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特写 | 为什么机场建设费一交就是25年?看看国外机场的“德行”就全懂了

如今全球三分之二的机场仍在赔钱,欧美机场的私营化模式仿佛为机场行业指明了未来。但即便如此,私有化机场的“国际先驱们”却开始走进“死胡同”,从这个角度或许可以理解中国机场建设费的“良苦用心”。

乘坐国内航班要交机场建设费,而且一交就是25年。很多人对此表示“很不理解”。

实际上,如今全球三分之二的机场仍在赔钱(多数是“国营”性质),很多国家都在寻求出售机场,如德国法兰克福的哈恩机场、巴西里约热内卢机场、英国伦敦城市机场等等。(虽然中国赔钱的机场占比也在75%左右,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2011-2016年的新建机场数量达100多座)。

欧美机场的私营化模式仿佛为机场行业指明了未来,全球又掀起了新一轮机场“私有化”浪潮。

但即便如此,私有化机场的“国际先驱们”却开始走进“死胡同”,从这个角度或许可以理解中国机场建设费的“良苦用心”。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付费栏目《见闻主编精选》,每日五到十篇,覆盖投资精英必读核心资讯。请付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