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新规对股市生态的重大影响

沧海一土狗
公募所掌握的份额越大,市场的波动率就越低;市场的波动率越低,长期持有的收益就越高,公募所掌握的份额就越大。如果公募新规得到了良好的执行,那么,A股的生态将会得到巨大的改善,A股将进入价值投资元年。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ps:以下简称公募新规)。

新规紧扣中央有关“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证券基金机构高质量发展、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决策部署,彻底扭转了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

之前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以规模排名为核心,客观上制造了公募基金利益和客户利益的分歧,最终导致了很不好的后果:公募基金在大把地挣管理费,但是,客户却在亏钱,整个行业遭遇了客户的质疑。

公募新规系统性地矫正了游戏规则,把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扭转为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大大地降低了公募基金和客户之间的利益分歧。

事实上,公募新规将对整个A股生态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然而,要理解背后的重大影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深刻理解波动率对收益分配形式的影响。因此,这篇文章将从波动率的角度分析公募新规对股市生态的影响。

波动率对投资收益分配的影响

在《关于价值投资和制度设计以及波动率水平的关系》一文中,我们分析了波动率水平对投资收益分配的影响:

如果系统的平均波动率水平低,投资收益将以指数上涨的形式体现;如果系统的平均波动率水平高,投资收益将以指数波动的形式体现。

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考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如果对一个封闭物理系统做功,那么,增量的功要么转化成势能,要么转化成动能,即左边的增量等于右边的增量。

做功量=势能增量+动能增量

那么,又是什么东西决定了势能增量对动能增量的比率呢??该封闭物理系统的物理特性。

也就是说,有的物理特性,会让功更多地转化为势能;有的物理特性,会让功更多地转化为动能。

借助能量守恒定律这个比喻,我们就能找到平均波动率水平在经济金融中的位置了。

做功量类似于GDP增速,势能增量类似于股票指数点位的增加,动能增量类似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波动率水平。

不同的制度设计对应于不同的平均波动率水平。

有的制度设计对应于较高的平均波动率水平,相反,有的制度对应于较低的平均波动率水平。

在物理学中,势能和动能是对称的;但是,在经济领域,人们对指数点位和指数波动率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譬如,有的外国投资者抱怨,中国GDP增长了xx倍,但是,xx指数却原地踏步走,这是一个极其糟糕的市场,他们不愿意在这个市场玩了。

根据经济领域的能量守恒定律,中国的GDP并没有白白增长,只不过以高波动率的形式耗散掉了,然而,这些抱怨者漏算了高波动率形式的投资收益。

那么,为什么抱怨者们要忽略高波动率这种能量形式呢??这是因为高波动率的使用门槛高。譬如,太阳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源形式,但是,我们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比率很低,因为它的使用门槛较高;相反,虽然煤炭的能源最终来源于太阳能,但是,它是一种更为便捷的能源使用形式。

一、超低波动率模式

上图为超低波动率模式,货币基金就是采用此种收益分配模式,收益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持有时间。显而易见,这种分配模式对普通投资者十分友好,只要把剩余资金放进去,长期持有就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因此,系统的波动率水平越低,长期持有的策略越占优。

这是大多数人共同富裕的分配模式。

二、超高波动率模式

上图为超高波动率模式,题材炒作就是采用此种收益分配模式,收益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交易时机的把握。当系统的波动率高到一定的程度,收益全部转化为波动,长期持有是没有价值的。

对称的,这种分配模式对普通投资者极其不友好,大部分人都是进来当“养料”的,最后,收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这是少数人暴富的分配模式。

超低波动率模式对应于平均主义,属于一个极端;超高波动率模式对应于精英主义,属于另一个极端。

如上图所示,上一个十年,股票市场点位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却展现出极高的波动性。因此,这个十年是精英主义的十年。之所以普通人对股票的评价很低,是因为股市的普惠性不够,它没有让普通人通过股市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是不会冤枉人的。

因此,从精英主义到平均主义的折中至关重要。于是,就有了中等波动率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无论是长期持有,还是交易,均能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精英依旧是精英,享受超额收益,但是,普通人的获得感会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只有我们理解了波动率水平对收益分配的重要作用,我们才能理解这轮改革的方向——如何落实“行业发展的政治性与人民性”??

通过制度改革,系统性地降低a股的波动率,增大持有时间的分配比重,让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普通股票投资者。

对于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才是第一性的。

公募新规如何影响波动率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要提高长期持有的收益,就要系统性地压低股票市场的波动率。于是,我们剩下的工作就变成——论证公募新规如何影响波动率。

在规模导向的时代,公募基金风格漂移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譬如,对于一个以沪深300指数为业绩基准的公募产品,公募经理们要么会行业超配,把自己变成一个行业ETF,要么会去买入中证500或者中证1000的票,更有甚者会去买中证2000的票,去追逐波动率。这两种做法均会导致产品业绩在短时间内表现良好,带来大量的规模。

那么,为什么经理们偏好去玩这种风格漂移呢??根源在于a股较高的平均波动率水平,即a股的收益多以高波动率的形式展现。然而,传统的沪深300指数表现出较低的波动率,恪守传统难以获得超额收益,难以获得规模。

