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CRO企业阳光诺和(688621.SH)并购北京朗研生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朗研生命”)的计划,以主动撤回材料而宣告终止。
按照此前计划,阳光诺和拟以股份支付+现金+定增配套募资方式,作价16.11亿元从实控人利虔处收购从事CDMO业务的朗研生命100%股权。
阳光诺和此前对这一收购期待满满,欲通过收购朗研生命完成从CRO向“CRO+CDMO”的转型。
“上市公司通过本次交易,主营业务将进一步向CDMO业务领域延伸,构建 ‘CRO+CDMO’一体化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定制化生产’综合服务。”阳光诺和表示,“构建上市公司‘研发+生产’一体化服务体系,提升上市公司在所处行业的竞争实力,完善上市公司的战略布局。”
相比只聚焦CRO来说,切入CDMO环节确实是做大收入规模的重要手段。
CRO、CDMO实质都是代工,前者代工发生在药物开发的上游环节,而后者则涉及生产的下游环节,CRO、CDMO合二为一相较于只聚焦单一环节来说,企业的收入规模更有可能得到扩大。
“CRO现在内卷严重,CDMO的话还有工艺研发、生产的部分,附加值比较高,门槛至少比单纯的CRO高一些。所以CRO+CDMO这种一体化服务才有可能把整体的收入规模做大。”上海一位创新药PE人士对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
目前药明康德(603259.SH)、康龙化成(300759.SZ)等多家公司均已构建“CRO+CDMO”等一站式的服务模式。
只专注CRO业务的阳光诺和确实收入规模相对有限,2023年上半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1亿元、1.18亿元。相比之下,朗研生命的业绩已经足具规模,2022年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6.17亿元、0.85亿元。
下一步,阳光诺和该如何完成CDMO业务的布局也是其业绩能否有所提升的关键。
事实上,若阳光诺和不通过并购朗研生命切入CDMO业务,而是由其自身进行独立发展,还存在潜在的同业竞争问题。
早在2020年科创板IPO前,阳光诺和就曾计划将朗研生命一同打包上市,但由于后者并不符合上市条件,因此阳光诺和只能选择“单飞”。
IPO过程中,上交所亦曾要求阳光诺和说明其与朗研生命存在潜在同业竞争问题。
彼时阳光诺和曾承诺其与朗研生命互相不进入对方的业务领域。
“未来,发行人将继续从事药物研发外包服务业务,不会从事药物生产、销售业务;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医药制造业板块企业将继续从事药品的生产、销售业务,不会从事药物研发外包服务业务;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两个业务板块不会进入对方业务领域。”阳光诺和的IPO材料指出。
在“CRO+CDMO”一体化的大潮下,阳光诺和若想不违背当时的承诺,最优解就是收购朗研生命。
对此次并购终止的潜在负面影响,阳光诺和表示仍将继续坚持“仿制药及创新药临床+临床前综合研发”的规划,但对于CDMO业务布局如何完成却并未给出回答。
“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终止,不会对公司现有生产经营活动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本次重组终止后,公司将继续坚持‘仿制药及创新药临床+临床前综合研发’的战略规划,构建自身竞争力、提升客户粘性、拓展业务范围、保障盈利能力。”阳光诺和表示。
9月5日,信风(ID:TradeWind01)多次致电阳光诺和IR部门,欲求证其未来如何完成对CDMO业务布局的问题,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值得一提的是,朗研生命无法并入上市公司体系,对于背后的一众投资机构来说还面临着退出难题。
截至今年5月,作为朗研生命的股东,吉林敖东(000623.SZ)、武汉火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不少于25家投资机构/上市公司短期内无法通过二级市场退出。
此番并购案的终止对于阳光诺和的股价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今年4月12日抛出并购草案时,阳光诺和二级市场成交均价在104.12元/股,但截至9月5日仅为59.76元/股,期间总市值蒸发了16.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