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丰:互联网让你变笨了多少?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陈凯丰
为什么英国退欧,美国大选民意调查的结果和真实结果相差如此远?为什么社交媒体发展,导致了大家的情绪更极端?为什么争论中总是低水平一方获胜?为什么维基百科上女星比女博士的信息更详细?

本期由美国海银资本首席策略官、纽约金融论坛联席创始人陈凯丰讲读《The Death of Expertise》

互联网可能正在让所有人变得智商下降。

学术研究者在全球各国做了一个关于对话的讨论,随机找到两个人进行对话,然后进行决策。在绝大多数案例中,两个对话的人,其中相对知识比较有限或者说学术水平比较低的一方,很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反而越来越强硬。最后,对于事件了解最少、最错误这一方的观点成为主流。

还比如,过去每个人在每个行业都会相信自己行业的专家,比如生病了就去找医生。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问医生外也可以在网上搜查。大量信息中有对有错,如果病人在医生那边没有拿到圆满的答案,可能就会通过自己在网上学习的情况来对医生进行教育,这种倾向导致了医学这个专长被互联网大量的无用信息所掩没。

更重要的是,过去的十年,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决定和自己观点很相像的人一起工作生活社交,在网上进行交流。社交网络的发达,实际上加快了进程,越来越多的人不管在真实生活还是在互联网上已经开始拒绝和他很多生活观点等等各方面不同的人有所来往。

大量自媒体让错误信息可能成为主流信息,且很难被纠偏,越来越多的KOL跨界引发大量民众跟随,这也造成了社会知识水平下降。

书中引用了很多有趣的案例。比如维基百科全书就是志愿者来一起维护的。但是由于互联网上参与编辑的志愿者里,90%的主编人是男性,10%的志愿者编辑是女性,导致的结果就是像维基百科相对权威的网站上,对于色情与女明星的描述细节非常仔细,但是对女作家或者女研究人员的描述就非常简单。

书中认为互联网让大家的关系变得更加利己主义。里面分析了为什么过去几年包括英国退欧,美国大选,民意调查的结果和真实结果相差如此远。为什么会说互联网或者社交媒体的大量发展,导致了大家的情绪更加极端或者对事物的理解反而降低了。

当然作者用的例子,分析的情况都是美国的,但是这些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适用。

  • 收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