这时候出现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要么把仓位集中到个别热门行业,放大波动率;要么直接去买小盘和尾盘,直接去追逐波动率。随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取得成功,行业的转变就顺理成章了,公募基金的风格漂移愈演愈烈,几乎成了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

那些恪守业绩基准的经理就成了牺牲品,由于资金系统性地从低波动率品种往高波动率品种迁移,他们的坚持成了一个笑话,于是,整个行业来了一波轰轰烈烈的劣币驱逐良币。

也就是说,a股较高的平均波动率水平鼓励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去玩风格漂移,否则,就要惩罚——没有规模,面临下岗。

公募新规终止了公募行业轰轰烈烈的风格漂移竞赛,让公募基金重回业绩基准:

一方面中长期收益的考核的权重提高到了80%,另一方面显著跑输业绩基准会导致绩效薪酬明显下降。

考核机制的改变将会导致基金经理们十分重视业绩基准,更有甚者,一些经理为了避免触发“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条款,会直接选择躺平,几乎照抄业绩基准。

此外,基金经理行为的改变会显著地改变系统的波动率水平,之前基金经理追逐波动率,大量风格漂移,会系统性地推高A股的波动率水平;现在基金经理紧跟业绩基准,甚至退化为对应业绩基准的ETF,这又会系统性地降低A股的波动率水平。

通过上述推理,不难发现,把A股的高波动率归结于散户占比过高(ps:散户既要亏钱,还要背锅),是极其错误的。

如果公募基金在搞风格漂移竞赛,那么,机构化的比率越高,A股的波动率越高。也就是说,把钱放在公募手里甚至不如放在客户手里。相反,如果公募基金都恪守业绩基准,那么,机构化的比率越高,A股的波动率越低。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散户占比,而在于公募基金的行为,以及公募基金的行为规范。公募新规恰好解决了公募基金的行为规范问题。

选美博弈

对基金经理而言,他们是不自由的,他们需要恪守业绩基准,否则,面临失业;但是,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他们似乎是自由的——他们既可以选择中证500为业绩基准,也可以选择沪深300为业绩基准。

那么,基金公司真的自由么??其实,并不自由,他们将面临凯恩斯的选美博弈,他们得去猜别的基金公司会选什么业绩基准。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现象呢?我们可以运用“反证法”做一个思想实验:

假设大部分人都选择沪深300为业绩基准,有一家公司选择中证500为业绩基准,大部分人抱团沪深300的行为会导致沪深300大幅跑赢中证500,于是,我们发现,即便该公司的产品业绩跑赢了中证500,但是,他们也获得不了多少产品规模。

这就导致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尽管每个公司可以自由地定业绩基准,但是,规模竞争迫使他们去猜什么是主流的业绩基准。这个游戏十分残酷——猜对了没有奖励,猜错了有惩罚。

显而易见,从选美博弈的角度来看,基金公司们会“被迫”让大部分产品跟随沪深300或者中证A500。

更进一步,如果大多数基金公司“被迫”选择沪深300为业绩基准,以及大部分经理都在沪深300中构建组合,那么,他们会怎么做超额呢??是更多地配置沪深300权重大的成分股,还是反其道而行之呢??

事实上,这个做超额的游戏是选美博弈的一个变种——猜均值的2/3博弈,其纳什均衡结果为——所有玩家都去猜0。

理解了“猜均值的2/3博弈”,就能明白大家会如何做超额了——超配沪深300权重大的成分股。

也就是说,大家会砍掉沪深300权重小的成分股,置换成沪深300权重大的成分股。

这就导致了一个新的竞赛,我们可以称之为抱团竞赛。第一个抱团的人会获得某种业绩上的优势,这会导致其他人模仿学习,最后,抱团愈演愈烈。

事实上,在一个鼓励风格漂移竞赛的市场里,我们很难理解美国的七仙女现象,一旦我们的游戏规则转为鼓励抱团的游戏规则,那么,中国出现七仙女现象只是个时间问题。

如上图所示,公募新规落地后的这两个交易日,沪深300权重最大的10支股票已经开始显现出某种竞争优势。

结束语

总的来说,中美股市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制度。美股有十分完备的做空波动率机制,这导致美股的平均波动率很低,因此,美股的“劣币驱逐良币”是抱团,是每调买基;相反,A股有大量的制度设计是推高波动率的,这导致A股的平均波动率很高,因此,A股的“劣币驱逐良币”是风格漂移,是追逐各种题材。

不要言必称基本面,A股反馈基本面的机制十分特殊。

很多投资者有一个很糟糕的习惯,他们以为研究透彻了宏观经济以及个股基本面,就能通过股票投资获利了。但是,基于波动率视角对分配制度的研究告诉我们,股票交易的是制度,是分配制度。研究不清楚制度,是没法投资的,即便挣钱了也是瞎蒙。

价值是制度给的,不存在脱离制度的价值。

事实上,公募新规是一个无解的阳谋,一旦公募回归本源,下面的良性循环将是顺理成章的:

公募所掌握的份额越大,市场的波动率就越低;市场的波动率越低,长期持有的收益就越高,公募所掌握的份额就越大。

如果公募新规得到了良好的执行,那么,A股的生态将会得到巨大的改善,A股将进入价值投资元年。

让我们拭目以待。

ps:数据来自wind,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源:沧海一土狗 (ID:gh_2b9f00c52678),原文标题:《关于《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股市生态的重大影响》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