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海通策略首席方奕: A股港股科技股下半年都会再有新高,两类新资产亮点纷呈

资事堂·徐行
71
最新观点

在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合并以后,国泰海通已经成为业内最大的券商之一,也拥有了业内最为庞大的研究体系。

2025年8月1日,国泰海通研究所再次精英尽出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观点。而其中国泰海通策略首席方奕的演讲尤为引人关注。他在上半年就比较精准的预测了A股市场的企稳回升的走势,在这个关键市场当口,他又会有什么最新判断?A股和港股还会继续有所表现么?哪些资产机会更多?

我们实录了他的部分观点,以飨读者(后续整理以第一人称,有少许删节)。

金句:

1、中国市场在下半年还有新高,无论是上证指数,还是香港的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

2、过去几年股市表现不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无风险收益率过高。但今天,中国家庭正面临新一轮无风险收益率的趋势性降低。

3、在2014年到2015年,2019年到2021年这几个中国股市比较好的几个年份,驱动行情的正是无风险收益率的降低,前者是信托打破刚兑,后者是资管新规实施。

4、   随着我国长期国债的收益逐步跌破2%,接下来大家会看到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投资者对固定收益产品的兴趣开始下降,对多元资产,对股票市场的兴趣开始慢慢的提升。

5、   2011年的美国,它的长期国债收益一样也跌破2%。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以后,美国债券规模在2021年后出现了下降。同时,美国股市上升的斜率变得更加陡峭。

6、   我们今天新的消费,我们的咖啡,中国的一些情绪消费的东西在全球都非常火爆,其实它都有个基石在于我们中国持续不断的供给上的创新,新的供给产生了新的需求。

7、   无风险利率率的下降所带动投资机会也是非常清晰的,新兴科技是主线,但是也不要忘了周期和金融也是黑马。

下半年还会有新高

我们认为中国市场在下半年还有新高,无论是上证指数,还是香港的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我们认为都还有新高,这是我们的一个大的判断。

我记得我们上次做节目是在美国提出对等关税之后的一周,当时我们也讲了,就是说那是一个非常好的布局的时间点。

4月7号实际上是一个试金石,这个试金石它试的是什么?试的恰恰是我们今天稳定股市的坚决的态度。在4月7号那个档口,我们投资者自9.24行情以来的两个疑虑,内忧和外患这两个疑虑再也没有了

无风险利率在趋势性下降

今天,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家庭资产配置来讲,确确实实在面对的一轮新的无风险收益率(通常指刚性兑付的产品,比如国债的收益率)的趋势性降低,这对风险资产(股票)影响巨大。

过去几年我们市场表现不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无风险收益率过高,它阻碍了投资人入市的意愿。而历史上,2014年到2015年,2019年到2021年是中国市场比较好的几个年份,驱动行情的也是无风险收益率的降低。

2014年的行情有一个非常标志性的变量——信托产品打破刚兑,这带动了一轮无风险收益率的下降。老百姓买不到刚兑的信托产品了,增量资金就入市了

2019年也有一个标志性的变量——资管新规加速实施。银行理财要实现净值化的转型,再也无法提供刚兑的5%的收益了。所以2019年我们出现了新的一轮无风险收益率的下降,

那么在2025年,我们一直强调20中国股市上升的关键动力,就是来自于无风险收益率的降低。大家去看,如果说去年大家还能够买到3%~4%回报的固定收益产品,但在今年2%的固定收益的产品都很难获得了。

什么在变?

我们的无风险收益率在下降!

投资人对固收产品兴趣“下降”

随着我国长期国债的收益逐步跌破2%,接下来大家会看到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我们的居民和投资人对固定收益产品的兴趣会开始慢慢的下降,对多元资产,对股票市场、对风险资产它的兴趣反而会开始慢慢的提升。

这个现象不是我们理论推演出来的,它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比如说在1998年的日本当年长期国债收益跌破2%,日本的债券的规模不是变大了,反而变小了。

大家会发现这个过程是很反常的,债券利率还在往下掉,债券的价格还在往上涨,但是债券的规模怎么变小了?

因为投资人在利率掉到地板水平以后,他对固定收益市场,固定收益产品的兴趣会降低。

相反,如果你去看1998年的日本股市,权益市场的规模开始进入到一个历史性的拐点。

我们回望1998年的日本,它走出经济通缩了没有?远远没有!但股票市场它却迎来了历史级别的拐点。

大家可能觉得日本是个孤例,我们再来看一下2011年的美国,它的长期国债收益一样也跌破2%。美国市场在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以后,它的债券规模也在2021年后出现了下降。同时,它的股市因为一直都表现不错,且在2021年后,上升的斜率变得更加之陡峭了。

这样的一个现象在今天在中国市场也在同步出现,去年年底我们的长期国债收益跌破2%以后,债券的价差越来越难做了,票息的利率越来越低。今天的中国社会,今天的家庭部门,今天的投资人,今天的保险机构也要面对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在低的利率环境下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样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今天中国社会我相信有普适性,所以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无风险收益下降会带给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资产配置发生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制度完善力度30年来罕见

我们刚才讲了中国股市在2025年上升的第一个动力叫做无风险利率下降。第二个动力就是来自于我们从去年所启动的一轮资本市场改革,我们叫做以投资者为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归根到底就是一点提高投资者的回报。

