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马甲就以为我不认识你了?这仿佛是市场对于“真假”外资一直以来的质疑。
很多投资者都想弄明白这件事儿:外资大幅入场的背后,主要资金来源到底是海外配置资金,还是国内资金通过沪深港通绕道入场?
国内资金绕道入场从逻辑上看上去非常顺畅,而市场也在探讨中投等巨鳄绕道香港入场,既稳汇率、又稳股票这个接近完美的故事。但国盛策略团队分析称,这事儿,不存在的!
该团队指出这个“故事”有个漏洞,并向你抛出了一句反问:如果政策的目标是同时维稳汇率和股票,那么在去年底股票和汇率同时承压有很大维稳需求的时候,为何没有外资的大幅流入,而是选择在美国、欧洲货币都已出现转鸽迹象、汇率压力减轻、全球市场开始修复的现在呢?
发达国家市场“溢出效应”明显:外资入场已出现显著变化
如今外资入场跟去年四季度的缓慢流入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从本周资金面就可以看出。
本周北上资金成交净买入环比增加。具体来看,本周北上资金成交净入为170.30 亿元,上周为157,31亿元,环比增加13亿元。QFII额度(18年12月)为1010.56 亿美元,11月为1005.56亿美元,环比增加5亿美元。1月14日,外汇局批准 QFII总额度由1500亿美元增加至3000亿美元。
鉴于此,国盛指出,第一,外资入场,从来跟海外表现正相关。海外市场上涨时,风险偏好向全球扩散,A股乃至新兴市场都会受益于发达国家市场的“溢出效应”,开年后的外资走势完美体现这一点。
第二,今年外资将迎来大幅扩容,参考去年MSCI纳入时外资入场经验,“抢跑效应”明显(去年6月正式纳入MSCI,但约95%是主动跟踪产品,这些资金多数提前入场),叠加QFII扩容,更会吸引一部分外资提前入场。因此,这轮外资入场的逻辑清晰明确,这不是拍脑袋的结果,而是之前深度报告的积累。
但这不足以抵消市场的质疑:在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美国的盈利增速还很强劲的情况下,外资凭什么会继续大幅流入?
对此,国盛也给出了明确的分析路径。
首先,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当前在全球的资产配置中占比实在太低了,像台湾、韩国、日本这类经济体,外资配置已稳定在15-30%,当前的外资流入,正是“水往低处流”的过程。
其次,从全球来看,作为本轮全球率先放松的经济体,在下一轮复苏周期中很可能引领全球,意味着中国资产在全球的配置性价比将逐渐提升。
最后,看待外资入场,更应当站在外资的视角,站在远处,用他们的目光去审视,这是理解外资行为逻辑更好的方式。
国盛还指出,外资在未来数年必然都是极其重要的资金来源。
持仓风格变化明显:北上资金不只偏好白马股 对单一个股持股比例大幅提升
浙商证券分析称,近期北上资金成为推动A股反弹的重要力量。北上资金连续四个周净流入且规模不断扩大,上周沪深港通成交净买入170亿元,创10周来最高。
但从加仓行业来看,北上资金虽均大幅加仓食品饮料、家用电器、非银金融、银行、电子、医药生物,但对各行业加仓比例发生较大变动。数据显示,对家电、钢铁、汽车、传媒、计算机的加仓比例明显提升,而对医药生物、食品饮料、交通运输、休闲服务的加仓比例明显降低。
浙商证券对此指出,北上资金不再只专注于蓝筹白马股,其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政策的影响。
近期北上资金加仓明显提升的行业均为本轮反弹表现较为强势的行业,如家电、汽车受促消费政策驱动上涨,传媒受益于游戏版号审批超预期等政策利好释放,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AI 等新基建概念令计算机板块表现强势。
此外,本次与11月相比,北上资金对中市值、中估值的股票的偏好程度提升。
浙商证券总结认为,本次北上资金持仓呈现出“两端减少,中间增多”的态势。即大市值、小市值和低估值、高估值的比例在下降,但是中市值、中估值的比例在提升。这说明本次北上资金对大市值、低估值风格的偏好程度有所降低。
由于大市值、低估值为蓝筹白马股的典型特征,因此两处得到的结论较为一致,即本次北上资金对白马股的偏好程度在降低,加仓风格越来越多受到国内政策影响。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从个股来看,持仓前十大个股虽未发生变动,前十大个股集中度均为41%,但北上资金对单一个股持股比例大幅提升。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开通华尔街见闻VIP会员,即刻获取金融市场体系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