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全球更要投资自己
我的订阅

买债,就是QE?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陈瀚学

近日,市场热议央行即将开启国债购买的话题。

多年来,我国央行往市场注入流动性,一般都是通过给予商业银行再贷款、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来实现,央行极少在二级市场上直接购买国债。

因此,目前在我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所持有的国债占比仅为3.4%,这比美联储的61.5%和日本央行的78%要低得多。

图:中、美、日三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持有的国债占比(%)

如今,央行即将开启主动购债,这意味着什么?QE要来了?

为什么中国央行多年来不购买国债?

央行购买国债,其实是货币政策托举财政政策的体现之一,而其背后的理论支撑——现代货币理论(MMT),多年来一直在国际学界中存在争议。

MMT主张:政府用创造货币的方式增加支出,财政支出先于财政收入,不必过分担心财政赤字的问题。有了政府支出,政府即能够通过提供公共就业岗位的方式来保证充分就业。

在MMT理论框架下,财政政策是主动的,可以根据通胀率和失业率等关键指标制定,而货币政策是被动的,只是为了配合财政政策,以保持既定的利率水平,对冲市场对银行准备金的影响。

MMT的前提是财政赤字货币化(也即政府债务货币化),维持较低的利率水平,为政府债务减负。

然而,过度依赖财政货币化弊端也很明显。例如:持续低利率造成货币贬值、通胀预期上升;央行长期独立性被削弱;财政纪律放松的一系列后果等等。

近年来,市场上对财政货币化的评价褒贬不一。

我国对MMT的使用非常谨慎,多年来央行不曾直接购买国债现券,可能也是为了避免市场解读为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嫌疑。

然而,即便我国央行不直接购买国债,其数十年来也开拓了各种货币流动性投放工具。

写评论

icon-emoji表情
图片
1 条评论
浙海石
中国 举报

拖地?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