所以可以看到,去年从新的“国9条”出台后,退市的新规、减持的新规、信息披露违规要追责、财务造假违规重罚等都措施出台。

同时我们还规范了一系列的基础制度,这应该是过去30年以来很少发生这样的变化,我们确确实实迎来了这样的一个转折点。

此外,我们也提出了要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体系,这样的提法也是过去30年来头一次。过去我们强调资本市场的时候,往往强调它是融资功能。在今天我们更加重视的是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体系,也就是说在今天我们更加重视的是对投资者的回报。

去年以来,我们不断的在鼓励上市公司要分红,要回购,要给投资者有获得感,实际上这和提高投资回报是密切相关的。

战略性力量加速储备

第三个动力,在是我们现在形成了一种叫做战略性力量的储备。像今年4月份我们宣布了中央汇金是类平准基金,当然还有社保基金这样的国家重器的功能性的这种参与。

换句话来讲,你会发现,在上述变化之后,投资人投资中国股市所面对的风险显然是在变小。

中国股市的这种可投资性是在变高了还是变低了?

显然在变高的。

所以在今天我们说从股票定价角度来讲,我们中国的资本市场改革正在改变的是风险溢价。我们再来回忆一下2014年到2015年,中国股市的行情动力就是无风险利率下降加上市场化的改革;2019年的行情动力是无风险利率下降加上注册制的改革;这一轮我们会经历无风险利率下降和以投资者回报提升为主的资本市场改革。

压力和环境不会影响市场表现

很多人提出,我们今天经济的结构性的压力还是在的,国际形势还是复杂的,但是如果我们来做对比的话,大家会发现中国经济还没有走到日本历史上的情况,但是我们中国资产价格在过去三年的调整幅度和日本是相当的。

日本失去的20年它所跌的幅度是多少?是80%。我们的港股在过去三年时间里调整了75%,我们的创业板指在过去三年时间里调整了65%,所以换句话来讲,我们中国市场对风险的计价贴现是相当之充分,这是我们在中国资产在今天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其次,我们的股价结构。别看上证指数3600了,如果我们去看除了金融板块之外的其他的权重股,大多数都还在地板上,这个结构是和2021年很不一样。2021年的时候权重股都在天花板上。所以你看指数从去年2635到现在3600,涨了1000点了,但是我们的大块头基本上还没怎么动。

换句话来讲,跟经济周期相关的板块,未来如果这样的举措进一步推进的话,这些大块头们也会有所表现,所以指数的空间实际上是被打开的。

所以,今年整体来讲,我说还有新高

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

在2025年,我们还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比如,人工智能的快速的发展,机器人在中国的脱颖而出,我们也看到中国创新药,中国的国防军工的实力实际上在2025年是出现极大变化。

此外,我们今天新的消费,我们的咖啡,中国的一些情绪消费的东西在全球都非常火爆,其实它都有个基石在于我们中国持续不断的供给上的创新,产生了一个新的需求,新的供给产生了新的需求。

所以换句话来讲, 2025年,中国经济的活力是在是在上升的,我们看到这些新的变化,但是这些新的变化恰恰无论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创新药、国防军工、新的消费需求,这些产生都是在于我们导致了我们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在下降。我们中国经济结构在出现转型,这是我想讲的看好我们中国股市的第一个原因,结构在转型。

两类“新机会”

所以,从微观的角度来讲,今天的中国传统行业的增长动能在慢慢的变弱。所以你会看到股票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股市提供了一些新的亮点:

第一、  我们市场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垄断”(支配性)的这样一类资产。

第二、  我们市场也能够提供在今天适应中国新的技术趋势,适应中国新的消费需求,适应中国新的商业机会的这一类资产。

所以在整个无风险收益下来以后,也就是说传统的机会没有那么多以后,你会发现资本市场反而提供了一个对资产配置而言的非常重要的池子。所以在今天资本市场的意义,我相信会被大家越来越重视。

我给大家剖析一下。第一类资产中,我们还是看好跟金融和部分高分红相关的稳定类别的公司,这里面我们主要推荐的像券商、银行,包括高速公路运营商这样的公司

第二类资产中,我们看好,像港股互联网,像传媒、创新药、国防军工,包括也像零售,像化妆品,像一些我们说国潮品牌,这些新的消费动向和新的技术趋势

此外,千万别忘了,经过过去三年的调整,我们很多周期类公司实际上在经历一轮深刻的出清,深刻的供给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今天其实也不要忘了另外一个机会是来自于供给供需格局,或者我们叫做竞争格局在改善的一些品类这里面我们重点看好像有色,像化工,像钢铁甚至是部分的建材

同时,过去三年由于我们说巨大的下行压力,使得中小型公司它在不断的退出市场,它的竞争格局在优化,它的供需结构变得越来越稳固。所以包括今天我们说中央也提出了反内卷,实际上也为未来的我们说新的就是说政策的部署,为未来行业新的竞争格局的改善也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所以在今天我相信投资机会在今天反而是非常清楚的。

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第一就是推动2025年中国市场最关键的变量是什么?不是说我们经济会马上变好,而是来自于贴现率已经开始出现大幅的下降。贴现率在大幅下降以后,我们可能够期待的是随着中央的进一步部署,我们在未来经济基本面会有个逐步的企稳和改善,这是我们今天讲的非常重要的前提。因贴现率的下降所带动的投资机会也是非常清晰的:新兴科技是主线,但是也不要忘了周期金融是黑马。这是我们对2025年的最新看法。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