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75BP,市场却拿了“降息”剧本

市场对美联储的决议总要提前三层预判。

最近市场对美联储的决议总要提前三层预判。第一层加息放缓;第二层停止加息;第三层降息。

以至于昨夜美联储如期加息75BP后,美股大涨、美债收益率和美元下跌,市场几乎已经拿到了降息的剧本。

当然,明天会不会像前两次一样“打脸”?

不太好说,毕竟明天负增长的GDP数据也要公布了。

随着美国几乎确定陷入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负增长,市场“衰退”预期打满,支持美股显著反弹。

但实际上这一轮被称为“充分就业式衰退”非常特殊。同时通胀的缓解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易紧难松,不应轻易低估本轮加息的时长和高度,以及其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如期加息75bp,对经济评估趋弱

7月议息声明中:美联储所有委员全票同意将政策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bp至2.25-2.5%,并重申“持续加息是适当的”。

在对经济的评估方面,美联储指出“近期支出和生产指标已经走弱”,重申就业仍然强劲、通胀高企。与6月声明相比,美联储对经济的判断略有悲观。

鲍威尔放“鸽”?首提“可能放慢加息节奏”。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1、重申抗通胀为首要任务:“我们坚定的致力于降低通货膨胀,我们正在迅速采取行动”“如果我们有一个持续的、有利于所有人的、强劲的劳动力市场条件,我们就必须把通货膨胀降至2%的目标。”

2、淡化衰退:近期的支出和生产指标已经走软。消费支出增长显著放缓,部分反映了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和财政状况收紧。房地产市场活动减弱,部分反映了抵押贷款利率上升。一季度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二季度似乎也出现了下降。”“但劳动力市场仍然非常紧张,表明潜在总需求依然稳健。”

3、首提放慢加息节奏:加息的速度将继续取决于即将出炉的经济数据和经济前景的演变。”“今天加息的目标区间是多次会议中第二次加息75bp,虽然下一次会议上再一次不同寻常的大幅加息可能是合适的,这一决定取决于那时数据。”“随着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在评估累计政策对经济和通胀的影响时,放慢加息步伐可能是合适的。

并在之后的答记者问中提到,“预计今年年底收紧至温和限制性水平3%-3.5%,明年会继续收紧。”“经济和就业市场放缓是通胀回落的必要前提,经济增速会在一段时间内低于潜在增速。”“软着陆可能性降低。”

取决于数据,数据是“充分就业式”衰退和“背离式”通胀

正如截止目前的经济数据所体现的,美国当前面临的是非常不同的经济和通胀。

在经济层面,消费和投资的放缓,大部分反映了通胀对实际收入的侵蚀以及加息带来的借贷成本的上行。但同时,劳动力市场依然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新增就业强劲,非农私人岗位空缺数维持在1000万人的高位,比经济增长时期还要高57%。

从消费信心和制造业景气度快速回落来看,过高的通胀和收益率快速走高是衰退的主要矛盾,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需求不足。

思考一:在这样的衰退面前是应该继续紧缩治理通胀还是放缓加息维护需求?

恐怕应该优先前者。

其次在通胀层面,整体通胀还在创新高,但核心通胀PCE2月以来已经见顶回落。尽管美联储也强调了更倾向于关注核心通胀,但联储的任务依然是应对总体通胀。毕竟从个人消费是不可能排除能源和食品的。近期虽然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降温,但由于今年上半年积累了过大的新涨价因素,整体通胀缓和将比较有限且缓慢。从7、8月的CPI同比来看,只要环比超过0.6%和0.3%,CPI就继续存在新高的压力,(上半年的平均环比增速是1.2%)即使下半年环比增速回落至0.33%,年底CPI依然会维持在8%以上的火热状态。

核心通胀PCE虽然见顶回落,环比增速也持续低于去年同期,但依然处于往年同期的上限。在住房租金持续跳升、薪资增速保持5%左右的基础上,核心年内回落至4%以内同样面临很大挑战。

思考二:在这样持续的通胀压力面前是应该更倾向于通胀还是倾向于增长?

至少年底之前通胀都是主要矛盾。

在前期文章中我们提示,通胀的高度决定加息的步伐,通胀的粘性决定加息的长度。7、8月的通胀高度是决定9月加息是否改变“不同寻常大幅加息是否合适”的最主要因素,而非其他。

鉴于经济和通胀这两种特殊状况,短期内美联储改变快速紧缩的条件比较苛刻,市场年内3.5%的加息目标和明年“衰退”降息的预期也过于乐观。根据美联储官方预测模型的提示,本轮加息的高点会在到达4%后回落。最终决定加息终点的,是衰退持续下需求的收缩,以及劳动力市场出现明显的冷却。

因此,本轮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易紧难松,不应轻易低估本轮加息的时长和高度。美股和美债的调整尚未结束,美元的强势和全球流动性回流也依然是趋势。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