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al-label

邵宇:全球化4.0时代的征途与归途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邵宇
字数 3,204
阅读需 9分钟
中国在未来的全球化4.0中会扮演什么样的重要角色,找到我们的角色,才能在大循环中找到合适的定位,去做相应的合理的投资或者是下注。

加入邵宇大师课从“全球化”到“双循环”

5.1 全球化征途与归途

本期提要

  • 如何搭建全球视野的宏观研究框架?
  • 全球化进程中的关键点有哪些?

本期内容

大家好,欢迎来到见闻大师课,我是邵宇。

最后我们对本次课程做一个小结,把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再给大家做一些提点。

我觉得首先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结构,也就是我们觉得一个好的宏观分析,最重要的是框架,这个框架要有包容性、创新性、兼容性。我们认为我们对整个全球化,也就是双循环的理解,是按照这样一个结构展开的。

首先,我们要描述的是全球宏观现在的复杂局面,它主要有三个构成部分。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大的经济体之间的相互竞争,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全球化的一个低迷阶段。它可能会持续很长的时间,比如一战和二战之间的全球化2.5持续了将近20年。

所以我们必须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目前的大国竞争会不会在我们这个时代持续10~20年?这对大家来说可能是职业生涯的一个完整部分。

所以我们首先要深入探讨的就是目前这样一种困境,包括大国竞争未来的方向究竟在哪里,它会引发更多的风险,还是会慢慢趋于收敛?

然后我们就要看到全球化的一个完整过程。首先,我们觉得全球化是一轮一轮向上,也就是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全球化实际上就是人、资本、财富、思想以及文化的不断碰撞和交流。

所以你必须要了解全球化是怎样一轮一轮向上推进的。比如全球化1.0,也就是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有输家、有赢家,有殖民地、有“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也有欧洲的金银和财富的积累,最终东西方产生了大的分流,西方战胜了东方。

全球化2.0来到了一个新的领域,英国最终发展成日不落帝国,虽然它是一个小小的岛国,但是在它所统治的领土上,太阳永远不会落山。这样一个小小的国家为什么会获得这样的成功?这就是全球化2.0。

它究竟是靠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还是靠它的自由贸易领域的思想,还是通过它的坚船利炮敲开各个东方国家的大门,还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力量加持?

由美国所领导的全球化,也就是全球化3.0,为什么能够辐射到整个世界?为什么全球化3.0比全球化2.0和1.0更具包容性?全球化1.0是纯西欧国家在玩,全球化2.0是大不列颠再加上它的殖民地,以及所谓的欧系国家一起玩。

全球化3.0似乎包括资源型国家,像沙特,包括金砖国家,中国也在此过程中成为制造业国家,是全球化3.0的一个最大的受益者。所以你能看到它一轮一轮向上循环和不断突进的过程。

当然我们希望知道,中国在未来的全球化4.0中会扮演什么样的重要角色。找到我们的角色,才能在大循环中找到合适的定位,去做相应的合理的投资或者是下注。

同样,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了全球化绝非一马平川,它会出现一些很奇怪的现象,也就是关键的跳跃点。这个跳跃点通常是负面的,也就是它会通过一次经济或者金融的危机来结束一段全球化的过程。

比如全球化1.0到2.0的过程,很明显,它的危机就是中英的鸦片战争,它终结了全球化1.0。在全球2.0没有开展之前,也就是英国还没有全面获胜之前,它是东西方的一个纠结的过程。当然最后的结果是西方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全球化2.0到3.0实际上就是一战到二战的整个过程,持续了接近20年,期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一次超级的大萧条,最终美国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代的全球化的领袖。

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我们觉得进入了全球化3.5,也就是全球化3.0到4.0的断层。这个断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原因是老的帝国不愿意退出这个游戏,新的参赛选手又不愿意提供更多的公共的服务,也在韬光养晦或者说是在做离岸的平衡,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很多风险释放的过程。

我们正在面临这样一个变化,当然这个变化是从2008年次贷危机开始。最终我们觉得要脱离这段长期的低迷,包括大国竞争,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真正去开创新的全球化4.0的一个大循环的结构。

这是我们整个课程的逻辑。但它也涉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什么样的调整、我们调整的逻辑,以及我们的方向在哪里。这里其实已经涉及我们在传统的国际经济学中学到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比如怎么去看国际贸易。

其实在课程一开始,我就说国际贸易不能解释全球化3.0,因为产品内分工带来了新一代的贸易理论。以前是相对和绝对的比较优势,以及产业内贸易,现在我们更多的是从国际的资本流动,也就是从FDI和ODI的角度去看,从跨国公司的视角去研究全球化3.0,这样会找到一个在理论或者学理上更为完整的框架。

