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CPI时隔半年重回“1时代” PPI创2016年9月以来新低

关注2019年PPI通缩可能。

中国12月CPI同比1.9%,创2018年6月以来新低。12月PPI同比仅上涨0.9%,创2016年9月以来新低。石油、黑色等五大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涨幅回落约1.71个百分点。未来关注2019年PPI持续下行至通缩的可能。

具体来看,中国12月CPI同比 1.9%,预期 2.1%,前值 2.2%;12月CPI环比持平。

12月PPI同比 0.9%,为2016年9月以来最低,预期 1.6%,前值 2.7%;12月PPI环比下降1.0%。

2018年全年,CPI同比 2.1%,为2013年来最高;PPI同比 3.5%。

据中新经纬,2018年CPI全年上涨2.1%,为四年来首次突破2%。国泰君安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认为,食品价格推动2018年全年CPI上涨,包括去年下半年以来非洲猪瘟的影响使得猪肉供给出现明显下行,对于市场的供给有一定影响。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指出,非洲猪瘟对全年物价上涨有一定影响,但总体来说还是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对CPI的传导作用,去年CPI基数较低也是物价上涨的另一大因素。

华尔街见闻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分析,2018年12月CPI、PPI双双低于市场预期,CPI重回1时代,PPI则直接回到0时代。2018年CPI曾一度上行,主要因为天气因素导致的蔬菜价格上涨,但2018年四季度蔬菜价格下跌回归常态,CPI趋势性回落。此外,油价回落对CPI非食品下降拉动明显,油价相关的交通通信是导致CPI同比回落的主要因素。油价是导致PPI回落的主要因素,同时黑色等也带动PPI下行。

邓海清团队认为,2019年CPI大概率保持平稳,但PPI持续下行至通缩的可能性很高。

食品同比涨幅持平上月 油价下跌拖累CPI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9%。其中,城市上涨1.9%,农村上涨1.9%;食品价格上涨2.5%,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价格上涨2.1%。

12月份,CPI环比与上月持平。其中,城市和农村均与上月持平;食品价格上涨1.1%,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均与上月持平。

全年CPI上涨2.1%。

12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2.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约0.72个百分点。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7%。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解读称:

从同比看,CPI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5%,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4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38个百分点。在食品中,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9.4%和4.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26个百分点;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6.6%和12.2%,禽肉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5.4%和2.0%,上述四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猪肉和鸡蛋价格分别下降1.5%和1.4%,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

在非食品中,居住价格上涨2.2%,影响CPI上涨约0.48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2.3%和2.5%,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48个百分点; 汽油和柴油价格由上月分别上涨12.8%和14.2%转为下降0.5%和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8%,涨幅与上月相同。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中性预计,2019全年CPI均值较2018年小幅上行,高点可能在2019年中附近,高点同比增速在+3%以下。温和通胀的主要驱动因素可能是猪周期的触底回升,产能去化对猪周期的正向拉动可能在2019年二季度逐渐体现:

非洲猪瘟疫情尚未完全得到控制,但根据统计局表述,部分产地为避险加快出栏,反而放大了短期猪肉供给。我们认为,当前生猪养殖业趋于规模化,各大市场主体可能会出于避险需求、更加集中的提前加快出栏,这可能在短期内压制猪价。但从中期来看,受疾控政策影响,存栏母猪量受到的负面冲击较为明显,猪肉供给仍将逐渐受到负面影响;而且提前出栏的行为会导致供给提前发生,可能导致后期供给减少。在2019年春节前后,受需求提振影响,猪价可能出现阶段性回升;而行业产能去化对猪价周期的正向拉动影响,可能在2019年二季度逐渐体现。由于2018年二季度同期的基数较低,我们仍认为猪肉CPI可能在2019上半年同比转正。

石油、黑色等带动PPI下行

2018年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9%,环比下降1.0%。全年PPI比上年上涨3.5%。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解读称:

从同比看,PPI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涨幅比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7%,回落0.1个百分点。

在主要行业中,涨幅回落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4.5%,比上月回落19.9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5.7%,回落11.9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涨0.5%,回落3.4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涨5.3%,回落2.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由升转降,下降2.7%。上述五大行业价格涨跌合计影响PPI同比涨幅回落约1.71个百分点。

昆仑宏观张玮认为,通缩的直接后果是引发“债务-通缩”陷阱。由于此次通缩的始作俑者是原油,因此“债务—通缩”可能会经历一个由上游产业自上而下的传导。不仅如此,由于价格在上下游产业链中具有传导性,上游产品的价格回落势必传导至下游产品,并引发全社会产品价格的普降。如此,便实现了通缩陷阱自上而下的传导。

张玮认为,前期导致PPI明显走低的主要因素有所改观,但PPI即便短期回升,也难改今年企业违约预期。特别是市场风险偏好降低的情况下,投资者对信用债存在规避心理,导致部分信用品种流动性缺失,也会加大违约风险。

华泰宏观李超预计,2019年PPI同比增速中枢可能继续出现较明显的回落;将2019全年PPI中枢预测下修到+0.5%左右。受PPI中枢下行的制约,工业企业盈利增速短期难以看到回升拐点。2019年供给侧改革工作重心更强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因素对PPI环比的拉动可能有所减弱,应更重视基建、地产等需求侧逻辑的作用。2018年12月政治局会议定调注重逆周期调节、稳定总需求,未来钢铁、水泥等行业价格仍可能受益,工业品价格可能会提前反映政策刺激的预期。

华尔街见闻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点评全文如下:

2018年12月CPI、PPI双双低于市场预期,CPI重回1时代,PPI则直接回到0时代。

从CPI来看,2018年CPI曾一度上行,主要因为天气因素导致的蔬菜价格上涨,但2018年四季度蔬菜价格下跌回归常态,CPI趋势性回落。此外,油价回落对CPI非食品下降拉动明显,油价相关的交通通信是导致CPI同比回落的主要因素。

PPI方面,油价是导致PPI回落的主要因素,同时黑色等也带动PPI下行。供给侧改革对于商品价格的效果已经淡化,且不再“一刀切”之后供给侧改革的力度也会放缓,同时在特朗普不希望油价走高,以及全球需求走弱的背景下,油价趋势回落,PPI通缩可能性很高。

1月原油价格回升至60美元,但2018年油价区间在60-85美元,如果2019年油价不发生戏剧性的V型反转,则2019年原油价格对PPI的同比贡献将为负值。

华尔街见闻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团队认为,2019年CPI大概率保持平稳,但PPI持续下行至通缩的可能性很高。

从货币政策来看,CPI影响货币政策宽松的可能很低,相反,若PPI转为通缩,则需要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宽松将显著加码。

2019年债券牛市仍将继续。与2016年债市“疯牛”对比,当前的牛市还远没有到疯狂的程度,更多的投资者是“看多不做多”、“等回调再做多”,恰恰导致债市难以深度调整。

我们强调,债券投资更应当关注长期趋势,而非短期波动,否则总会出现踏空甚至做反的可能。站在当前时点向后看,每一次非本质原因导致的调整都是债券投资上车机会,且行且珍惜。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