,这是我们,今天我们把全球我们分成了八个大区,我们今天分成了八个大区,实现基于八个大区的本地化的精细化经营的。我觉得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这样一个跑量好吗?就。

你会参照我们在几个区域这个力度做的挺好的,就是第一次非洲增长了 2.6 个百分点,那东南亚我们也回到全东南亚第二,拉美我们也回到全拉美第二,所以要中国大陆在去到第一,这个刚才也说了好多次,所以在几个板块还是做的不错,欧洲同比日常份额也增长了 0.1 个点,虽然这个大盘不太好。所以总体来说,我觉得国际这个市场还是有很多机。

主持人:

谢谢。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时间。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小米集团,再见。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