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特写 | 已经“有”滴滴了 软银缘何紧盯Uber不放?

滴滴仅在中国每天的订单量就高达2000万单,是Uber在全球订单量的数倍。 即便如此,滴滴估值仍比Uber低200亿美元。数据背离的背后或隐藏了软银对Uber“穷追不舍”的真正原因。

今年年初,曾帮助阿里起飞的软银,向滴滴出行注资55亿美元,创造了创业公司单个公司单笔注资的历史记录,使其估值高达500亿美元,成为全世界估值仅次于Uber的“初创公司”。 

而早在今年7月,在Uber“赶走”创始人之后(详见,Uber创始人“被开”的真相:拒绝庞氏的股东“暴动” )就有了软银要大举入股Uber的“传言”。

到了9月份,传言被买卖双方所证实:软银计划对Uber最高投资100亿美元,获取17-22%的股份,并寻求获得Uber两个董事会席位,全面“入主”Uber。(Uber目前最大单一股东“仅持有”13%的股份)。 

从表面上看,软银纯属钱多了瞎花,给Uber接盘(软银弹药有多少详见:史上最大风投基金诞生)。滴滴出行仅在中国每天的订单量就高达2000万单,是Uber在全球范围内574个城市所有订单量的数倍。 

这还没算滴滴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伙伴”的订单量:滴滴在印度、东南亚、巴西、爱沙尼亚、非洲、迪拜和美国等地也持有“同行”的股权。 

然而即便如此,滴滴估值却比Uber低200亿美元。而Uber目前最大的股东(当初给Uber只投了2700万美元,如今已变成84亿美元)在面对软银估值打7折收购时也很强硬:坚决不出售手上股权,称未来Uber上市后估值应为1000亿美元!(新上任的CEO称Uber或将在18-36个月内上市,关于其雄厚的人脉背景详见:伊朗难民成为全美最大创业公司CEO

在“流量”为估值基础的互联网创业环境中,看似数据和估值发生了背离,但这背后恰恰是软银穷追不舍的真正原因。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付费栏目《见闻主编精选》,每日五到十篇,覆盖投资精英必读核心资讯。请付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