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全天窄幅震荡,两市成交不足万亿,恒科指涨0.5%,小米再跌超4%,30年期国债期货大涨

盘面上,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27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9745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578亿,时隔50个交易日后再度跌破1万亿,创出年内成交额次低。板块方面,机器人概念反复活跃,贵金属、可控核聚变等板块跌幅居前。港股方面,南向资金净买入超100亿元。小米跌超4%,成交近290亿港元。

4月2日周三,A股全天缩量震荡,三大指数盘中一度冲高,午后集体翻绿,尾盘震荡回升,截至收盘,沪指微涨0.05%,深成指微涨0.09%,创业板指上涨0.13%。

盘面上,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27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9745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578亿,时隔50个交易日后再度跌破1万亿,创出年内成交额次低。

板块方面,机器人概念反复活跃,算力概念股盘中反弹,汽车配件、金融科技、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贵金属、可控核聚变等板块跌幅居前。

消息面,据环球时报,特朗普3月31日表示,他最早可能在当地时间4月1日晚上,也可能是2日公布“对等关税”细节。美国《华盛顿邮报》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白宫助手已经起草了一项方案,对美国大部分进口产品征收约20%的关税。

港股方面,恒指、恒科指低开高走,恒科指盘中一度涨超2%,午后震荡走低,截至收盘,恒指收跌0.02%,恒生科技指数涨0.35%。南向资金净买入超100亿元。

消费、科技股走高,周大福涨逾10%,商汤涨逾4%,华虹半导体涨超3%,盘中一度涨5%。零跑汽车收涨近13%,成交超18亿港元。小米收跌超4%。

国债期货方面,在市场风险情绪偏谨慎之际,国债期货显著走高。截至收盘,30年期主力合约涨0.86%,10年期主力合约涨0.26%,5年期主力合约涨0.15%,2年期主力合约涨0.04%。

大同证券指出,进入四月央行降准窗口期,债市有望迎来资金面的松绑,短期来看,市场预期有所上升,债市下行趋势有望驱稳。

机器人概念反复活跃

机器人概念股表现活跃,肇民科技涨逾10%,精工科技涨停,秦川机床涨近10%。

消息面上,宇树科技发布Unitree Dex5灵巧手,具备单手20自由度(16主动+4被动,人手约27自由度),能柔顺丝滑反向驱动(直接本体力控),以及单手94个灵敏触点。视频中能完成抛橙子、展开扑克牌、拧魔方、书本翻页的任务。

华西证券认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凭借领先的专利布局、活跃的企业创新,实现技术不断突破。从核心零部件研发到智能平台搭建,成果丰硕,为产业崛起筑牢根基。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产品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金融科技板块走高

金融科技板块表现活跃,恒宝股份、华软科技等股封涨停,顶点软件、新国都、中科金财等股领涨。

今天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将继续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做深做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保持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提升贷款质量,科学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优化贷款业务结构,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的支持力度。

可控核聚变概念调整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展开调整,久盛电气跌超5%。

据报道,4月1日,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发布消息称,拟战略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据悉,这是该基金自2023年成立以来的首个直投项目,标志着上海国投公司正式切入未来能源领域的核心赛道,也为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注入百亿级资本动能。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近期我国可控核聚变项目进展迅速,环流三号挺进燃烧实验,星火一号混合堆项目通过环评。2024年美国、中国、德国等主要国家加速落地可控核聚变研究并逐步推进商业化项目,短期实验堆投资推动相关公司业绩增长,中期看好混合堆商业化进展,长期聚变技术将成为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建议围绕核聚变产业链关键材料及装置环节进行布局。

小米再跌超4% 零跑汽车涨近13%

今天港股汽车股表现活跃,零跑汽车、吉利汽车、理想汽车等涨幅居前。

零跑汽车强势上涨,收盘涨近13%,成交超过18亿港元。4月1日,多家新能源车企陆续公布3月成绩单。零跑汽车交付37095台,首次登顶造车新势力交付榜。

小米汽车午后跌幅扩大,收盘跌超4%,成交近290亿港元。

4月1日晚间,雷军在社交媒体回应安徽SU7事故称,29日晚上的这起事故,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三位年轻女孩不幸离世,这样的消息,对她们的家人、朋友,乃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难以承受的悲痛。等到此时,我觉得我不应该再等了,我必须站出来,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

创新药早盘活跃,午后震荡回落

创新药早盘再度活跃,午后震荡回落,截至收盘海伦药业-U涨超15%,科伦药业、百奥泰、荣昌生物等涨幅居前。

4月1日,AH股医药板块全线爆发,创新药、CRO、医疗保健等细分板块领涨。医药ETF集体大涨,A股创新药ETF一度大涨5%,港股创新药50ETF、港股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ETF基金涨幅均达7%。医药板块的全线爆发,缘于背后三大核心逻辑正在重构医药行业投资价值:集采政策松绑、海外授权放量和企业财报显著改善。

信达证券认为,随着二季度的临近,医保谈判、医保丙类目录落地预期、多个重要肿瘤药临床会议等事件有望成为新一轮创新药行情的催化剂。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