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债落地,寻找债市新“平衡”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陈瀚学
如今,债市多头和空头一边降低久期一边“击鼓传花”。这一过程中,稳定增收的却是货币经纪商。

引子

经历了近三年最强的一季度债市表现,为彻底扭转长端利率预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终于来了。

5月13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将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据媒体报道,本次计划的发行品种,包括3000亿20年期、6000亿30年期和1000亿50年期,平均久期为19.6年。

超长期特别国债,是近三年市场从未提到过的新词,它是什么?对市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会不会成为债牛的“休止符”?

特别国债,是中央加杠杆的强信号

历史上,我国也就发行过三次特别国债。

第一次,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为了补充因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四大行的注册资本,财政部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

第二次,是2007年给中投公司注资,在我国刚刚“入世”的几年后,外贸火热、外储激增,而财爸发债给到中投公司让其去购买央妈的外储,实际上是给基础货币投放进行降温。

图: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

第三次,是2020年的1万亿抗疫国债,不必多说。

可以看出,发行特别国债本身自带强信号属性,只有特定时期才会使用这一方式。

虽然,4月社融负增长对市场的影响一定程度地被央行一季度货政报告专栏1——《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的表述所淡化,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的客观增长压力还是不小的。在这一特殊时期,采用特殊工具的必要性大大增加。

而且,如今与过去另一个不同点在于,能够进一步加杠杆的主体变了,企业、居民、地方政府的杠杆水平都已经很高,而中央政府杠杆实际上不高,所以当下中央政府加杠杆其实是众望所归。

从什么维度判断对市场的影响?

提到国债增发,最近的例子其实是去年美国三季度的那波美债供给冲击。

去年6月1日美国正式解除公共债务上限后,四个月内快速增发了两万亿美元的美债,而这期间又正值美联储缩表、海外央行减持,市场承接力量明显不足。 供远胜于求,造成10年美债利率从6月初的3.5%水平一路攀升到10月末的5%以上。

所以,要判断债券供给增加对市场的影响,主要就是看承接力量够不够,以及供给增加的节奏是否过快。

对于我国国债来说,承接力量大概率是足够的。

  • 收藏
分享到:
写评论

icon-emoji表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