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三大价差”理解原油市场?「大师课入门串讲·大类资产16讲」

大宗商品跨区基本面和三类价差的关系模型

观看完整专辑内容,请购买 佘建跃《油价的逻辑》

点击加入大师课会员

可观看50多位嘉宾700多篇的完整体系课程

其他您可能感兴趣的课程专辑

 

以下为本视频文字实录:

本期内容

下面我们来看关于价格理论的问题。我个人比较喜欢集中的去做一件事情,所以有一段时间我专门去翻了很多经济学教材,我一般喜欢先看目录,看看每本教材与其他教材相比有什么大的不同。

后来我发现在西方经济学里,微观的价格理论都差不多,大同小异。核心的东西就是一个很理想的价格世界,基本的规律就是商品的供应数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是一个正比的关系;需求数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是一个反比的关系。

所以理论上来说,如果我们能找到一对供需曲线,一个是正比,一个是反比,它们肯定是相交的,相交的地方供应数量等于需求数量,同时还会产生一个非常完美的均衡价格。这是西方经济学教材中最重要的微观价格的模型基础,也是依据供需和价格的规律能够得出的一个结论。

我觉得在实践过程中,这个模型其实是有缺陷的,为什么要假定供应量会等于需求量?我们什么时候见过一个商品的供应量会精确地匹配它的需求量?很难。现实的世界绝对不是价格的理想世界,现实的世界其实也很简单,不就是供应减需求等于库存吗?库存一定是普遍存在的,不能撇开库存不讨论。

有人说不对,库存其实有时候是一种供应,有时候是一种需求,库存上升可以理解成需求上升,库存下降可以理解成供应增加,这不就使问题回到初始状态了吗?我觉得这样很别扭,因为二元关系看似简单,但是它也很容易陷入一种叫套套逻辑的自我纠缠中。

所以我觉得把基本面的三个要素抽取出来,而且找到它们之间非常明确的关系,这是很好的,就是供应减需求等于库存。

我们研究商品的时候,研究供需平衡表的时候,不就是在做这个事情吗?但我们是从量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够统计出今天的供应量、需求量,然后得到库存的变化。我们更希望预测未来的供应量、需求量,然后我们就能知道未来的供需平衡关系,如果判断出来是供大于求,我们就做空;如果是供不应求,我们就做多。我们很喜欢从量的角度去做分析。

可是问题就来了,也许某个小产品大家可以做得很细,但是原油这个商品,大家看一看,可能预测未来的供应量和需求量吗?很难,反正我觉得预测非常难。美国的库存数据做得够精细吧,预测准过吗?美国有一些公司专门通过红外成像监测管线的泵房,通过无人机查看油罐的液位情况,然后判断这一周的库存应该是上升还是下降,但这个预测准过吗?也没有准过。我们的这个东西也一样,从量的角度进行统计是很有问题的。

我很喜欢用的一个比喻,就是分析师困境,什么意思?一辆车停在车库里,你每天12点来抄一次里程数,突然间我叫你把这辆车昨天的速度曲线画出来,画得出来吗?画不出来。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今天抄到的里程数减去昨天抄到的里程数,比如结果是100公里,然后除以24个小时,得出昨天的平均速度,然后画成图。虽然平均速度和实际速度曲线下方的面积是相等的,因为积分量相等,可是平均速度完全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想从量的角度判断供需平衡的现状并预测未来,就是抄表员困境,这不行。怎么办?先做定性的分析行不行?有可能行,定性分析是把量的指标转成价格的指标,为什么要转成价格的指标?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交易价格,价格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所以我们的数据源非常及时和充分。

有段时间我也做过一些套利交易,所以和价差有一些接触,因为套利本质上就是做价差。我后来梳理了一下,我们常用的套利模式会对应三类价差,当然还有其他种类的,但是我发现这三个价差很有意思(最重要)。

第一个价差就是所谓的跨期价差,跨期价差是现货和期货的价差,这是一种跨时间的价差。不同交割月份的期货合约之间也有价差,当然也可能没有,但大部分时候是有的。这类价差我把它归纳为第一类价差,叫跨期价差,教科书上好像也是叫跨期价差。

