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解除金融管制后的两次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标志着经济金融化时代的结束。最初更多人倾向于解除管制的政治局势推动了经济金融化的过程,但这一过程最终阻碍的不只是美国经济,还有全球经济的发展。

《美国商业简史》一书描述了殖民时期到现在的美国商业的发展历程,通过审视不同类型的企业活动的兴衰,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是以怎样的方式和代价迭代更替,以及各行业的美国人如何应对混乱的商业环境,进而探讨了美国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发展成就。本期节目主要讲述了美国金融化过程的两次危机。

  • 90年代后半期,投资者们为了找到下一个能获得暴利的机会,已经近乎癫狂。特别是在看到互联网业界的繁荣后,他们向互联网业界中那些正在研发、有风险的新技术投入巨额资本,这使得股市产生了投机泡沫。这次由互联网业界繁荣带来的新技术投资的巨大增长泡沫被称作“.com泡沫”。
  • 在新千年到来之际,对于股票价值的过分关注成为当时美国商业文化的标志,也证明了金融机构的力量不断增强。“.com泡沫”中股市的疯狂行为是由互联网业内的疯狂导致的,但股市的疯狂并不局限在新建立的互联网公司中。各行各业的企业经理都是通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而不是传统的衡量标准——企业产量甚至是利润率来评判他们是否成功的。
  • 有学者指出,在泡沫不断膨胀的过程中,股票交易者对互联网技术公司股份感到越来越焦虑,因为这种股份的价值被高估了,特别是许多新的互联网技术公司未能证明自身具有的赢利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互联网业繁荣的存在,让某些互联网公司错误地判断了它的优先级。

  • 对于个人的房产抵押贷款,贷方可以通过证券化将收款权利转让给他人。当抵押贷款合约里有定期偿还一定利息的约定时,证券化允许一家有成百上千这种合约的金融机构以这些合约的期望收入作为基础发行债券,即MBS(抵押支持债券),并将这些债券售出。这种证券化将房地产泡沫与金融服务业里普遍存在的过度投机联系了起来,并最终引发了危机。 

在本期节目中,你还会听到:

  • “.com泡沫”
  • 房地产崩盘与“次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