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华泰观点:DeepSeek有望带领中国科技产业链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
以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Meta、特斯拉、英伟达为代表的科技七巨头(Magnificent 7)凭借稳健的业绩增长和在AI等前沿领域持续创新,已成为美股科技核心资产。展望未来,DeepSeek的突破性成果打破了过去两年美国在前沿大模型的主导地位,有望显著降低中国企业发展大模型的硬件门槛,推动包括算力芯片、云服务、端侧智能和2B/2C应用在内的中国科技产业链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
小米(1810 HK):端侧AI落地主要受益者之一
小米是全球最主要的手机和智能硬件厂商,2024年成功切入智能电动车行业。2025年关注:1)新车发布推动小米汽车业务再上一个台阶,2)手机业务毛利率和全球市占率稳步提升,3)大家电出海推动智能硬件业务稳健增长,4)DeepSeek在边缘AI上的落地,推动AI眼镜等新品类增长。
联想(992 HK):大模型落地推动AI PC和服务器加速发展
联想是全球最大的PC,服务器和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2025年关注:1)AI助理/AI智能体落地,推动公司AI PC和AI 手机渗透率稳步提升,2)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有望带动企业加大IT投资,带动服务器、存储等联想企业级业务产品出货量稳步增长。
比亚迪(1211 HK/002594 CH):关注电动车龙头智能化转型机遇
2024年比亚迪全球销量427万辆,同比+41%,是全球第五大、中国第一大销量车企。比亚迪通过智能化转型,加速高阶智驾功能在中低端车型渗透,2025年挑战550万销量目标,继续推进高端化与出海战略。
中芯国际(981 HK):全球产业链重构主要受益者之一
中芯国际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产业链重构主要受益者。主要发展驱动力包括:1)在地化生产需求驱动成熟产线稼动率维持饱满,2)多年研发效果显现,先进产线良率稳步提高。
阿里巴巴(BABA US/9988 HK):国内领先云服务厂商,受益AI需求迸发
阿里有望受益于2025年AI应用发展带来的基础云服务需求释放。展望未来:1)公司有望引领国内云服务厂商及互联网AI应用价值重估;2)电商场景下强化应用探索,2B降本提效+2C体验优化双路并进,夯实其电商市场份额,进而稳定电商主业估值。期待其通过扩大且高效的CAPEX投入助力拓宽长期增长空间。
腾讯(700 HK):AI赋能社交广告,混元大模型未来可期
未来更多AI产品浮出水面后,关注:1)AI+视频号:广告加载率处于行业低位,叠加AI赋能后,行业中期有望同步实现价位上涨和降本增效;2)AI+游戏:混元开源3D大模型,助力游戏开发商加速研发进度,3)AI+云:腾讯云借力大模型丰富现有产品矩阵,加速AI在2B端商业化落地。
美团(3690 HK):本地生活消费龙头
公司成长性突出,关注:1)外卖下沉市场仍有增量,UE处于爬坡通道,当前超万亿GTV规模下利润释放可观;2)到店业务竞争已过拐点,利润开启修复;3)闪购、出海业务初具规模,“零售”+“科技”战略落地为公司带来远期成长期权。
正文
主要公司
小米(1810 HK):端侧AI落地主要受益者之一
小米是全球最主要的手机和智能硬件厂商,2024年成功切入智能电动车行业。回顾2024年,小米持续推进“人车家全生态”集团战略,Xiaomi SU7系列于2024年3月正式发布后,受到用户广泛好评。此外,小米新零售战略持续拓展,中国大陆和海外地区线下零售店数量稳步增长。
2025年,关注:1)新车发布推动小米汽车业务再上一个台阶,2)手机业务毛利率和全球市占率稳步提升,3)大家电出海推动智能硬件业务稳健增长,4)DeepSeek在边缘AI上的落地,推动AI眼镜等新品类增长。
联想(992 HK):大模型落地推动AI PC和服务器加速发展
联想是全球最大的PC,服务器和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核心业务由专注智能物联网的 IDG 智能设备业务集团、专注智能基础设施的 ISG 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及专注行业智能与服务的 SSG 方案服务业务集团组成。
