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全球更要投资自己
我的订阅

旧棚改,新故事?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陈瀚学

“城改货币化”重磅来袭

10月17日上午,住建部等五部门举行国新办发布会,推出新一轮“楼市组合拳”。

其中对于城中村改造,倪部长表示:“在前期城中村危旧房改造基础上,再通过货币化安置的方式新增100万套。如果前期工作做得好,还可以继续加大力度。”

据倪部长介绍,城中村与危房改造是城市发展进程下的必然需求。目前35个大城市有170万套的改造需求,而全国地级城市有297个。

城中村改造的概念自去年就被提出,不过出于种种原因,近一年城改进展相对缓慢。如今“货币化安置”再次提出,与当年棚改的差异在哪里?大方向上,带来了哪些变化?

城改先前的“困境”

提到城中村,直接联想到的特征就是“马赛克格局”、“接吻楼”、“一线天”等等。由于城中村土地并非国有,不能像周边城市土地一样受到统一规划,各家各户多年来不断野蛮扩建已经成为潮流。

由于拆迁补偿按照建筑面积计算,且缺乏建筑规范管束,村民的首要目标就在于获取更多出租面积,所以城中村有时连街道上方的空间也被占用。

城中村示意图(来源:网络)

同时,城市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口入租,外来文化不仅冲击了地区原有文化,也提升了当地监管难度,孵化出城中村社会治安紊乱的现象。

对于开发商而言,城中村改造项目并不好做。

第一个难题,就是要厘清盘根错节的社会与土地关系,这其中带来的居民产权纠纷和内部摩擦,最终都会转换成开发商的时间与经济成本。

其次,在大城市进行城中村改造的成本也更昂贵。大城市城中村临近地块由于早期公共投资较多,基础设施已经相当完善,导致原住民对地价心理预期较高,这些资金压力都会转嫁给开发商。

去年三季度,高层就布局了“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政策,但从未提及“货币化安置”等措辞。一年过去,城改实际进展相对缓慢。

100万套的效果,真不及当年的600万套?

回顾上一轮棚改货币化,2016-2018年每年全国棚改开工量都在600万套以上。

以2016年为例,当年的全国棚改任务为600万套,其中48.5%采用货币化安置,约300万套,帮助消化了2.5亿平米楼市库存(套均面积约83平),占当年住宅销售面积的18%。

写评论

icon-emoji表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