最后还要把金融考虑进去,也就是美元的周期。我们提到美元周期的每一次潮涨潮落,新兴经济体都被收割了一轮,直到中国和欧洲变得足够强大,使得这样一个收割的过程没有那么平顺,成为一种货币的竞争,不管是来自数字货币,还是相应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包括对未来的货币联盟的一些看法。它就是一个完整的,从贸易到投资、到金融的全球化循环的有机体。

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从结构到学理,包括对现有的一些经典的国际经济学内容进行兼容的新一代分析框架。

这里有一些特别重要的知识点,我们再给大家梳理一下。

比如金融危机,我们认为危机可以是来自美国私人部门的危机,也可能像欧债危机一样,是来自整个政府的债务危机,甚至可能是整个货币体系的危机,因为货币体系的问题牵涉现有的美元货币体系有没有可能在未来受到挑战或者被颠覆。

还有流动性的拐点,我们现在看到流动性还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拐点,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全球的资产价格和杠杆率已经创下了新高。如果拐点来临,我们怎样看待这样一个巨大的冲击?这可能对我们现在的资产价格定价带来系统的扰动。

全球化并不是完美的,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之前讲到的“大象曲线”。所谓“大象曲线”,就是新兴市场的中产成长起来了,但是发达国家的中产是受损的,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巨头也是受益的。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究竟应该谴责国外的劳工还是自己国家的富人?当然,不同的政治家有不同的选择,也会启动新一轮的民粹运动。

在这里,最为明显的也就是两个超级经济体之间的博弈,也就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我们认为它是一个三重的博弈,它不光涉及权力的游戏,还涉及不同的体制,还有文明。要化解这样一个陷阱,我们需要非常大的智慧和耐力。

还有就是美元的潮汐,美元潮汐是现在驱动全球资本流动的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又叫套息交易。

接着是全球化1.0到3.0,我们分别定义为大航海时代、英国和英镑时代,以及美国和美元时代,全球化4.0有待大家去发现。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问题是萨缪尔森陷阱,萨缪尔森陷阱是什么意思?大家都应该学过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很经典。

萨缪尔森陷阱是说如果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后发的国家是不可能追赶的,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创新或者仿制或者山寨化的过程,它们能够学到发达经济体的技术。

当然所有的国家都是这么做的,像美国模仿英国的时候,也迅速通过了这样一个陷阱,最终启动了自己的创新。

米德冲突和三角不可能谈的是同样的问题。米德冲突是说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和美国的双赤字像是一个镜像,它的调整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要调整,而是美国同样要调整。

中国消费太少、储蓄太多,美国是反过来,也就是消费太多、储蓄太少,但是两个合在一块,没有任何冲突。就像德国在欧盟中的角色,把南欧和北欧放在一块,两边就均衡了。但问题在于这个过程中有人受益、有人受损,自然就会产生更多的争夺的可能性。

三角不可能主要是指美元的特里芬难题。美元的难题就在于它的双赤字,从好的角度来看,它为全球提供了致富途径,因为大家都要基于美元的需求进行生产。

如果它没有那么多需求,它已经自求平衡了,变成一个三合一的国家,比如它能源自给、制造业全部回流,它自然每年就拿不出订单拉动全球的大循环了。所以特里芬难题就在于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美元,但是美元越多,它贬值越快,这就是一个悖论。

每一个国家最终能够释放的货币一定是基于它的产能,也就是它的技术和它总的产出。比如能源国家、石油国家与资源国家,它能够发行的货币是基于它的石油和能源的产量或者储量。

中国的人民币是基于我们的产能、基于我们的口罩、基于我们的中国制造的各种产品。美国是基于什么?我相信是基于它的技术,当下是基于它的消费能力,所以它有过度发行的难题。

最终我们觉得它会围绕人民币汇率形成一个新的均衡,也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一条适当的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这正是我们所关心的未来全球化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的点。

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图景,再结合开头的框架,你一定能找到在新一轮的全球化中,中国双循环的核心配置和投资逻辑。祝各位从中有所收益,并且能够在自己的投资中获得更多的红利。

这就是本次课程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 E N D -

加入邵宇大师课从“全球化”到“双循环”

— — 《从“全球化”到“双循环”》目录— —

风险提示:大师课为甄选第三方合规机构人士,讲授投研理论课程之平台,所授内容不构成对任何具体产品的买卖或投资建议。平台课程所表述的意见仅供学习与参考,不代表华尔街见闻意见或观点,也不解决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市场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平台不对任何与您依赖课程观点或信息而遭受的损失承担责任。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阅读全文
  • 收藏
分享到:
写评论

icon-emoji表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