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保持耐心 资产负债表规模将远超危机前水平

联储称,去年美国经济保持稳步增长,今年GDP增速可能略低于3%,但提到一些国内外风险,如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恶化、中国经济放缓,称全球环境和经济形势更疲软,“政策前景比早前更不确定”。

在22日周五递交国会的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中,美联储重申FOMC将在未来利率政策调整方面保持耐心,预计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规模将“远超”本世纪金融危机前水平。

联储称,联邦基金利率现在处于长期中性区间的下端。去年末的形势更疲软,通胀升势平平,这些都保证了对加息要持耐心的态度。今后加息的时点和幅度将取决于未来出炉的数据。
 
对于美国经济,联储评价,自去年中期以来,就业市场得到强化,薪资增速反弹。在接近去年末时,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的势头已经开始减弱。去年下半年,美国经济保持稳步增长,今年GDP增速可能略低于3%。但联邦政府关门可能某种程度上拉低今年一季度GDP增速,这主要源于政府工作人员和承包商失去工作。

联储指出,涌现了一系列国内外的风险,如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恶化、中国经济放缓。全球环境和经济形势更疲软,“政策前景比早前更不确定”。

对于金融环境,联储称,去年7月以来,金融条件不再那么具有支持作用。金融系统仍然远比金融危机前有韧性,但企业负债高企,去年下半年信贷标准有所恶化。国际金融稳定有些潜在的下行风险,包括“政治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和“贸易关系激化”。

本周五美国国债价格走高、收益率回落。美联储半年报公布后,基准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跌幅扩大,一度跌破2.64%刷新日低。本周三美联储公布1月会议纪要,释放今年有望结束缩表信号。当天会议纪要公布后,美债价格下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重上2.65%。彭博当时评论称,这意味着,对投资者来说,纪要不是很大的意外。

联储仍看好今年美国经济前景 但近期数据不佳

今年1月新华社报道,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8年前三季度美国GDP按年率计算分别增长2.2%、4.2%和3.5%,持续保持高增速。

按照去年12月美联储公布的最新经济展望2018年美国GDP增速预期中位数为3.0%,远高于2017年的2.2%,2019年预计为2.3%。

以此来看,在本周五发布的半年报中,美联储对今年美国GDP预期增速的评价仍然向好。

(以上图表来自华尔街见闻数据频道

但华尔街见闻曾提到,最近公布的一些美国经济指标并不乐观:

  • 11月和12月耐用品新订单数据双双不及预期,11月新订单仅增1%,12月只增长1.2%,远低于1.7%的预期。
  • 12月零售销售同比下滑1.2%,为2009年9月以来最大降幅,分析师预期增长2.3%。其中与GDP中消费者支出构成最为接近的核心零售销售下降1.7%,为2001年9月以来最大降幅。
  • 约占美国住房销售九成的成屋销售1月意外不增反降,连续两个月创三年多新低,而当月房价涨幅为近七年来最小。

华尔街见闻昨日文章指出,在短短一周多时间,亚特兰大联储已经两次下调美国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速预期,月中从本月初预计的2.7%下调到1.5%,本周四又进一步下调至1.4%。此前摩根大通已经把四季度GDP预期从1.6%下调到了1.4%。

强调加息有耐心、有望年内结束缩表

今年1月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立场被市场称为“惊天U型逆转”。会后声明自2015年启动加息以来首次删除了对“未来进一步加息”的明确描述,还明确表示对加息“有耐心”,并额外表述对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缩表)将“更灵活”,较六周前的12月会议立场发生了明显的鸽派转向。

本周三公布的1月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当月会上,美联储官员认为,面对多种经济前景的风险,货币政策的行动应该有耐心。纪要写道:

耐心的态度将留出时间,让国际贸易政策形势和全球经济状态呈现得更清晰,特别是可能让他们对中欧经济放缓的程度和持续性做出更坚定的判断。

与会官员们并不确定今年有无可能加息,有些人认为,若经济形势符合预期,可能有必要继续加息。官员们担忧去年末的金融市场动荡,强调要监控市场动向及其对经济前景的影响。

对于缩表,几乎所有官员都“认为,今年晚些时候、不会太迟宣布一个终止缩表的计划会是理想的。这样的声明将对终结缩表的进程提供更多的确定性。” 

而且,绝大多数官员在1月会上预计,当缩表终止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将一定程度上超过高效推行货币政策所必要的规模。这与此次美联储半年报表述一致。

华尔街见闻会员专享文章《这份万字纪要 美联储罕见给出加息和缩表思路》此后指出,从纪要看,基本可以确定下半年联储会作出决定、年底前缩表大概率会停止。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开通华尔街见闻金卡会员,马上领取2019全球市场机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