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为什么要做复盘?——A股11年深度复盘的意义
戳此加入凌鹏的《A股复盘笔记》
本期提要
- 为什么要对过去11年A股的市场进行复盘?意义是什么?
- 为什么要从2008年开始复盘?
复盘的意义
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主要是对于过去11年A股市场情况的复盘。
为什么要复盘?复盘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复盘本质上是一个围棋术语。任何一个围棋高手最终想要突破,都要不断复盘,通过还原当时的状况进行总结。想要提高投资能力,复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经常问一些人,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每天为之忙碌的事跟最终目的之间有没有关系?其实很多人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的,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的前提下直接开始,结果就是不断地主动浪费时间。我经常说卖方是在被动地浪费时间,因为他有很多的客户需求需要满足,同样的一篇文章需要讲几十遍,但是买方在很多情况下是在主动地浪费时间,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每天忙碌的事与最终的投资业绩有没有关系。所以我认为复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复盘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一个专业的选手跟一个业余的选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特别是回到策略这个领域,其实经常在营业部蹲守的那些大爷大妈对于股市的想法,与我们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他们分析贸易摩擦得出的结论与我们也差不多。这个时候你的优势在哪里?我认为就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大家听完这11年的复盘以后,就会有一种感觉,好像这个场景在历史上某一个时间点上是出现过的。在策略分析中,当你未来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你的脑子里马上就会映射出过去某一个时间点上出现过这样的事。
当然,历史不一定会简单的重复,但是我认为对历史的分析是所有研究分析的一个起点,如果没有历史分析,分析的目标就是漂移的,那你怎么去分析?我怎么跟你讨论问题?你今天认为这件事应该这样做,明天认为应该那样做,其实你只是在表达个人看法和观点而已。所以我认为复盘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点,在复盘的过程中,你会意识到有时候常识比逻辑体系更重要。我经常会跟大家讲,当时大家认为未来好像会这样发展,是因为当时的舆论环境构建了一套很宏大叙事的逻辑。如果把当时当地的文章翻出来看,你会发现它的逻辑是非常严密的,数据也是非常详实的,你觉得不太可能会错,但是结论错得离谱。比如在2008年7、8月份,石油价格达到140美元以上的时候,去看高盛那篇预测石油价格将会涨到200美元的文章,你会觉得太有道理了,但是140美元就是高点,后来石油价格就奔30美元去了。
大家总是习惯于线性外推,所以我认为很多时候常识更重要。比如到了今天股市这么低迷的时候,大家也会思考这一次会不会有所不同。如果没有历史上的种种复盘,你就会怀疑;但是经过历史上的很多次复盘以后,你会发现其实也没有太大的不同。
前两天我在路上走的时候感觉天气很冷,冷到我都怀疑6个月以后我是不是还能热得不敢出门。这就是常识的问题,但是在那么冷的天气环境中,有人告诉你这次可能不一样,可能真的就没有春天夏天了,如果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孩,他一定会相信,因为他没有经历过过去的这种状况。
最后一点,我想讲一讲复盘其实蕴含了投资逻辑与哲学体系。也就是说复盘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没有规定好的步骤,因为每个人的投资方法不一样,所以复盘的内容也不一样。比如一个价值型的选手,以挖掘个股为主,这个时候复盘的最主要任务,其实就是找到历史上那些似曾相识的牛股在当时是怎么产生的。这个时候的复盘,甚至可以不开行情软件,因为行情和市场与你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应该关注的是上市公司,它的经营环境,甚至它的董事长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但如果你是一个打板的人,你是一个涨停敢死队的人,复盘的内容就应该是封板的股票,区分哪些股票能够封板,哪些股票不能够封板。如果你是一个像我这样,以宏观策略为主的选手,复盘的内容就应该是看行业比较、行业轮动和大类资产配置,包括各个事件的影响。
所以我认为复盘没有固定的方法。在本次课程中我们所讲的复盘内容,其实也是基于我个人的一些感受,带有比较明显的个人特色。
为什么本次复盘从2008年开始
其实我认为真正的复盘应该至少是从2005年开始的。因为我认为2005年之前与2005年之后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本书,《全球通史》。它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讲的1500年以前的世界,很短、很薄;但是下册讲的1500年以后的世界,很厚。我认为2005年之前的A股市场就相当于1500年以前的世界,2005年之后的A股市场相当于1500年以后的世界。
