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资管行业的前“基金一哥”,王亚伟在操盘私募的近十三年间,始终处于“风暴眼”。
早年是业绩太好、关注度太大,近年则是传闻中不能“自拔”。
无论他如何保持“低调”,外界对于他的一举一动均十分“关注”。
但近两年,王亚伟麾下的私募机构千合已经渐渐的淡出市场“视野”。尤其是去年市场传出,千合资本北京办公室退租,部分投研人员批量清退的消息后,似乎更加重了王亚伟麾下私募机构“半隐退”的传言氛围。
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个夏天,王亚伟的股票投资平台却实现了规模跃升!
来自基金业协会的统计,王亚伟旗下私募平台的受托规模在今年“稳中有升”,原以为的“偃旗息鼓”,如今颇有“重整旗鼓”的架势。
信息不明之际,王亚伟的权益投资平台究竟在谋划着什么?
资事堂与千合资本相关人士取得联系后,对方表示对公司运营、关键人物等问题无法透露任何信息。
即便如此,这些公开信息仍值得咀嚼!
千合资本规模突破50亿元
根据行业协会的统计,截至最新时点,王亚伟私募版图中最核心的平台——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合资本”),其资产管理规模区间上调为50-100亿元。
资事堂注意到:千合资本在2025年7月之前的管理规模在20-50亿元区间。千合资本新规模的提升原因目前暂不可知。
业内人士透露,通常一家证券类私募在协会的管理规模是建立在客户资产明细的合并统计下的,且有托管机构复核的数字。也就是说,千合资本的规模大概率在近期实现了正向增长。
而据代销渠道人士透露,一家私募机构的资产提升大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单位净值的提升(即管理业绩的贡献),另一个则是客户资产委托量的提升(即客户净申购)。但千合资本究竟是哪个原因,外界还不得而知
不过,2017年-2021年的权益市场周期中,千合资本的规模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特别是通过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中信证券等核心渠道,受托客户的资产一度达到300亿元体量。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千合资本管理团队依旧运转有效的话,如今的规模对团队的压力应该不太大。
产品运作持续
限于披露信息有限,我们无法得知千合资本超50亿元规模的具体来源。
2024年2月,千合资本曾对外披露一份公告:“因个人原因,王亚伟暂不参与公司运营管理。目前,公司管理团队全部在岗······公司已向销售渠道及投资者披露有关情况,并及时安排产品临时开放。目前赎回工作已基本顺利完成,且现有流动性充足。”
至少在彼时,千合资本曾主动为旗下基金的外部投资者提供“全面退出”选项。
据仓位在线,千合资本最后一次出现于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的时点,是2022年二季度末。“昀沣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简称昀沣信托计划)出现于海汽集团的大股东阵营中。
值得一提的是:王亚伟离开华夏基金后,于2012年9月创立千合资本,当年末发行的首只私募产品就是昀沣信托计划,当年高净值客户起购门槛为1000万元人民币。
备案信息显示:截至最新,剔除已清盘的备案产品,千合资本至少有12只产品仍显示为“运作状态”。
不过,千合资本另有多只信托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以“投顾协议已终止”的方式结束运作。
另据东方财富choice,以调研日期统计,2025年开年至今千合资本相关人员总计有25条的A股调研记录。
关联机构“异动”
资事堂注意到:千合资本的关联机构——上海晞恒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晞恒资产”),于2025年7月11日向中国基金业协会提交重大事项变更。
(如上图)此次变更内容涉及主体资格证明文件及相关内容变更,目前审批状态为“正在办理”。
晞恒资产成立yu2015年,是王亚伟的股权投资平台,目前管理规模为10-20亿元。
王亚伟是这家股权私募的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兼投资经理目前登记为刘炀,后者曾在千合资本担任研究员。据悉,该机构法定代表人有所变化。
工商信息亦显示:晞恒资产牵涉一宗司法案件。
相关信息显示:晞恒资产作为被告牵涉一场劳动争议案件,原告为黄某谷,此案已于2025年2月开庭审理。但其具体案情并没有进一步信息。
操盘“家底”组合
从官方备案信息来看,目前王亚伟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千合资本全职员工缩减为8人,高峰期曾接近30人。他控制的股权投资私募则有6位全职员工。
结合上述内容,王亚伟实控的两家私募平台存量规模合计可达70亿元人民币,在目前中国私募行业仍属于中型私募机构。
其主要存量规模均来自于二级市场的投资,叠加此前已外部客户赎回产品份额,上述规模可谓王亚伟团队的“家底”组合。
这部分“家底”或得益于年内银行保险等蓝筹股的行情,或者相关持仓亦受益于年中走强创新药板块?
当然,这一切都还仅是一种“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