第二个价差是跨区价差,就是同类商品在不同区域的价差,这个教科书上是叫跨市价差。

最后一个价差是裂解价差,教科书上喜欢叫跨品种价差,裂解价差是产品和原料的价差,我是这么定义的。

这三个价差都会在贸易员的日常套利交易里用到。比如说跨区套利,哪个地方的东西便宜,我把它买过来,然后卖到价格更高的地方去,是不是用到了跨区价差?做过期货的人都知道正套和反套的玩法,什么叫正套?买现货囤着,在期货盘面上以更高的价格抛出去,这叫正套。靠什么获利?靠的就是现货和期货的价差,当然也有可能失败,比如说盘面价格不够高。

你也可以做反套,先把库存的油卖掉,要是远期的上海原油期货卖的比中东还便宜,卖掉库存后在未来再补库补回来,这里用的就是跨期价差。裂解价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反正作为油品贸易员,比如我们在做来料加工时可能会锁定柴油的裂解价差,为什么呢?因为柴油对原油的价差如果很高,意味着加工是很有效益的,对吧?要是成品油的价格比原料高很多,我可能就会去锁定它。

所以说这三个价差是我们在交易中常用的,但是我们并没有搞清楚,或者说我们也没有主动去想一想我们是根据什么样的基本面去做这个事情,而做完以后会对基本面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反馈作用。所以后来我在价差和供需存之间做了一个对应关系,我希望未来这就是一个标准的模型,这个模型就是大宗商品的跨区基本面和三类价差之间的关系模型。

这个模型有两个特点。第一,在这里商品不是一张平衡表,一定要分区。商品市场不能用一张平衡表来解决,所以我提出跨区。

第二个特点就是对于供应、需求和库存这三个要素,从用数量进行衡量改成用价差进行衡量。

三个价差和供需存的对应关系分别是,第一个,跨区价差代表了一个地区的边际供给能力。这很简单,如果本地区供应不够只有靠进口,如果供应过剩它就会出口,对吧?这是刚性的东西,所以说跨区贸易会改变一个地区的供应。跨区价差代表的是边际的供应量,它的反应非常快、很灵活,为什么?因为我们贸易员是唯利是图的,只要有价差、有利润,我们就开始交易了,所以说它一定是边际的供应力量。

第二个,需求对应的价差指标是什么,或者说需求的强度我们通过什么看?其实看裂解价差就可以了。如果裂解价差很大,比如成品油和原油的价差非常大,一定是对石油的需求很好,这很容易理解。

我很喜欢用面包跟面粉来举例,如果面包的价格十倍百倍于面粉的价格,今天楼下会开满面包店,肯定是这样子的,对面粉的需求能不好吗?石油也一样,所以我们可以用裂解价差来衡量需求的强度。你可以看当前的强度,还可以推演它未来的变化,如果现在汽油的裂解价差很好,你一定知道未来它一定会不好,为什么?因为全球的炼能是过剩的,如果汽油的裂解价差很好,所有的炼厂都会增产汽油,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增产之后,汽油就会变得过剩。

不要跟我说全球炼能不足,那就会有另一种解释了(备注:炼油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成品油需求好,会导致裂解价差暴涨)。前提条件和结果是一一对应的,逻辑机理也是一样。

第三个是库存,库存就是供需平衡的结果,供大于求,库存是要上升的;供不应求,库存是要下降的。那么库存的上升和下降,这种强度靠哪个指标来衡量?就是跨期价差。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在正套的情况下,你为什么愿意去增加库存?因为囤货有利,所以你才会不断增加库存,并不是说你觉得未来的油价会涨你才去囤货,不可能的。

如果供大于求,但没有给你提供一个正套的利润,市场就不是真正的供大于求。所以当你发现市场未来是供大于求的时候,你也一定知道正套的利润一定会好起来,这在逻辑上是一一对应的。

这就是基本面和价差之间的逻辑关系。其实这些价差我们日常都在接触,但是我们没把它们整合成一个整体,整合成一个整体以后,这种体系对于策略构建,对于价格波动的理解,甚至对于整个基本面的理解,都会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本期课程的内容,谢谢大家。

— — 大师课入门串讲·目录— —

风险提示:大师课为甄选第三方合规机构人士,讲授投研理论课程之平台,所授内容不构成对任何具体产品的买卖或投资建议。平台课程所表述的意见仅供学习与参考,不代表华尔街见闻意见或观点,也不解决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市场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平台不对任何与您依赖课程观点或信息而遭受的损失承担责任。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