我们认为DeepSeek推出之后,企业或个人布建AI难度、成本有望下降,联想作为AI端侧落地核心公司有望受益。DeepSeek-R1模型在普通笔记本上部署还不流畅,但在算力较强的PC上已经可以流畅运转(比如配备一张 Nvidia RTX 6000 (48GB VRAM) 就可以跑动671bn参数的大模型)。如果2025年垂类AI进入千行百业,大量的研究人员在PC中部署模型进行开发,高性能电脑可能迎来需求向上。根据IDC,2024年联想市占率23.5%为全球PC出货量第一,有望受益于端侧部署趋势。
2025年,关注:1)AI助理/AI智能体落地,推动公司AI PC和AI手机渗透率稳步提升,2)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有望带动企业加大IT投资,带动服务器、存储等联想企业级业务产品出货量稳步增长。
比亚迪(1211 HK/002594 CH):智能化、高端化驱动下的长期成长
比亚迪在车型迭代、高端化技术和智能化领域,均具备领先优势。
(1)强产品迭代能力:雄厚的研发能力支撑其快速迭代与全球化布局。截至24年,比亚迪拥有近11万名工程师,24Q3前累计研发投入超1600亿元,强悍的研发能力支撑公司产品快速迭代。以明星车型秦PLUS为例,其23-25年间每年一季度均进行迭代上新,24年7.98万元“电比油低”荣耀版,25年加量不加价的智驾版均引发市场热议。长期来看,在DM插混技术与纯电E平台的双轮驱动下,比亚迪每年均有望密集发布改款及新车(如本次智驾发布会发布近21款智驾版车型),推陈出新下保持强产品竞争力。技术积累下比亚迪车型在海外市场已近乎实现代际领先,海外地区持续突破。以海豚和元PLUS为例,其在泰国地区较丰田竞品在价格、能耗、智能座舱领域多维领先。
(2)高端化:多品牌矩阵打开盈利空间,长期持续抢占BBA市场。比亚迪通过腾势(豪华)、方程豹(个性化)、仰望(超高端)三大品牌构建高端化战略,以高价值车型打开盈利空间。技术上,自研技术如易四方、易三方、云辇车身控制系统及高阶智驾系统,为高端车型提供差异化竞争力。25年1月,三大高端品牌销售占比为6.1%;市场方面,30万元以上市场自主品牌市占率为42.1%,比亚迪占6.4%,向上替代空间仍较大。展望未来,三大品牌有望通过更高的产品力,更快的产品出新持续抢占BBA市场,带来营收和利润端双增厚。24年上市的Z9和Z9GT以大空间和舒适豪华成功打造爆款模板,连续3个月获得30万元以上新能源豪华轿车销冠。
(3)智能化:技术落地智驾平权,看好快速形成飞轮效应。比亚迪智能化战略进入加速期,2月10日发布的天神之眼C(可支持高速NOA和自动泊车)将搭载至7~20万元主销价格段车型上,真正实现落地平权。智驾版车型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预计25-26年智能化车型销量占比超过80%,在智驾数据积累方面获得急速提升,同时,依托其超5000人的智驾工程师,逐步实现算法自研,持续提升高阶智驾能力。
中芯国际(981 HK):全球产业链重构主要受益者之一
中芯国际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拥有中国内地最广泛的技术覆盖,能够提供包括逻辑、非易失闪存、CMOS图像传感器和模拟/射频等工艺的通用平台。我们认为中芯国际是全球产业链重构主要受益者之一,地缘政治影响持续加剧背景下,客户本土化生产需求加速提升,海外设计公司提高在国内生产的比例。
展望2025年,关注:1)美国提高进口关税叠加国内刺激消费政策,推动消费电子企业补库存,2) 中国设计企业加快供应链本地化步伐,以应对海外生产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3)DeepSeek的出现解决了国内缺乏优秀算法的困境,下半年开始有望推动AI算力需求增长,成为中芯下一个增长动能。
阿里巴巴(BABA US/9988 HK):开源生态日渐繁荣,AI驱动云计算业务未来
公司2023年下半年明确“用户为先、AI驱动”战略,并聚焦淘天、国际商业和云三大主业,积极变革并尝试业务创新,聚焦集团业务的战略意义和长期价值。
