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首个交易日,AH股医药板块全线爆发,创新药、CRO、医疗保健等细分板块领涨。医药ETF集体大涨,A股创新药ETF一度大涨5%,港股创新药50ETF、港股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ETF基金涨幅均达7%。
个股方面,A股掀起涨停潮,其中,欧康医药30CM涨停,陇神戎发、多瑞医药、诚达药业20CM涨停,康辰药业、鲁抗医药、哈三联、科伦医药、联环药业、润都股份等多股涨停。
港股中,康方生物涨13%,石药集团、荣昌生物、三生制药等集体大涨。
这场医药行情来得如此突然,许多投资者猝不及防。在经历数年低迷后,医药板块为何突然成为资金避风港?三大核心逻辑正在重构医药行业投资价值:集采政策松绑、海外授权放量和企业财报显著改善。
政策预期:集采松绑,利润回升空间明显
医药板块尤其是创新药大涨,第一个核心催化剂主要来自集采松绑的预期。3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召开优化医药集采工作研发会,市场预期会议可能推进药品集采优化细则。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同时市场也在热议一份《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据悉,该文件从三个方面对集采进行松绑:
-
创新药、小众药品将不再纳入集采范围,竞争不充分、规模小的品种以及高风险品种将被排除。
-
医疗机构选择自由度提升,包括允许基层医疗机构在中选产品中自由选择。
-
价差熔断规则优化,在最低价1.8倍熔断基础上引入次低价1.8倍熔断。
这些调整本质上是对医药行业此前紧紧套牢的“紧箍咒”进行松绑,预计将显著提升行业整体利润率。
与此同时,国家药监局综合司近日公开征求《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意见,释放出支持医疗器械创新的明确信号。此外,国资委日前表示,鼓励国有企业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并购重组。
中国创新药全球化浪潮加速,授权收入成为新增长点
创新药还受到海外授权收入的提振。过去一年来,中国创新药企业近期在国际化进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海外授权(license out)交易频频,多家企业已宣布重磅合作授权,如和铂医药、联邦制药等。出海授权不仅带来直接的授权费收入,更代表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创新能力的认可,有望重塑全球医药格局。
据证券时报此前文章,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创新药的对外授权交易额超过了IPO融资额,对外授权交易为创新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随着支付环境改善,中国创新药在海外授权交易的价格谈判中将获得更多筹码。
分析认为,出海已成为中国创新药企业新的价值增长点。与过去仅仅依靠国内市场不同,现在的中国领先创新药企业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成为全球第三款BTK抑制剂,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188.59亿元,同比增长106%;
恒瑞制药的创新药销售收入达138.92亿元,同比增长30.60%;
和铂医药、康方生物等企业的海外授权交易也在加速推进;
基本面明显好转,多家企业已实现或即将实现盈利
此外,基本面正在持续改善,是支撑创新药大涨的又一关键因素。
信达生物、和黄医药等多家创新药企业近日宣布2024年盈利,叠加多家企业2025年盈利的目标,如百济神州、再鼎医药,表明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正在向好发展。
以恒瑞医药为例,去年年营收、净利双双创新高,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猛增47.28%。创新药销售138.92亿元,同比增长30.60%,占总收入比例近50%,成为业绩增长核心引擎。
市场情绪修复:资金从避险走向抄底
医药板块反弹,最后一个推动力来自市场整体情绪的逐步修复。过去半个月,A股市场深受内外多重因素困扰,在这种背景下,被低估的医药板块成为资金抄底的首选。
据华泰证券,医药板块自21年7月上一轮高点至今并未出现大级别的反弹,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均较充分,PE、PB分位数仍处于近10年中枢下方。
分析认为,医药长期以来是仅次于IT的优质赛道,全球范围内都证明了其长期投资价值,近年来仅因集采政策而被压制。如今政策松绑的预期引发了市场对医药板块重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