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社融双双超预期 社融存量增速续刷新低

中国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双双超预期;社融存量增速仅为9.8%,继续刷新有数据以来最低值。M2符合预期,较历史最低增速小幅回升;M1仍维持2014年1月来最低增速。

中国央行公布金融数据显示,中国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双双超预期;M2符合预期,同比增8.1%,略高于11月;M1不及预期,增速与11月持平,继续处于2014年1月以来最低增速。

具体数字如下:

中国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10800亿人民币,预期 8250亿人民币,前值 12500亿人民币。

中国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15900亿人民币,预期 13000亿人民币,前值 15191亿人民币。

中国12月M2货币供应同比 8.1%,预期 8.1%,前值 8%。

中国12月M1货币供应同比 1.5%,预期 1.6%,前值 1.5%。

中国12月M0货币供应同比 3.6%,预期 3%,前值 2.8%。

中国央行表示,2018年央行适度增加中长期流动性的供给,增强银行体系稳定性,增加了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从效果看,提供的流动性基本都传递到了实体经济。商业银行对股权和其他投资数量有所萎缩,对M2的增量产生了影响。

中国央行还指出,2018年房地产贷款增速平稳回落,全年新增6.45万亿元。此外,全年金融企业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有所加大,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有所下降。

华尔街见闻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博士在《快评 | 金融数据光鲜背后:“宽信用”没有明显起色 实体经济融资仍然疲软》中认为,从12月金融数据看,“宽信用”仍然没有明显起色,实体经济融资仍然疲软。

邓海清博士指出,12月信贷之所以超预期,主要是因为票据、非银贷款,而与经济更相关的企业中长期贷款很差,甚至居民中长期贷款也出现回落。此外,人民币贷款比社融中的信贷高约1500亿,主要因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1500亿,这显然不是对实体经济融资的范畴,因此人民币贷款存在虚高。

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超预期,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

贷款结构方面,央行数据显示,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多增4995亿元;12月外币贷款减少110亿美元,同比多减158亿美元。

今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已经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了全年金融数据。2018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多增量是上年同期的3倍。

朱鹤新在发布会上指出,将做到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同时要保持好金融稳定,进一步降低金融风险,稳定好宏观杠杆率。

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0.8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3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9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8.3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98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89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401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多增4995亿元。

12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948亿美元,同比下降5.2%。全年外币贷款减少431亿美元,同比多减953亿美元。12月份,外币贷款减少110亿美元,同比多减158亿美元。

存款结构方面,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外币存款减少634亿美元。

1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82.52万亿元,同比增长7.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7.5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少增107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1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59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96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916亿元,同比多增8845亿元。

1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275亿美元,同比下降8%。全年外币存款减少634亿美元,同比多减1413亿美元。12月份,外币存款减少39亿美元,同比多减104亿美元。

此外,人民币结算业务方面,2018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5.11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66万亿元。

12月社融规模增量超预期,全年增量累计为19.26万亿元

初步统计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3亿元。

从全年来看,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9.26万亿元,比上年少3.14万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67万亿元,同比多增1.83万亿元;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4201亿元,同比多减4219亿元;

委托贷款减少1.61万亿元,同比多减2.38万亿元;

信托贷款减少6901亿元,同比多减2.95万亿元;

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6343亿元,同比多减1.17万亿元;

企业债券净融资2.48万亿元,同比多2.03万亿元;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79万亿元,同比少2110亿元;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606亿元,同比少5153亿元。

社融存量方面,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0.75万亿元,同比增长9.8%,继续刷新有数据以来最低值。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对此表示,银行表外融资下降的比较明显是结构性去杠杆的结果,同时也与金融体系的风险偏好下降有关。从实体经济来看,主要是与平台相关的企业,以及债务负担和压力比较大的国企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强化逆周期调节,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保持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

华尔街见闻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博士认为,目前社融存量增速仍未触底,意味着对当前经济不宜太早乐观。他指出:

随着社融存量基数扩大,需要的新增社融会越来越高,只看社融新增不能抓住主要矛盾。看社融存量增速则包含了基数扩大的因素,从而与其他经济数据的同比增速具有可比性。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3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2%;2018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1%,同比高2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中国央行

M2小幅回升 M1增速与上月持平

M2增速较历史最低增速小幅回升;M1增速仍处于低位,维持2014年1月来最低增速。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

12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5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32万亿元,同比增长3.6%。

全年净投放现金2563亿元。

至于M1增速的下滑,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认为,一方面是近些年第三方支付和货币市场基金的快速发展,使得全市场对M1的需求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当前,房地产融资趋缓和平台公司的财务纪律加强,导致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少增较多。他表示:

目前M2的增速是平稳的,M1增速的回落主要是全社会流动性的结构性变化,不代表流动性规模的变化。

上个月华泰宏观李超团队在点评金融数据时认为,M1增速较低,主要原因是地产调控延续。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速下滑导致的货币活化下降,伴随着调控政策,M1反弹概率较小。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