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已见底!”孙媛媛:我最看好这一板块

投资作业本
整个行情将会继续改善

核心观点:    

1、(医药)院内、院外总体来说都呈现了向好态势。院内这条线的刚性需求复苏是势不可挡的;院外这条线...在逐步企稳回升。     

2、我看好三个方向:医药、消费和科技:   

等大家逐步适应供给侧改革政策,并且优质企业凭借产品力和创新力逐步走出来,医药行业未来前景还是非常好的;  

第二个赛道,消费。从短期维度来讲,在消费领域,最好还是选择一些相对来说需求比较刚性,也比较有韧性的,业绩增速比较好的(标的),到后续可以逐步再去关注一些其他标的。

再就是,科技。在科技行业里面,真正能够去打破壁垒,同时未来能够让我们在国际化市场上有一席之地的科技的细分领域。  

3、我认为医药是见底的,并且后续还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当下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时点。  

4、医药行业,看好三个方向:从弹性来讲,还是最看好创新药板块;第二个,可以关注消费医疗里的眼科;第三个,一些自下而上调整下(来)的一些优质平台型公司。    

5、医药总盘子增速维持稳定,我觉得可以预期。从结构性机会来讲,像创新板块的增速,一定会远远高于其他赛道的增速。结构性机会我觉得还会有很多。      

近日,兴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孙媛媛在富国基金的一场直播中,分享了对医药行业的看法。

孙媛媛具有10余年医药研究经验。所在团队2014-2022年多年上榜权威评选,曾6次获得第一名,多次获得 IAMAC等其他权威评选第一名 。孙媛媛个人也曾获天眼盈利预测最佳分析师,她擅长医药行业的深度研究和优质公司的前瞻挖掘。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课代表(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整个行情将会继续改善

问:对于2023年下半年以及未来市场,我们的市场逻辑有发生变化吗?对于后续行情还可以期待吗?

孙媛媛:我认为各方面实际上都在边际向好。

首先,政策面,我们已经看到了政策底的出现,未来总体来说在向好; 

业绩面,从同比和环比来讲,未来有望继续改善;    

第三,从目前的估值,包括持仓、估值溢价率来讲,多数行业都还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     

未来整个行情继续改善的确定性较高。     

院内刚性需求复苏势不可挡,院外逐步企稳回升

问:从自身预期或者大家的调研来看,当前经济到底有没有见底?或者有没有复苏?大家体感如何,有没有哪些结构性的变化?

孙媛媛:从我的感受来讲,我看医药方面更多,会看到院内、院外总体来说都呈现了向好态势。

院内,大家可以看一下二季度的情况,院内增速总体还是比较不错。近期因为一些政策变化,院内增速略微放缓,但这会给明年带来更大余量,明年会看到更快的增速。   

整体来说,院内这条线的刚性需求复苏是势不可挡的。  

院外这条线其实比较偏消费,二季度大家对这一块整体情绪较低。但目前我从三季度跟踪情况来讲,它的同比,包括环比,其实在逐步企稳回升。 

因为院内和院外基本上占了医药里面大部分的板块,所以这个板块从基本面上来讲,逐步向好只是时间问题。 

另外,医药还是一个科技为主的行业。从整个投资意向、投融资数据来看,从全球来看,因为同比可能会有一个去年高基数的问题。但如果看环比,虽然月份间有一些波动,但总体上投融资意向在逐步增强。

本质原因是,在医药领域,有很多大的产品周期即将出来。比如大家比较熟知的减肥药,包括(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等一些新的药品产品周期在出来。   

整体来说,这个行业里的投融资意向在增强。    

看好三个方向:医药、消费和科技

问:未来半年或者一年,大家最看好哪三个方向,逻辑大概是什么?    

孙媛媛:我看好三个方向:医药、消费和科技。    

首先说一下医药行业。医药行业现在这个阶段很类似2017年和2018年,当时也出了很多供给侧改革政策。      

对于在这个政策变化中的企业来讲,当时确实会有些阵痛。但是在2018年之后,医药迎来了三年牛市。

现在这个阶段,首先它是非常像的;另外,从整个估值,包括估值溢价率和持仓来讲,甚至破了当时最低的位置;第三,从政策上来讲,有非常多边际利好的政策出来。

比如医保和商保的扩容,在医药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它未来能够带来的变化,是医药总盘子可以扩大。

此前,如果只有医保覆盖医药,整个医药基本上占GDP 5%-6%。如果未来商保开源以后,医保在GDP里面的占比会进一步提升。海外这样的GDP�占比在15%-20%的区间。

从整个政策长期方向来讲,这样的支付方式改革未来会对医药总盘子,包括总市值的扩大,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最近在政策层面,这些政策都在出台,只是短期来讲,大家可能会被供给侧改革政策(吸引),关注到这一点上,反而对于需求端扩容政策有所忽略。