在云业务上,公司专注投入公有云及AI:1)大模型能力持续迭代,坚持开源开放。据通义公众号,2025年1月29日凌晨,阿里云通义千问旗舰版模型Qwen2.5-Max全新升级发布。Qwen2.5-Max模型是阿里云通义团队对MoE模型的最新探索成果,预训练数据超过20万亿tokens。在Arena-Hard、LiveBench、LiveCodeBench、GPQA-Diamond及MMLU-Pro等基准测试中,Qwen2.5-Max比肩Claude-3.5-Sonnet,并几乎全面超越了GPT-4o、DeepSeek-V3及Llama-3.1-405B。此外,据2024年9月阿里云栖大会,在HuggingFace和魔搭社区中,已有超过5万个基于通义千问模型开发的衍生模型,位于全球第二,超过国内其他开源模型,我们认为基于通义千问模型的生态系统或正在逐步成熟。在我们看来,近期Deepseek的技术突破也对开源大模型领域产生了较大正向促进,模型开源降低了AI应用的准入门槛,使得更多开发者能够基于模型构建自己的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推动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创新,还为开源模型本身提供了更多的反馈和优化机会,有助于开源生态的逐步繁荣。
2)To C应用或为阿里AI 2025年发力重点,与苹果合作或为开幕序章。2025年2月11日,据The Information,苹果和阿里将合作为中国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此前据智能涌现公众号2025年1月16日报道,阿里旗下的智能互联事业群正式由智能信息事业群总裁吴嘉统管。智能互联为阿里在2022年成立的一级业务部门,其核心品牌为天猫精灵,目前天猫精灵的硬件团队已与夸克产品团队融合工作,其工作重点包括新一代AI产品的规划定义,以及与夸克AI能力的融合。2024年12月,“通义”产品团队已从阿里云智能整体划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目前该事业群还拥有夸克、书旗小说、UC浏览器、超级汇川广告平台等业务,初步形成了内容-AI应用-AI硬件的完整链条,亦显示出阿里意在加码发力C端应用的能力与决心。我们认为阿里云作为中国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之一,在承载高并发用户需求、满足本地化法规要求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且其全球部署的产品服务+面向AI的全栈技术能力,有望在MaaS+PaaS+IaaS全链条上与苹果共同持续赋能iPhone AI能力。
3)在对外投资上,阿里深度布局AI产业未来。在AI初创公司上,阿里前后投资了包括:月之暗面(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旗舰产品为kimi智能助手)、智谱AI(数据与知识双轮驱动的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开发公司)、生数科技(产业级多模态大模型研发商)、百川智能(已发布多款开源AI中文大模型)和秘塔科技(法律AI工具)等数十家AI初创公司。
腾讯(700 HK):AI赋能全线提速,产品落地激发长期增长新动能
腾讯AI战略方向定位为“以AI为核心,打造智能云,赋能智慧产业”,聚焦内部游戏、云等多元业务齐同发展。在C端市场,腾讯凭借较高的用户规模和信息资源壁垒发展娱乐和应用方向AI产品;在B端市场,腾讯利用较高的客户资源和团队规模优势持续布局。
1)研发效率飞跃式提升,优化内容体验
AI推动下游戏玩法或迎来颠覆式创新,AI agent的引入亦有望大幅压缩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升游戏创作的自由度和规模化生产能力,沉浸式大世界体验亦或迎来质变升级。目前腾讯开源混元3D大模型显著提升游戏开发效率,加快迭代周期。随着后续游戏AI引擎GameGen-O与GiiNEX的功能丰富与更多产品落地,AI驱动的智能NPC、动态剧情生成等技术将更具突破性,拓展至更多游戏设计场景,进一步增强用户沉浸感与互动性。
2)行业定制化升级,提升2B商业价值
云生态未来或将整合边缘计算与大模型能力,实现全链路数据实时分析,提升跨平台协同效率。目前腾讯云正借助大模型优化现有产品矩阵,AI智能客服、自动化运维、智能推荐等场景已初步落地,未来腾讯云持续推出行业定制化AI解决方案或推动2B业务向更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智能助手升级交互体验,重塑社交生态
