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施压美联储降息以降低赤字融资成本,这一"财政主导"策略目前获得投资者支持,推动股市创下新高。不过资深央行记者警告,此类做法通常与新兴市场弱央行相关,可能引发通胀、危机和经济停滞。
7月5日,《华尔街日报》资深央行记者Greg Ip发表了一篇分析文章,特朗普近期密集要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降息,或让位给愿意降息的人选。与以往不同,这次降息要求服务于其财政目标——为国会刚通过的减税法案提供融资支持。
文章表示,特朗普正试图打破预算赤字与利率之间的传统联系。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大规模借贷会推高利率,从而抵消减税带来的好处。但特朗普的策略是通过向美联储施压,强制降低利率来配合其财政政策目标。
这种"财政主导"模式在历史上通常与阿根廷等新兴市场的薄弱央行相关联,往往导致通胀、危机和经济停滞的组合。然而,在短期内,这种模式可能成为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手段,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股市在此预期下不断创出新高。
特朗普施压美联储降息的真正目的
特朗普一直自称是"低利率人士",但 Ip指出,他最新的要求增加了一个关键的新维度——他希望通过更低的利率来满足自己的财政优先目标。
为了规避传统的债券发行可能推高长期利率的风险,特朗普的财政部正在尝试一种新的做法。 Ip在文章中透露,财政部发出信号,表示债券发行将倾向于短期证券和国库券。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长期利率上升对政府融资成本的冲击。
但这种策略存在风险。如果短期利率跳升,成本会迅速冲击预算。特朗普显然不打算让这种情况发生。正如他在福克斯新闻上所说:"我们将让能够降低利率的人进入美联储。"
"财政主导"的历史教训
什么是财政主导? Ip解释说,当央行将优先考虑的重点从就业和通胀转向为政府融资时,就出现了"财政主导"现象。这种情况通常与拥有较弱央行的新兴市场相关,比如阿根廷。其结果通常是通胀、危机和经济停滞的某种组合。
然而, Ip也指出,到达那个临界点可能需要数年时间。与此同时,财政主导可能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因素。虽然财政主导在美国还不是现状,但这种可能性本身就可能在影响市场。
历史上,央行与政府财政长期交织在一起。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就是为了帮助君主制筹集资金。
美联储在一战和二战期间都曾协助政府融资,上世纪60年代为配合财政部发债而避免紧缩政策,助长了通胀。
自那以后,美联储避免与财政政策明确协调。Ip表示,2008-2014年的零利率和购债政策基于美联储对通胀形势的独立判断,而非总统指令,因此不构成财政主导。
债券市场的反应与担忧
Ip在文章中提供了一些关键数据来说明当前的财政状况。根据负责任联邦预算委员会的数据,众议院共和党人最初的提案将使赤字从去年的1.8万亿美元(占GDP的6.4%)增至2034年的2.9万亿美元(占GDP的6.8%)。
更令人担忧的是,周四通过的法案甚至更加挥霍:赤字在十年内将增至3万亿美元,占GDP的7.1%。如果法案中的临时减税政策得到延长,就像2017年的减税政策一样,赤字将攀升至3.3万亿美元,占7.9%。
然而,即使面临如此庞大的赤字规模,美国从未在如此长的时间内运行如此大的赤字,但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却从5月份的4.55%降至周四的4.35%。
高盛经济学家最近得出结论,认为鲍威尔的继任者将不会像鲍威尔那样担心赤字问题,因此在未来几年会进一步降息。这种预期似乎正在影响市场定价。
不过,目前特朗普对美联储的威胁尚未改变投资者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也许他们相信,无论特朗普想要什么,美联储都会忠于自己的使命。即使他们不相信这一点,与美联储作斗争的成本也很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