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联储通讯社:即便今年美联储降息了,也不会再有超低利率了

美联储想要“货币政策正常化“,但“正常化”到什么水平?这是一个关乎全球资产价格长期走势的关键问题。

美联储降息时点预期一推再推,牵动全球市场神经,但另一个对各类资产价格有着更深远影响的问题是:即便降息了,长期利率会稳定在哪里?

4月28日,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知名财经记者Nick Timiraos撰文称,在日益增长的预算赤字和投资需求的现实下,长期中性利率可能正处于上升趋势。换句话说,美联储可能会降息,但超低利率时代的结束已成定局。

所谓中性利率也称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R*),是指货币政策既不会刺激经济也不会拖累经济,既能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处于自然的生产水平,又能将通胀率稳定在目标水平附近。

种种迹象表明,高利率或许将是美国经济未来的新常态。

每个季度,美联储官员都会对长期利率进行预测,这可以看作是他们对中性利率的预期。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不断下调对于中性利率的预估,预测中值从 2012 年的 4.25% 下降到 2019 年的2.5%,扣除 2% 的通胀率后,实际中性利率为 0.5%。

到了今年3月份,中位数攀升至0.6%,18名官员中有9人预期中性利率在0.5%以上,相比之下,两年前,只有两个人预期中性利率在0.5%以上。

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警告称,未能认识到中性利率持续上升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过度宽松。

美国经济在高利率下的韧性也意味着中性利率可能更高。去年,当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5.3%——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时,经济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Timiraos援引先锋集团首席全球经济学家Joe Davis表示:“十年前,没有人能告诉我,我们会将利率提高到这样的水平。随着每个季度的数据公布,我们对更高中性利率的信念正在增强。”

据Timiraos分析,中性利率上升的可能因素包括:政府赤字激增、绿色能源转型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强劲投资需求。此外,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率提高也可能促进长期增长和中性利率的提升。

不过也有观点对中性值的上升持怀疑态度。一些人认为,强劲需求的持续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中性已经上升,可能仅仅意味着更高的利率尚未在金融体系中发挥作用。

纽约联储行长、中性利率R-Star模型共同作者之一威廉姆斯就认为,全球劳动力老龄化将推动储蓄保持在中性低位。

中性利率无法直接观测,只能通过经济活动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进行推测。美联储能做的,也是走一步看一步。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表示,美联储必须在不完全确定中性利率具体位置的情况下采取行动,“我们只能通过其影响来了解它。”

高盛首席美国经济学家David Mericle表示,利率不可能长期保持在5%的水平,但货币政策正常化不会让利率降到2.5%,他们最终或在3%到4%之间找到舒适点,这仍是个未知数。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