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理解A股

“20年过去了,这个时代终于赶上了波涛的步伐”

书名:《证券投资理论与证券投资战略适用性分析》

作者: 波涛

出版方: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主讲人:凌鹏 荒原资产创始人兼投资总监、前申银万国首席策略分析师、第十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一。

大家好,我是凌鹏,2006年进入这个行业,一开始在卖方做策略研究,在卖方花了七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研究框架,来理解A股市场。之后我从卖方去了买方,主要开始从研究转向了投资。在买方的研究团队中,管理过研究团队,并且从事过公募基金经理和专户的投资。2016年,我开始进行私募投资,在整个十几年过程中,从研究到投资,对整个的A股市场,我自己的理解跟体会是,多读海外著名书籍非常重要。

开设见闻阅读专栏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A股本质上是一个舶来品,整个A股股票市场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过三十年,但是在美国、英国,荷兰这些国家,已经发展了几百年。而在这几百年过程中,其实有很多的人花了很多年的时间,经历了很多波折,最终写了一些著名的书籍出来。所以对于A股来讲,这个股票市场它并不是一个独立创造的东西,本质上是一个舶来品,所以我觉得对于一个舶来品来讲,我们是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借鉴历史上的一些东西。所谓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是对于自己投资跟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这次栏目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我发现A股这个市场其实它的门槛很低,但是要达到专业的水平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大家都知道,如果你是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你不可能指望一个医学院的学生花了半年的时间就出来给别人看病,如果你是学建筑的,你也不可能指望说一个学建筑的学生花了半年的时间就能够出来造房子。那是因为大家都觉得,无论是医学还是建筑,都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工作。但投资似乎没有什么专业性,只要你有一台电脑,有一个键盘,你能够输几个代码,就能够去进行操作了。但是实际上,投资的专业性也是非常强的。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一个学科,如果你希望在其中有所建树,其实还是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学习。所以经过这样一个考虑,我觉得我们设置这样一个栏目非常有必要,正好也是跟华尔街见闻这边几个领导有共同的默契,大家觉得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传递投资的一些理念很好。

设置见闻阅读的三个宗旨

第一点,这个栏目不推荐具体的个股或行业,也不分析这个市场上的大致脉络或者推荐时点,所以听众跟读者的话不要指望在这个栏目里找到某些所谓的选股魔方,或者是经典的模型,这不是我们设置这个栏目的目的,在这个栏目里,我只是想跟大家传递一些投资、阅读的心得体会。

第二,在这个栏目里我是不会去讲ABC基本内容的,不会讲会计的一些基本准则或者是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准则,因为我觉得那些工作,你自己去找几本书在图书馆或者是在学校里,就应该完成这个工作,我们没有必要在这里听我讲这些东西。

第三,在这个栏目里,针对每一本书,每一本内容,我都会加入我自己对这本书或者是这个领域的心得体会,和一些个人见解,会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可能讲得不是特别正确,但是我觉得这一点的话也体现我个人对这些东西的看法,应该说就像莎士比亚所说的,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话就有一千个王子,那每个人看哈姆雷特都是心中有自己的一个印象的,那我觉得看每一本书的话,我自己也会形成我自己的一个心得体会,这个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我觉得应该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宗旨。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见闻阅读的第一本书,《证券投资理论与证券投资战略适用性分析》。这本书是在1998年左右出来的一本书,这本书出版很久了,我为什么会选择这本书呢?这本书的作者是波涛,可能现在很多的投资人或者读者对这个人是不熟悉的。我认识到这个人,是在我进入这个行业的早期,我听说很多的前辈提到过波涛,也就是说他对很多现在我所认识的前辈是有影响的,所以可见这个人在当年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作者大概是在80年代到美国去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关于美国整个金融史或者是金融方面的理论研究,所以他对于美国整个的投资逻辑跟脉络是非常清晰的,有过很深的一个总结。大家都知道,在美国你要读一个博士,博士论文的文献综述你都要花很多的时间。那么他应该是在美国80年代博士毕业以后,很早就进入华尔街,所以是在90年代华人进入华尔街比较早的一些人之一。因为中国一些公募基金设置,1998年以后,他作为投资总监回到了嘉实基金。这是作者的一个基本经历。

波涛整个经历过程中,有过两次重大的转变,书中是这样讲的,第一次重大转变是从一个学界的学术研究者转变成为一个业界的专业研究者,就是从象牙塔走向了金融界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你会发现在学校里学到的很多知识,实际上跟社会上用到的知识有一定区别,这也是我们当前很多的学生面临的一个困境,我本人也是在十几年前经历过这个过程的。

第二个重大的转变是从一个研究者转变成一个基金的操盘手。从一个后台的支持者转向一个前台的实战者,这个转变也是非常重大的。我自己其实也是经历过这个过程,我一开始是做了七年的研究,然后甚至到了基金公司以后的话,还是做了一年的研究工作,然后慢慢的才管钱,做公募投资。包括现在做私募投资,我发现从研究过程到投资实战的过程,其实有很大区别,这当中有一个很大的心理上的转变。

因为波涛经历过这两个过程,我认为他对于从学界的理论知识到业界的理论知识到实战经验都有很强的一个话语权,所以我们在这里聆听他当年提出来的东西非常有必要。

波涛在2000年左右写的四本书,形成了一个体系,除了我们今天要讲到的《证券投资理论与证券投资战略适用性分析》以外,还有另外三本书,分别是《证券市场风险和心理》,这本书主要是讲风险的评估以及心理的一些状态,在投资实战的过程中,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第三本书是《系统交易方面》,是讲系统的一个交易方法,它是比较专业的,并且在当时已经是跟计算机相结合了。大家知道在90年代末的话实际上计算机的应用是非常少的,所以在这个年代的话,他提出了一个系统性的交易方法,并且跟计算机相结合,这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要知道到今天为止的话,其实很多做投资的人也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系统交易方法。

最后一本书叫做《证券期货投资计算化技术分析原理》,这本书主要是把一些历史上重要的技术分析的法则,用计算机的方法来呈现,最终形成一个投资的体系。而我们今天所要讲到的这本书主要分析各种投资流派,然后对他们进行适用性检索。所以从这几个角度来讲,波涛整个思想是形成了一个体系的,从一开始对于经典流派的介绍到后面对于经典心理学的一个把握,再到后面整个形成系统的交易策略,以及如何用计算机去实现这个策略,是成体系的。

波涛书中的这些观点,在当年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在90年代末的时候,中国的投资类书籍非常少,我本人是在1997年的时候读大学,我们当年学到的投资类书籍都是一些所谓的跟庄,或者是很粗浅的一些技术分析,实际上这种层面的书籍对投资不仅毫无益处,还有很多坏处。很多的经典书籍,包括巴菲特、索罗斯的书籍,是在2000年以后才逐渐传入中国的。

所以波涛在那个年代就能够有这样的理论,写了这么多的书,我觉得在时代意义上是非常领先的。而且我觉得波涛的整个理论跟著作的话,是远远领先于当时的时代,到了今天的话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他当年写的东西,才会能够更加明白他当时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我说到今天为止的话,我想用一句话表达对这位前辈的敬仰:经过了20年,这个时代终于赶上了你的步伐。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