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全球更要投资自己
我的订阅

美元升值,由主动转入被动?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陈瀚学

近期美元更像是“被动”走强

3月中旬以来,美元指数重启了一波上涨。

美元指数主要由六种主要货币构成:欧元(57.6%)、日元(13.6%)、英镑(11.9%)、加拿大元(9.1%)、瑞典克朗(4.2%)、瑞士法郎(3.6%)。美元指数的高低,其实衡量的是美元相较于上述六种货币的整体强弱程度。一旦成分货币走弱,美元往往呈现出走强的特征。

图:美元指数定价公式

前期文章《美国消费的韧性,来自哪里?》讲述了后疫情时代美国消费之所以强劲,是三大动能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三大动能分别是,就业市场紧俏致使居民薪资高增、超额储蓄助力消费能力、美股财富效应助长消费意愿。

除了消费的强势外,美国拜登政府的“再工业化”导向政策也逐渐对工业生产形成新的拉动。在当前中美竞争日趋白热化的阶段,拜登政府通过直接大规模财政补贴的方式,对计算机、电子等制造业等生产形成真金白银的支持,并吸引全球高端制造业产能向美国本土流动。

消费屡超预期、产业政策护航、通胀日趋回落,市场对美国经济“软着陆”的预期升温,这是前期美元指数“主动”上涨的最主要因素。

但行至当前,市场对美国经济的超预期已经基本price-in完毕,且美国前期经济超预期最主要贡献——消费的边际动能也在递减,但美元指数3月中旬以来再次走出了一波上涨,这次是因为什么?

图:美元指数、欧元兑美元、美元兑日元

其实,美元的上涨正在从“主动”模式切换为“被动”模式。

“主动”模式下,美元走强依靠的是美国经济在高利率背景下的超预期。

“被动”模式下,美元指数走强就得靠其他几个“兄弟”助力了。也就是说,美元指数的几个构成货币,对应的经济体基本面要更差。恰恰如此,欧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近期都超预期地“鸽”了起来。

写评论

icon-emoji表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