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外压、同样的财政“怼”央行 日本当年选择了“玉碎”

40多年前的美日之战,日本无奈选择放水应对,但为何日本最终还是选择“玉碎”,主动刺破泡沫?回头看日本真的做错了么?

40多年前,日本的商业扩张收到美国的无情打击,1985年被迫签署广场协议,日元从1美元兑265日元,快速上行至1美元兑150日元左右,升值幅度高达50%。

传统上认为广场协议是击倒日本的关键,但事实可能并没有这么简单。

虽然广场协议生效日元快速大幅升值后,日本经济确实遭受了明显的冲击:GDP增速从1985的5%骤降至1986年的2.5%,但此后日本采取放水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御美国进攻的作用:放水后日本经济增速在1987年反弹至4%,1988年反弹至6%。

但很快日本人就意识到,在巨量产能无处可去的情况下,这种经济增长已经变成了金融体系游戏:央行放水导致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上涨,资产价格上涨进一步促进信贷扩张,扩张到一定程度出现流动性紧张,反过来又要求央行进一步放水……

日本最终选择“玉碎”主动刺破了泡沫,让资产价格一次性重置。 目前较流行的看法认为是日本实行了错误的政策,才导致逝去的30年。

但回头看,在过去三四十年,日本却实现了全球质量最高的经济增长。

日本当年面对美国压力,财政部为什么要“逼”央行放水?

放水之后为何又选择主动刺破泡沫?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付费栏目《见闻主编精选》,每日10到20篇,覆盖投资精英必读核心资讯。请付费阅读。对内容或支付环节有任何疑问?请添加客服微信:plus-answerqueen。欢迎关注主编精选官方体验号:花街扫地僧(saodiseng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