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全球更要投资自己
我的订阅

2.4 2009年——“四万亿”之后的市场(下)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凌鹏

戳此加入凌鹏的《A股复盘笔记》

本期提要

  • 投资时钟与行业轮动
  • 从B浪反弹到大阴线的出现

本期内容

我之前提到大家对于4万亿有两个怀疑,第一个是认为不会有4万亿,第二个是认为有4万亿也没用。但是到了2009年6月,公布出来的5月的房地产数据开始好转的时候,事实就摆在眼前了。之后市场上涨的斜率,就是从2700点涨到3400点这波行情的斜率,跟前面是不太一样的,为什么?因为之前大家还是犹犹豫豫的不敢加仓,很多基金经理都是在2700点左右才开始加仓的。这就是我之前说的问题,在底部、低位不敢加仓,就会导致到了高位被动的去加仓。

在这个过程中,行业轮动确实是根据投资时钟来的,一开始是先导周期的房地产和汽车;到了7、8月份的时候进入中游阶段,机械、化工、钢铁、水泥等板块开始表现突出;接着进入上游阶段,保险、证券和银行开始迈入市场,都是按照投资时钟来的。所以当年投资时钟非常盛行,到了什么程度?我给大家讲个笑话,当时有一个大基金公司的领导,在公司会议室里摆了一个时钟,每天开完晨会后带着研究员拜一拜,问时钟几点了,拜完后回去下单。虽然这是个笑谈,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投资时钟在当年如此盛行,而且影响很深远,尤其对策略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今天,大部分的策略研究员还是在争论投资时钟。其实投资时钟本质上不是一个策略的问题,而是一个宏观的问题,关键是看时钟在几点钟,未来会走向几点钟。这不是策略的问题,策略其实有广阔的领域可以去探索,但是现在大家的做法是21页的PPT,基本上用20页的PPT去争论投资时钟几点了,然后在第21页给出一个资产配置的结论。经济研究所的宏观和策略研究员往往会打架,为什么?因为宏观研究员如果只讲宏观,不讲市场配置,会觉得太“寂寞”,认为好像在市场上没有发言权,而策略研究员又不会研究其他的,只会研究投资时钟,所以就打起来了。

之后市场就不断的上涨,涨到3400点左右的时候,当时市场上最乐观的人开始怀疑2008年的股票是不是跌错了?他认为2008年的下跌只是2005年牛市的一部分,跌完就会创新高,到1万点去。这个逻辑的立论是什么?就是当年台湾的股市。

台湾最疯狂的一段牛市出现在1986年,很神奇,最低的时候从1000点左右开始涨,最高涨到12000点,其中有过两次50%的下跌,这个牛市持续了三年半。所以当时市场上最乐观的人认为中国的股市会模拟台湾的股市,先从1000点涨到6000点,然后跌到1000点,接下来上1万点。这个情况和2015年的创业板非常类似。当时创业板先是高走,然后下跌,在2015年年底又从1800点涨到2900点,在最后三个月的时候,有人相信创业板要上8000点,可是没有等来8000点,等来了熔断。所以从真正的指数分类,或者说从波浪理论来讲,这波上涨其实就是一个B浪反弹。

之后在3200点左右的位置出现了一根大阴线。

大家记住,市场在一轮基本没有下跌的过程中,如果突然出现这种大阴线,要非常警惕。在前面的过程中,市场基本上沿着20日均线不断的往上,然后在7月29日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大阴线。

 

————

写评论

icon-emoji表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