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人设·第3集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芝加哥商学院教授、行为经济学的倡导者理查德·塞勒。他的研究对我们的经济生活有哪些启示?可能许多人还比较陌生......

本期节目是《塞勒的投资行为负面清单》系列讲读的第1集。诺亚国际首席研究官、原港大行为金融学教授夏春将为你讲读2017年新科诺奖得主的《“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关于世界的思考,从个人到商业和社会》。

夏春教授在香港大学开设的《行为金融学》课程,曾被评为最喜欢听的金融课之一。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芝加哥商学院教授、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倡导者Richard Thaler(理查德·塞勒)。然而,究竟什么是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他的研究对我们的经济生活有哪些启示?可能许多人还比较陌生。

跟随夏春教授的讲读,我们会听到Thaler的四重身份以及各种他在经济学应用上的趣事:

  • Thaler利用心理学研究获得学生,因为试卷比较难,总分100分,大家平均分只能拿到70多分,学生们就不太高兴。但如果把总分改成137分,大家平均分就能拿到90多分。90多分显得比70多分高!
  • Thaler发现,过去表现好的股票在接下来3-5年会成为输家,而过去表现差的股票会在接下来3-5年成为赢家。这个当时的金融理论解释不了,而Thaler把这个现象归因于心理学的重要概念“过度自信”。
  • 在帮助奥巴马推动政策时,Thaler教授建议多采用中性或者正面的关键词汇,因为相比那些负面的词汇,遇到的阻力会小很多。
  • 在《大空头》这部讲述金融危机的电影中,涉及到一些复杂的金融产品,比较难以让人理解,所以导演想到请一些名人现身解读。Thaler特别受邀出演!

在节目中,你还将了解到:

  • Thaler是把心理学的现实假设融入经济学的决定分析的先去研究者,这也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主要贡献。
  • 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认为人的决策受到心理偏差的影响,并非完全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