现在有很多的同行在做分析时经常会讲到1994年、1993年的案例,但我认为那个时候对现在的参考意义并不是特别的大,原因是在2005年发生了一些很重要的事件,其中有三个事件是非常重要的:
- 上市公司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了。2005年之后,A股中新增了很多大的蓝筹股票,比如航空板块,还有很多银行,以及中石油,都是在2005年以后上市的。在2005年之前,A股市场的很多结构跟经济之间的匹配程度并不高。我们有时候讲自上而下的分析,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从经济开始,慢慢的向下贯穿,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上市公司跟经济的匹配程度到底怎么样?在2005年之前,我认为这个匹配程度并不高,中国的经济应该是从2003年以后就已经慢慢好起来了,但是在A股在2003—2005年还是继续跌了两年,但香港的H股或者红筹股票,实际上从2003年以后就已经逐渐走出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所以我认为分析2005年之前的很多案例,其实跟后面这十几年的关系不是特别大。
- 2005年实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它对市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真正开始有一种激励,开始主动的关心股票市场。
- 投研方法和投资者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虽然现在很多人还是觉得过去10年实际上中国的投研方法以及投资者结构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但我不这样认为。我在1997年进入大学,读的专业就是投资经济学,但在1997—2001年,也就是我在读本科的过程中,我们对于投资理论的接触是非常肤浅的。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一些投资书籍也都是非常原始的,那时我们没有接触过巴菲特,也没有接触过索罗斯,包括利弗莫尔,但是相关的书籍在国外早就已经有了。当时市场上技术分析领域的一些书籍也是出身比较草根的人写的,波浪理论、约翰·迈吉都没有被介绍进来,所以我认为当时中国市场的投资方法和理念还是非常原始的。但在2005年之后,很多事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明显感觉到大家对于这些投资理论、投资修养、投资理念,包括跟海外的接触,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我是在2006年进入到这个行业的,我的切身感觉就是过去10年大家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在2006年的时候,很多东西大家都不是特别熟,甚至对于PE(市盈率)领先于EPS(每股盈余)这种基本的概念,大家都觉得挺神奇的,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基础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2005年之前的世界跟2005年之后的世界是迥然不同的。
我们在复盘的时候应该从2005年开始,那时正好是一个牛市。但是因为我自己是2006年才入行的,所以我对2005年的事件没有特别深刻的感觉。我开始对A股产生感觉应该是在2007年下半年,因为刚进研究所做的都是一些打杂的活,比如收集数据,但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些东西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我们虽然可以通过历史去复原一些东西,但是身在其中和不身在其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对2007年下半年以后A股的每一根阳线和每一根阴线都是有感觉的,但是在这之前,我也复盘过2003年、2004年的五朵金花,也看过1996年、1997年康佳和长虹的上涨,但是没有感觉,还是有距离感。
我最开始做复盘是因为当时很多人告诉我2018年和2008年好像非常类似,他们就想知道2008年是怎么一步一步演变过来的,于是我就针对2008年进行了复盘,后面又陆续复盘了接下来的10年。
以上就是课程的全部内容,我是凌鹏,谢谢大家!
本集名词解释
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东所持向社会公开发行且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称为流通股,而公开发行前暂不上市交易的股份称为非流通股。由于这种股权分置状况不能适应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要求,必须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消除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股权分置改革是为了解决A股市场相关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而采取的举措。
PE:市盈率,某种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
EPS:每股盈余,某种股票每股的税后利润,代表着公司的获利能力。
- E N D -
戳此加入凌鹏的《A股复盘笔记》
添加助教微信<jwzhujiao8>,发送“复盘”
免费领取500页A股深度复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