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要闻 | 大宗商品经典套路重演:为什么说期货对比特币是个重大利好?

比特币如果“登堂入室”,将正式宣告金融资本和投机需求改写电子货币市场的“游戏规则”。只是,这个节骨眼推出比特币衍生品,对投资者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付费栏目《见闻主编精选》,每日五到十篇,覆盖投资精英必读核心资讯。

比特币终于要“登堂入室”,距离成为主流货币更近一步。

全球最大、最古老的期货交易所——芝商所(CME)宣布,将在年底前推出比特币期货,只待所有相关监管审查宣告结束。

消息一出,比特币价格就飙涨至历史新高。比特币国际交易价一度突破6400美元,人民币交易价一度达到4万元。

近几年比特币节节攀升,但由于监管缺失、波动性大以及流动性差,主流的机构投资者对比特币敬而远之。在他们眼里,比特币总是和洗钱、非法武器运输和毒品交易联系在一起。

而CME这种大型交易所推出比特币衍生品,让主流的机构投资者拥有了进入比特币市场的渠道;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监管的比特币衍生品种类增加,将给加密数字货币生态系统带来大量流动性,赋予其合法性。

这也意味着,原本由极客主宰的虚拟货币将得到资本市场垂青,也正式宣告金融资本和投机需求将改写电子货币市场的“游戏规则”。

比特币期货尚未正式推出,投资者却已开始期待比特币ETF等更多衍生品的落地……这一切与2000年至2012年间大宗商品所经历的繁荣始末如出一辙。只是这一次的盛世重演,主角从大宗商品变成了比特币。

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简单来说,是由真实的供需错配驱动价格上涨后,带动投机利润的增加,刺激金融资本和投机者加入需求的大军,商品供应进一步“相对短缺”,刺激价格进一步上涨,价格上涨继续刺激投机者囤货居奇供应进一步“相对短缺”......如此循环不断自我强化。

只是,当潮水退去时,拥有真实需求的大宗商品还有基本面作为支撑价格的“地板”,但在虚拟货币世界,价格的自我强化循环是基于对比特币能够得到实体经济广泛应用的期待,一旦风向改变,如果没有真实使用场景作为支撑,下方恐怕只有万丈深渊。

这个节骨眼推出比特币衍生品,对投资者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