AI加持下的社交生态或可进一步拓展至多模态全感知交互,AI助手可整合图像、视频、情感及环境数据,实现对用户情境的实时理解,并通过语音等多种形式即时进行交互。目前腾讯有望中短期内首先推出具备个性化交互能力的AI社交助手(参考Meta AI),深度融入微信生态,优化信息获取、内容创作、智能推荐及生活管理体验。未来, AI驱动的社交互动方式将显著提升用户沉浸感,推动内容消费模式升级,重塑社交生态格局。
4)AI导购驱动精准运营,释放增长动能
AI电商助手结合多模态理解与实时交互可精准匹配个性化需求,未来有望革新消费者决策路径,消费决策效率或迎来大幅提升。目前腾讯有望中短期推出AI电商助手(参考Amazon Rufus),强化商品信息解析、导购与个性化推荐等核心能力,优化微信小店购物体验,增强用户粘性,提升商家运营效率,完善电商生态闭环并进一步挖掘微信电商增长潜力。
此外腾讯持续加码AI产业初创公司,构建大模型核心环节的投资版图。其布局企业包括月之暗面(AIGC大模型研发)、无问芯穹(大模型软硬件协同优化平台)、智谱AI(AI知识智能技术)、百川智能(AI应用软件)、Minimax(AI解决方案)及燧原科技(AI云端算力产品供应)等。
美团(3690 HK):内研外投践行“科技”战略,无人科技赋能本地生活
24年起战略方向为“本地、零售、科技和国际化”,组织架构调整后提升科技与国际化的优先级。而在科技维度,美团主要以无人配送为核心目标,持续加大在机器人、无人机、智能驾驶方面等的投入,其中无人机和智能驾驶主要解决点到点的运输,而机器人则主要解决外卖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形成整个配送流程的全闭环。无人配送对于美团构建更为完善发达的配送网络意义重大,比如无人机可送达至传统人力配送无法到达的地点,同时由于配送成本在美团每单外卖金额中占比达到约15%,因此无人配送的发展对于美团核心业务远期意义深刻,或有望打开更长期的利润释放空间。
1)美团持续投资机器人、智能驾驶等关键科技垂直领域。根据我们统计,美团在23年1月至24年2月期间合计投资10家公司,其中包括3家机器人、3家AI大模型、1家无人配送公司。其中24年2月美团在B+轮成为宇树科技第二大股东,持股8%,仅次于创始人王兴兴,宇树科技专注于消费级、行业级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技术实力强劲,是美团机器人赛道的重要投资押注。
2)无人配送已有初步进展。据美团无人机公众号,截至2024年底,美团无人机已开通53条航线,累计配送订单超45万单。其中,2024年完成订单数超20万单,同比增长近100%,新增用户超8万人。业务探索方面,美团无人机持续拓展新场景,国内已经覆盖深圳、北京、广州等城市,无人机配送当前在国内的日均订单量约1000单(据36氪未来消费)。同时积极推进国际化,2024年12月17日迪拜民航局向美团颁发无人机配送运营资质,标志其走向全球化运营。当前的重点在于找到更多无人机具备优势的场景、提升系统稳定性和产品适配力,而普适化推广的痛点则在于目前无人机的成本相对较高。但由于中东人力成本高于国内,同时迪拜的政策环境相对宽松,因此美团Keeta Drone(无人机海外名称)的发展有望快于国内,随着美团无人机的配送成本在近几年中都有较大比例的逐年下降,预计5年内迪拜地区的无人机配送成本或可与地面配送相匹配,届时Keeta Drone或可将覆盖Keeta订单的10%-20%。此外,在无人车配送层面美团已经完成400万单配送,根据Ark Invest,其排名全球第三,在道路配送领域仅次于新石器的600万单排名全球第二。我们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随着无人机配送技术的完善和成本的持续降低,或可以看到其订单层面的持续突破。
3)美团持续在科技初创公司加大投入。美团自2021年“零售+科技”战略转型之后,后续大部分投资均为先进制造和科技领域公司,仅22-24年间合计投资23家(占自10年以来其科技投资的70%),展现出鲜明的战略重视。同时从投资风格来看,美团科技投资轮次集中在C轮或以前的早期,且大部分为初创公司,表现出美团长期耐心的内在禀赋,其主要目的并非获利,而是为自身在相关领域的布局做补充,其中比较知名的投资标的包括宇树科技、月之暗面、智谱AI和光年之外等等。
本文作者:黄乐平S0570521050001、夏路路、宋亭亭,文章来源:华泰睿思,原文标题:《华泰 | 联合研究:谁会成为中国科技股的“七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