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全球更要投资自己
我的订阅

对话邵宇(下):预见未来,后疫情时期的宏观变局与投资展望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邵宇

加入邵宇大师课从“全球化”到“双循环”

课程更新中,限时8折!

对话邵宇(下):预见未来,后疫情时期的全球宏观与投资展望

对话实录

华尔街见闻:邵博,有人说您是海派宏观的研究体系,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体系,或者说您自己的研究体系是怎么样形成的,有哪些比较关键的事件或者人启发了您?

邵宇:我觉得所谓海派的话,就是说它可能更多的愿意从全球化的角度,从开放经济的视角,去考虑我们自身的变化。其实我接触到的很多人,比方说很多投资人,他们会说反正我在中国生活,我在上海生活,我买上海的房子,我做中国的股票,全球化跟我关系不大。但其实上海已经是蛮国际化的城市了,如果生活在内地的话,大家就更会觉得这对自己没有太多的影响,认为我就是生活在中国,我的核心资产是中国的就可以了。

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现代的每一次重大的变化,不管是起和落,其实都是跟全球有密切的联系。于是我们就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这个研究我们就叫做全球化的1.0、2.0、3.0。我写了一本书叫《全球化4.0》。什么叫1.0?1.0就是航海时代,航海时代当然是指西方的大航海时代,我们也有航海时代,有郑和,郑和的航海时代比葡萄牙人探索世界要早50多年,但是结果怎么样?我们玩了一圈,买了大象回来就结束了,然后就开始实行海禁。

某种意义上说,可能就是因为你没有一个海派的眼光,所以你看不到正在剧烈变化的世界。所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这是全球化1.0。全球化1.0应该还是在明朝和清朝早期,我们吃亏的话不太明显,因为对手还不是那么强。

我最近在看一本书,讲马戛尔尼和阿美士德两次朝觐中国清朝的皇帝,一次在乾隆时期,一次在嘉庆时期,为了磕头的事情搞了半天,最后没谈成。本来人家是来谈贸易的、来展示自己的国力的,可就因为磕头的事情,大家没见上面,搞得很狼狈,现在想想很可笑。于是错失了第一次机会。

......

写评论

icon-emoji表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