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政权要激怒它在经济上依靠的对象? | 冷战恐惧的回归03

尽管基辛格成功地把俄国人排挤出了埃及与以色列的和平谈判,但是1973年战争引发阿拉伯国家实行原油禁运,结果导致原油价格上升,西方经济在随后十年中一直处于滞胀状态。与此同时,作为一个主要的原油输出国,苏联大获其利。

本期节目将为大家分享的是冷战史学泰斗约翰·刘易斯·加迪斯的《冷战》。亨利·基辛格评价本书说“对冷战全面而睿智的调查。即使像我这样不完全认同他的所有判断的人也能从他的研究和调查中获益颇多。”在本期节目中,作者抛出的论点是:这是这样的一个时代:领导人通过他们对事务存在方式的挑战、凭借激发观众追随他们的能力、通过在冷战剧场的成功,面对、抵消并战胜了那些使冷战长久存续的力量。如同所有优秀的演员一样,最终,他们会将演出进行到底。

  • 冷战敌对双方之间的分歧依然深刻;缓和的目的不是结束冲突,而是订立管理冲突的规则。这包括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尊重既存势力范围,容忍例如柏林墙等领土上的异常安排以及思想上如“相互确保摧毁”原则等异常安排,避免做出失信或动摇对方领导人权威的举动,甚至允许通过新兴卫星侦察技术在距地面上空几百英里之处开展侦察活动的共同意愿。
  • 基辛格成功地把俄国人排挤出了埃及与以色列的和平谈判,但是1973年战争引发阿拉伯国家实行原油禁运,结果导致原油价格上升,西方经济在随后十年中一直处于滞胀状态。与此同时,作为一个主要的原油输出国,苏联大获其利。这使得在20世纪70年代,它能够始终将军费开支维持在一定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可能甚至还有所增加。而在同一时期,由于经济和政治原因,美国的军费预算被削减了一半。
  • 因石油价格上升而获得的意外之财也并非没有负面影响。苏联选择向东欧国家提价,这导致它们的石油开销在一年内翻倍增加。尽管这种增长并不如在西方那么急剧,但这笔意料之外的开支削弱了莫斯科希望实现的提高东欧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同时,滚滚而来的石油利润也弱化了苏联计划者们提高经济效益的驱动力。对于苏联而言,它已无力继续承受巨大的国防开支,这笔开支到20世纪70年代末将会是美国的3倍,而其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仅仅是它的对手美国的1/6。

在节目中,你还将听到:

  • 卡特的短视与勃列日涅夫的过失
  • 战略武器限制谈判缘何迟迟难以推进?
  • 以色列、索马里、伊朗、阿富汗等冷战事件背后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