等大家逐步适应供给侧改革政策,并且优质企业凭借产品力和创新力逐步走出来,医药行业未来前景还是非常好的,这是第一个赛道。

第二个赛道,消费。医药和消费存在一定相关性,消费也属于顺周期下,相对会在后期逐渐受益的赛道。

消费,虽然短期信心还在逐步恢复中,但拉长看,消费里面一些非常优质的公司,它的商业模式,包括它长期的韧性,还是值得关注。

从短期维度来讲,在消费领域,最好还是选择一些相对来说需求比较刚性,也比较有韧性的,业绩增速比较好的(标的),到后续可以逐步再去关注一些其他标的。

再就是,科技。医药其实是消费加科技结合的。

在科技行业里面,真正能够去打破壁垒,同时未来能够让我们在国际化市场上有一席之地的科技的细分领域,我也非常看好。

医药见底,后续有很大投资机会

问:医药到底见底了没有,后续还有没有投资机会?   

孙媛媛:我认为医药是见底的,并且后续还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当下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时点。我们从短期、中期和长期这三个维度去看。  

短期来讲,医药为什么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核心在于,在政策出台下、供给侧改革情况下,很多企业会有一个适应期,或者需要转换一下销售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它的业绩,各方面,市场担心它的业绩会受影响。    

但我们仅仅把这个事情定义为是短期的。拉长看,这个对于它的中长期业绩反而是边际利好。未来它的业绩。或者净利率,有望企稳,甚至往上。所以这是一个短期问题。  

另外,短期,从持仓、估值,包括估值溢价率来讲,医药过去一年都已经维持在历史十几年的一个低位,基本上把市场现在最悲观的预期都已经反映了。

短期来讲,看不到更多的利空,包括短期业绩上的压力也已经反映的较充分,所以,在这个位置上就是一个底部。  

从中期和长期来讲,医药行业的中长期逻辑依然是向好的,并没有因为短期的供给侧改革影响到它的需求端逻辑。      

从需求端来讲,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逻辑——人口结构上,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

大部分医疗费用其实都是在50岁之后才消费掉。进入老龄化以后,本身的医药需求呈现加速增长,整个行业完全可以预见。         

但这中间可能面临一个点(影响到需求无限增长的点),在于支付端,但支付能力比较有限。从医保支出来讲,总体来说,它确实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但未来商保的结合会成为扩充支付能力非常重要的方式。   

商保的盘子打开以后,就会使得医药占到GDP 5%-6%的比例实现一个扩大。这个扩大以后,对医药中长期支付和需求来讲,有非常大意义。  

另外一个层面,商保结合对于创新发展也会有很强的促进效应。商保对于优质的、创新的、差异化的品种更好的支付会进一步鼓励创新发展,带来创新板块投资回报率提升。   

后续对于整个行业科技创新板块的长期良性发展会非常有利,这会解决医药行业里支付的一个中长期问题。      

从中长期维度讲,我们充满了信心,短期又是在偏底部的位置。投资来讲,底部买到合适的价格,对于投资人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方法。所以,我们觉得医药在当下确实值得重点关注。        

医药看好创新药、眼科和平台型公司

问:医药行业,您具体看好哪几个方向?   

孙媛媛:从方向上来讲,从弹性来讲,还是最看好创新药板块。  

第一,它各方面估值,包括持仓都较低;另外,从催化剂来讲,它面临政策向上的催化;此外,还面临一个新产品周期。所以,这个行业爆发力会很强。如果要弹性,创新药会是首选,这里面A股和港股都可以。   

第二个细分领域,可以关注消费医疗里的眼科。眼科是消费医疗里非常有刚性的赛道。这个赛道,从三季度开始,业绩率先已呈现企稳向上的状态,所以这个领域里面也可以去关注。    

第三个,建议关注一些自下而上调整下(来)的一些优质平台型公司,可以进行跟踪。比如CRO、CDMO里最头部的公司;还有包括医疗器械里的一些优质平台型公司。

这些公司,可以说从它们上市以来,都很难跌到现在这么便宜的一个位置,而且它们的长期逻辑并没有发生变化。虽然短期还处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但这些公司可以非常重点的去关注。

医药结构性机会有很多

问:在全民医疗的阶段,是不是医药未来的增速会有一定压制?

孙媛媛:首先,从未来增速来讲,医药总体来说,会保持在一个,大概是在GDP的1.5到2倍的增速。

在这个里面,支付端可能会对增速造成一定影响。但未来商保扩容以后,对整个行业增速影响会较小。但目前医保和商保的结合也还在探索过程中。

医药总盘子增速维持稳定,我觉得可以预期。但期待它特别高的增长,确实还是未来要看到在商保上面有所突破。

但从结构性机会来讲,像创新板块的增速,一定会远远高于其他赛道的增速。所以,结构性机会我觉得还会有很多。 

孙媛媛从业证书编号:S0190515090001



更多大佬观点请关注↓↓↓


本文作者:刘蕴仪  来源:投资作业本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